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鍵詞:宮內節育器副反應;中西醫結合療法;療效
中圖分類號:R71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349(2011)06-0045-01
放置宮內節育器是常用的避孕方法,是一種安全、有效、簡便、經濟的可逆性節育方法。多數婦女放環之后無不適感覺,但臨床上有些婦女放環之后有不規則的陰道流血,月經量增多,腰酸,下腹墜,偶見陰道分泌物增多、子宮大量出血[1]。筆者在西醫常規處理的基礎上,采用中藥干預性治療宮內節育器副反應252例,取得較好療效,現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入選標準 放環之后1 a內有經量過多、經期延長或周期中點滴出血,腰腹疼痛癥狀之一者。
1.2 排除標準 節育環脫落、帶器妊娠,放置節育器后感染,節育器嵌頓、異位。血小板異常,凝血功能異常。
1.3 一般資料 收集本院觀察時間內適宜放置宮內節育環者 252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127例,年齡最小18歲,最大35歲,平均年齡24歲;18~25歲95例,26~30歲19例,31~35歲13例;放金屬環者84例,放塑料環者43例。對照組為125例,年齡最小18歲,最大35歲,平均年齡25歲;18~25歲86例,26~30歲21例;31~35歲18例;放金屬環者83例,放塑料環者42例。2組一般資料經統計學處理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療方法
2.1 對照組 月經過多者補充鐵劑,并選用氟滅酸0.2 g,每日服3次,共3~5 d;或口服消炎痛片25 mg,每日2次;止血環酸1~2 g,每日服3次,共7 d。服用3~6個周期[1]。
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常規西醫藥治療的基礎上,加中藥四物湯加減,每2日1劑,水煎服每日2次。中藥組方:生地15 g,白芍10 g,當歸10 g,川芎5 g,黃芪15 g,生地榆30 g,地骨皮10 g,黃柏10 g,黃芩10 g,梔子10 g,續斷10 g
X+lRLhlPH/56nmlVmT3r7Q==,杜仲10 g。
3 療效標準與治療結果
3.1 療效標準 治愈:放環之后3個月內不規則的陰道流血停止,經量正常,腰腹疼痛消失,繼續存放半年以上;有效:放環之后3個月內不規則的陰道流血停止,經量接近正常,腰腹疼痛減輕,繼續存放半年以上;無效:放環之后半年內不規則的陰道流血不止,經量過多,腰腹疼痛等癥狀無明顯變化,取出節育環。
3.2 治療結果 見表1。
3 討論
放置宮內節育器是一種安全、有效、簡便、經濟的可逆性節育方法,但放置后1年內常發生出血、腰腹墜脹副反應,尤其是最初3個月內。主要原因是節育器的機械性壓迫引起子宮內膜和血管內皮細胞損傷,釋放大量前列腺素、纖溶酶原激活因子、激肽等物質,使血管滲透性增加、纖溶系統活性增加,從而導致月經過多、經期延長或周期中點滴出血,子宮過度收縮致腰酸或下腹墜脹[1]。西醫治療常選用氟滅酸、消炎痛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同時給予止血環酸抗纖溶作用治療。治療3~6個周期,無效者予取出宮內節育器[1]。
本文在西醫藥常規治療的基礎上運用中醫藥進行干預治療,立論于中醫對本病中機體的寒、熱、虛、實及沖任經脈的認識,放置宮內節育器后出血原因是素體陰虛血熱,血得熱則妄動,妄行外溢;宮內異物刺激,淺則絡脈受損,甚則沖任亦傷,絡脈傷則血外溢,日久則氣血受損。故擬本方養陰清熱,涼血止血,益氣固腎,以達澄源塞流同用。從臨床觀察結果看,中西醫結合治療宮內節育器副反應,效果優于西醫藥常規治療,值得進一步進研究。
參考文獻:
[1]樂杰.婦產科學[M].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6:366~424.
(收稿日期:2011-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