主題詞:感悟·撰文
親情傳遞2008年,我接觸到家族后輩在職場遇到和面臨的一些實際問題,針對如何應對,有所交談。其中對世人常言的“順勢而為”,有人作消極的理解,有人不知如何順勢。事后我想,應該對職場如何順勢而為進行全面地梳理、分析,將交談過的一些想法整理成文,給后輩們一個比較完整系統的認識。
我思考的結果,認為職場順勢而為“應該具有定向型、履職型、學習型、研究型、社會型、勤奮型的追求和素養”。對“六型”逐一闡述,全文排了30條,文章題目定為《順勢工作30則》。在去年新春佳節過后,將這篇東西寄往幾個回到新一年工作崗位上的年輕后輩,他們看過說得到啟發。文章不是空泛的說教和議論,更不是無病呻吟、東抄西湊,這是自己幾十年生活、工作中感悟的匯聚和傾訴,是向晚輩發自內心的親情傳遞和期盼。
投稿對路后來,稿子雖然放進材料袋,心里卻覺得這篇文章社會上的青年人看了也可能有一定啟迪,尋對路的發表出去才好。今年春節前,我將《順勢工作30則》發到了《人力資源》雜志社。在雜志社負責同志及時明確的指導下,成就了“順勢”九談。
破題解析破題,是設定職場不同身份的人,會遇到不同的典型問題去解析,每篇文章所談內容更集中、更有針對性。針對的問題越具有代表性,對這個問題越說得明白,就越具有普遍意義。普遍性中包含著共性,由此及彼,也會引發企業界之外同類人群對類似問題的借鑒。我設定職場四種不同類型的問題,針對相應的人物,寫至第九談。
題目設計文章如何確定適當的標題,既使主題突出,又將讀者拉近,我從三個層面構思。
一是文章總題,最初取《五談職場順勢而為》,編輯改為《解析職場順勢而為》,并前加“家書漫談”。這樣便于作者以家族長輩家屬式的文風,直爽而親切地表達所要闡述的內容,可以不拘深淺、隨意述說。
二是總題之下的各篇,在分解職場順勢而為若干為代表性問題的基礎上,進一步分析這E2zyO2pGA85K7l+SPEQPrJK2k0KctvdM+sTMRfLAAdI=個問題可能反映在職場某一個有代表性的人物身上,以向這些A、B、C等不同身份的人致信,作為各篇的標題。
三是設定一個“主題詞”,以兩個詞四個字,概括突出這篇“順勢而為”的基本內容。
如此通過標題,鮮明地展現讀者對象和文章主題,使本文內容更集中,更容易拉近對其感興趣的讀者。
三蹴寫就在每個階段的構思期間,當梳理出一定頭緒,心里就給自己限定一個成稿的時限,保質保量的完成。夜深人靜,思路清晰,寫稿常常是一氣呵成。然后再逐篇從頭至尾審閱、修改,各篇相互照應,避免重復的內容和語句。
一次次地撰寫、修改,越來越體現出“順勢”所談的覆蓋面、系統性及其整體力度,便于對“順勢”各篇的總體認識、把握取舍、編輯處理。
現在回頭看看九談,或許正因分階段寫就,一至九篇致書人物的身份逐步升級的,內容是接續深化的,整體謀篇的邏輯順序還比較系統。
聚沙城塔從致小A到致J弟逐篇看一看,覺得不僅從(一)到(九)集合、呈現了由不同類型人員組成的職場群體,而且這九個不同類型人的點,竟可以聯結起來,勾勒出一個職場人工作成長過程的軌跡。
順勢而為的“九談”雖然稱不上是“塔”,但也可謂闡釋這個成語的例證——抓住一個有意義的選題,一點一滴地深入下去,堅持去做,到一定階段,這一點一滴匯集起來,將會收到事先未曾料到的成果。
將自己做過的一件事總結、記載下來,心里好像放下了什么、又像充實了什么。小K,謝謝你提出了一個促進我思考的問題,也促使我給“順勢”九談寫下一篇后記。
祝你龍年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