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一位婦人走到屋外,看見前院坐著三位慈祥的老人,都長著長長的白胡須。雖然不認識,但婦人依然友好地對他們說:“我想你們應該很餓了,請進來吃點東西吧。”“家里的男主人在嗎?”老人們問。“不在”,婦人說。“那我們不能進去”,老人們回答。
傍晚丈夫回到家,婦人將事情的經過告訴了他。男人說:“快請他們進來吧!”于是,婦人請三位老人進屋,但老人們說他們不可以一起進一個房間。“為什么呢?”婦人不解地問。一位老人舉手指著說:“他叫財富,他叫成功,而我叫愛。你進去和你丈夫商量一下,要我們中的哪一位到你們的家里。”
婦人進去與丈夫商量,男人興奮地說:“那就趕快邀請財富進來吧!”婦人卻說:“為什么不邀請成功進來呢?”二人爭執起來,此時屋內的兒媳婦突然插話說:“我想應該先邀請愛進來。”男人思考了一下,對婦人說:“就照兒媳的意見辦!”于是,婦人來到屋外問道:“請問哪位是愛老?”愛起身走進了屋子。同時,另二位老人也跟著他一起走了進來。
婦人驚訝地問另二位老人:“我只邀請愛老,你們怎么也一起進來了?”財富和成功二位老人齊聲回答:“如果你邀請的是財富或成功,另外二人都不會跟進;但你邀請的是愛,那么無論愛走到哪里,我們都會緊緊跟隨。”
[啟示]羅曼·羅蘭有一句名言:“愛是生命的火焰,沒有它,一切變成黑夜。”的確,人生若是沒有愛,即便是腰纏萬貫、聲勢顯赫,也毫無意義可言。這一點對于職場團隊也成立,一個缺乏愛的團隊,盈利和成功也將失去意義。對企業管理來說,這個愛就是“以人為本”,即要以真誠、平等、利他之心關愛客戶、關愛員工,進而將愛心擴大,遍及國家、社會乃至天下一切生命。
錯認善意,羞愧于心
一位單身女子新搬了家,她發現隔壁住著一個寡婦與她的兩個小孩,日子過得很窮苦。有天晚上,那一片街區忽然停了電,那位女子感到害怕,趕緊點起了蠟燭。沒過一會兒,忽然聽到有人敲門,一個童音在問:“阿姨,請問你家有蠟燭嗎?”原來是隔壁的小孩。女子心想:“天哪,居然窮得連蠟燭都沒有!我要是借給他們,那以后就沒完沒了了。”于是她開了門,冷冰冰地對孩子說:“沒有!”正當她準備關門時,那窮孩子一下子笑了,笑容甜美還帶著一絲得意:“我就知道你家一定沒有!”說完,小孩從懷里拿出兩根蠟燭,說:“媽媽和我怕你沒有蠟燭,所以送過來兩根給你。”女子頓感羞愧,她熱淚盈眶地抱住了那個可愛的孩子。
[啟示]嫌貧愛富,以己度人,往往會造成對窮人善意的誤解和偏見,加深貧富階層之間的心理鴻溝。其實,許多窮人比富人更有愛心、更講義氣。如古人說:炎涼之態,富貴更甚于貧賤。對此,職場人亦應注意。現實中不少企業在銷售服務上存在著嫌貧愛富、以利取人的不正當心態,甚至出現了趨炎附勢、曲意逢迎、態度冷漠等惡劣現象,因而招致一些客戶的嚴重不滿甚至憤怒。企業要切實提高客戶的滿意度和忠誠度,務必要在銷售服務上真正貫徹人本理念,不論客戶富貧貴賤、親疏恩怨,皆應平等對待,一視同仁,真誠熱情,彬彬有禮。
從不居功的“大樹將軍”
馮異是東漢中興名將,有勇有謀,屢立戰功,曾任征西大將軍獨當一面,但他還有個綽號——大樹將軍。原來,馮異為人謙遜,遇事隱忍退讓。在路上遇到其他將領時,無論對方級別高低,他總是主動帶開馬車讓路。他率領的部隊行止進退整齊有序,是劉秀軍隊中的楷模。每當戰斗結束后宿營時,將領們往往喜歡坐在一起爭功論賞,甚至吵得面紅耳赤,唯有馮異從不居功自夸,常常獨自一人坐在大樹下休息,靜默思考。久而久之,為馮異這種淡泊名利、不與人爭的作風所感動,將士們便戲稱他為“大樹將軍”。
在攻破邯鄲后,劉秀準備對部隊士兵重新調整,結果士卒們都自愿歸于“大樹將軍”麾下。這種兵士們自發的愛戴之心,使劉秀十分器重馮異,而且使“大樹將軍”的稱號廣泛傳播,成為將士心目中一個可親可敬的形象。
[啟示]老子指出:“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就是說,不自我表現,反能顯揚;不自以為是,反能突出;不自我夸耀,反能有功勞;不倨做自大,反能長久發展。馮異的成功和人格魅力證明了這一點。對于想要建功立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人才來說,“大樹將軍”無疑是一個值得學習的榜樣。
律令在戒心中
