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鍵詞:壓瘡;褥瘡散;慶大霉素;濕潤燒傷膏
中圖分類號:R289.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349(2011)06-0065-01
壓瘡,中醫稱之為“褥瘡”,又名“席瘡”。由于長期臥床致氣血不暢,氣滯血瘀,久而肉腐成膿,傷及肌肉、骨膜等組織所致。壓瘡是長期臥床患者的嚴重并發癥之一,不但增加了患者的痛苦與經濟負擔,甚至使患者病情惡化。為了尋求經濟、便捷、有效治療壓瘡的方法,本院采用中成藥褥瘡散聯合濕潤燒傷膏慶大霉素治療Ⅲ、Ⅳ期壓瘡35例,療效明顯,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2004年~2008年在本院住院患壓瘡的患者67例(壓瘡79處),其中男38例、女29例;年齡33~92歲,平均(70.5±12.1)歲。壓瘡部位:肩胛部6處,兩側髖部17處,骶尾部47處,內外踝部5處,足跟部4處。面積最大5 cm×6 cm,最小2 cm×3 cm。按壓瘡診斷標準分期[1],Ⅲ期58處,Ⅳ期21處。將患者按入院時的單、雙日分別觀察組35例(43處)和對照組32例(36處),2組性別、年齡、壓瘡分期及面積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瘡面處理方法 2組均徹底清除創面壞死組織及清洗瘡面后,對照組用0.5%碘伏消毒壓瘡周圍皮膚后用紅外線燈照射20 min,2次/d,0.5%碘伏紗布持續濕敷,外用無菌敷料覆蓋。觀察組用無菌生理鹽水清洗創面后,用5 mL注射器抽取慶大霉素注射液渦流式適量均勻噴灑于創面,再用褥瘡濕潤燒傷膏均勻敷于創面,以無菌紗布覆蓋,膠布或繃帶固定。分泌物較多時,每天換藥1次;分泌物少且創面肉芽新鮮時,停用慶大霉素,直接用褥瘡散加濕潤燒傷膏散敷于創面,每2~3天換藥1次,直至愈合。有竇道者,噴灑慶大霉素注射液后,將濕潤燒傷膏散倒在擰干的生理鹽水紗布上,填塞至深處,既有利于藥物充分吸收,又有利于引流。于治療30d評價療效。觀察壓瘡的治愈時間。
1.2.2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3.0軟件處理數據,采用軼和檢驗和t檢驗。
2 療效標準與治療結果
2.1 療效標準 痊愈:潰瘍結痂并脫落、局部組織完全修復;顯效;無分泌物,潰瘍結痂、潰瘍面積縮??;有效;潰瘍面無擴展;無效;炎性滲出液減少,經治療后局部無變化或加重。
2.2 治療結果
2.2.1 2組臨床療效比較 見表1。
2.2.2 2組平均治愈時間比較 觀察組平均治愈時間為(15.4±3.9)d,對照組平均治愈時間為(20.6±4.6)d,2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1)。
3 討論
壓瘡,中醫稱之為“褥瘡”,又名“席瘡”。由于長期臥床致氣血不暢,氣滯血瘀,久而肉腐成膿,傷及肌肉、骨膜等組織所致[2]。傳統的西醫換藥時,多應用消毒劑或抗生素,其目的是控制細菌生長,但同時也抑制了創面組織的再生,創面愈合慢,因而療程長。本院采用中成藥褥瘡散聯合濕潤燒傷膏和慶大霉素治療Ⅲ、IV期壓瘡,治療效果及治愈時間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其作用機制為:褥瘡散由草藥乳香、沒藥、血竭、橡皮等組成。乳香屬辛、苦、溫,有活血行氣止痛,消腫生肌作用;沒藥屬苦、辛、平,有活血止痛,消腫生肌作用;血竭止血生肌。褥瘡散具有清熱解毒、生肌斂瘡之功,燒傷膏保持創面濕潤有利于生?。?]。3藥合用,可清熱毒、祛腐肉、斂瘡瘍、生新肌,能改善局部滲透壓,減輕瘡面水腫及滲出,從而加快肉芽組織生長,促進組織再生和修復,有利于壓瘡創面愈合。慶大霉素注射液為廣譜抗生素,對各種革蘭氏陽性菌及革蘭氏陰性菌都有良好的抗菌作用,能有效控制瘡面感染。中西藥聯合應用,有協同作用,能增強療效。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慶大霉素為抗生素,不宜久用,因此換藥時,若瘡面分泌物少且肉芽新鮮時,即停止使用單純用褥瘡散加濕潤燒傷膏外敷,以免抑制瘡面組織再生,延緩愈合時間。
參考文獻:
?。?]殷磊.護理學基礎[M].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216.
[2]劉莉華.中藥局部治療褥瘡進展[J].護理研究,2002,16(12):693~694.
[3]王云.綜合療法治療壓瘡35例[J].云南中醫中藥雜志,2010:31(8):87.
(收稿日期:2011-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