他開創了德國古典哲學,被后人視為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哲學家之一,但直到近80歲去世前,卻從未踏出過家鄉哥尼斯堡半步,活動范圍最遠不超過100公里。他的個人生活也過得單調、機械,一生獨身,長年深居簡出,日常生活都遵循嚴格的時間表,如起床、喝咖啡、寫作、講課、吃飯、散步等都有固定的時間,且像機器那么準確,風雨無阻。當他的鄰居看見他攜著手杖步出家門、走向小菩提樹路時,就知道是下午四點半鐘了,并依此來撥準鐘表。他散步的路也是固定的,每天要來往八次,四季不斷,只有一天是例外,就是在讀到盧梭名著《愛彌爾》時,深為所動而破例。盡管生活嚴格守時,但他卻有豐富的社交生活,他每天都要約幾個朋友共進午餐,賓客不限行業,不分男女、年齡、宗教信仰及政治見解,如此他能夠廣泛了解和增進對社會各層面的知識。正是在這種近乎機械重復的生活節奏中,其思想火花不斷涌現,富有創見和批判精神的思想巨著一部又一部的問世,直接引發了近代德國的哲學革命——他就是伊曼努爾-康德。在他去世后遷葬時,人們在其墓碑上刻上其著作中的兩句話作為墓志銘:“燦爛星空茌我頭上,道德律令在我心中。”
[啟示]事物的周期運動是宇宙間常見的一個基本規律。日升月降,馬達轟鳴,心跳呼吸,朝起夜眠,萬物和生命在量的不斷重復中實現質的發展。對于企業和人才來說,要成功地實現發展,也要自覺地遵循規律,依據自然、社會和人生的規律以及既定的目標,對自身的思想行為日復一日地予以限制和約束,以排除各種缺乏理智、感情用事、任性妄為等主觀主義的思想和行為。這種限制不是阻礙,而是成功發展的必要前提和保證。正所謂:巨匠在限制中實現發展。
成龍簽字的半瓶水
2008年夏季的一天,著名影星成龍和各路媒體記者受邀參觀北京奧林匹克公園休閑文化廣場的“中國故事”文化展示區。天氣十分炎熱,成龍一邊參觀一邊喝礦泉水,在來到“祥云小屋”時,成龍已喝掉一半礦泉水,此時他借來一支筆,在瓶子上工工整整簽上自己的名字。周圍并沒有影迷,成龍為何要簽名昵?有位記者就此詢問成龍,成龍淡然地說:“這瓶水我一下子喝不完,如果隨便一放,蠻容易跟別人的弄混了。我找不到自己的水,別人也不敢喝,這瓶水就肯定被浪費掉了。我寫上名字,別人就不會弄混,我也就可以隨時帶著,直到喝完。這樣下去,既節約又環保。拍戲時成家班和工作人員都是這樣做的。”事實上,多年前成龍在片場看到很多人因無法辨認出自己喝過的礦泉水瓶,只好統統扔掉,浪費不小。因此成龍定下規矩:劇組所有成員在自己喝過的礦泉水瓶上簽名,沒喝完就不能開啟新的;如果實在喝不完,也要倒在樹下或者澆到花盆里,然后用力將瓶子捏扁扔到垃圾桶里,以節省垃圾箱空間。據后來北京奧林匹克公園的清潔工人所說,他們在清理垃圾桶時撿到了許多喝了一半甚至幾口的礦泉水瓶,同時也撿到了那只寫有成龍簽名而且被捏扁的空水瓶。
[啟示]茌半瓶礦泉水瓶上簽字,似乎與成龍億萬身價的身份不相當,但卻彰顯出一種重視點滴節約、低碳減排的良好人生態度和美德,這正是當今低碳時代需要廣泛倡導、人人奉行的。職場人亦應注意這一點,要重視在日常工作的每一個環節上進行點滴節約,且要持之以恒,這不僅利國利民利社會,也有利于企業自己。
激流勇退,獻身慈善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53歲時疾病纏身,人瘦得像木乃伊。醫生向他宣告了一個殘酷的現實:必須在金錢、煩惱、生命三者中選擇一個。他慎重考慮,最后聽從了醫生的勸告,退休回家,開始過一種與世無爭的平淡生活,經常打高爾夫球、上劇院、聊天等。而他一生中最輝煌的慈善事業,正是在他退休這段時間里完成的。他成立了慈善基金會,共捐出了7.5億美元,贏得了世人的普遍尊敬和愛戴。他活到了98歲高齡,平靜、快樂、無憾地與世長辭。但他的基金會一直運作到今天,為造福于各國人民、促進文明進步發揮出積極、重要的作用,如著名的芝加哥大學和北京的協和醫院就是由他的基金會贊助而建成的。
[啟示]古人云:浮名浮利濃于酒,醉得人心死不醒:舉世皆從忙里老,幾人肯向死前休。對于有志于獻身社會事業的人才來說,在生命與個人名利;中突之時激流勇退、修心養性,留住青山,無疑是最好的選擇。確保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和心靈,才能獲得更多的機會為社會做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