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翻看于智博的簡歷,這個男生高效而又精彩的青春躍然眼前——
16歲赴美留學。
19歲就讀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全美排名第一的供應鏈管理系。
21歲以最佳學生稱號畢業并受聘戴爾電腦公司。
24歲榮升為負責10億美元資金的國際采購部經理。
25歲考入哈佛大學商學院攻讀MBA。
27歲成為花旗銀行十名全球領袖項目成員之一。
28歲被聯想集團特聘為總裁高級助理。
你一定會想,這是個出類拔萃的優秀學生,一路都有著驕人的戰績。你能想到,16歲以前的于智博是一個中學排名倒數的“輸在起跑線上”的男孩嗎?
連于智博自己都說,自己的經歷很勵志。跟我面對面聊天的時候,他笑著說:就用我的經歷來給中學生朋友們打打氣吧,這可是一個典型的“咸魚翻身”的故事!
輸在起跑線,勝利大逃亡
記者(以下簡稱記):媒體給你下過一個定義,說你曾是“輸在起跑線上”的孩子,你同意這個說法嗎?
于智博(以下簡稱于):我可以說是輸得很慘的孩子,不是一般的慘——從小學三年級升到四年級的時候,曾經留過級。上中學時,雖然有一點點進步,但還是常常倒數,尤其數理化考試常常不及格。
記:那時候父母一定很著急吧,有沒有打罵過你,或者送你去上補習班?
于:那時候的我除了吃飯、睡覺,多數時間都是用來做功課,但就這樣我的成績還是上不去。父母沒有打罵我,也沒有給我施壓。其實我心理壓力挺大的,經常和父母交流,說覺得讀書沒意思,還不如去打打球,跑跑步。偶爾我考得很不好,父母也會發火,但事后他們會對我說只要真正做到盡力而為,也就不勉強。
記:后來,學校組建體育班,是你自己想去的?
于:我自己去的,我爸也十分支持,我爸覺得體育可以培養孩子積極向上、吃苦耐勞的精神。事實證明,在運動場上努力拼搏,樹立必勝的信心,對一個男生來說至關重要。
記:那你的狀態是從什么時候發生改變的?
于:16歲那年,一家留學機構到成都招募留學生,那時的我正在高中苦苦煎熬。面對這一機遇全家人作出了一致的決定,于是我就踏上赴美留學的旅程。這可以說這是我的勝利大逃亡。
記:“逃亡”最初的感覺怎樣?
于:我去的學校在美國俄勒岡州,說出來你可能不信,那所學校全部的學生加起來不到50人,整座小鎮只有350人,所以說我到達了一所真正的鄉村中學。我下飛機的時候想,來錯地方了吧?小鎮只有那么幾座平房,連個紅綠燈都沒有,學校也是連排的平房。
記:你從什么時候開始接受這個學校的?
于:至少一個月以后。美國的學校非常注重體育運動。籃球是我最喜歡的運動,平時也喜歡玩。我當時沒想到自己能夠在美國的校隊里打上主力,可我覺得我得去拼一下。我身體素質沒他們好,他們從小就一直鍛煉。于是我每天比他們起得早,到籃球館去鍛煉,練投籃、罰籃。訓練的時候,他們跑10圈,我跑12圈、15圈。漸漸,教練看到了我的努力和進步,我從替補隊員打上了第一替補。在賽季的后半段我成為了首發球員,鄉里鄉親都來看比賽,當我出場的時候,整個球場的人高呼我的名字,那一刻我自信心前所未有地爆棚,覺得沒有什么事情是我做不了的。
記:這算是你“逃亡”后的初次成功嗎?
于:在那個賽季結束的時候,我獲得了學校頒發的最佳進步獎。這給我極大的鼓舞,讓我真正從陰影中解脫出來了,真正開始拋開負擔,充分享受全新學習生活中的樂趣。上課的時候我也更有精神、更努力,每一天都感覺心情非常好,精神飽滿,做什么事情都很帶勁。
記:那所美國中學和國內學校相比有什么特色嗎?
于:最不一樣的是我最喜歡的一門課——汽車
tSqTjewIM+jX1N14OiDG4A==維修。我當時連汽車都沒摸過,也沒開過,但在那個課程中,我把那么大的機器打開,把它的零件拆出來,研究好,組裝回去,這車又能轉了——對那時的我來說簡直不可思議。
記:那你是不是學得特別好?
于:我從零學起,到后來居然也能鼓搗這些零配件并組裝到一起,還得到老師和同學的認可。這對建立我的自信心很有幫助。這個過程讓我意識到,我不是笨蛋,連汽車這么復雜的玩意兒我都能研究明白,說明只要我肯學,很多事情我都可以做得到,我突然覺得原來學習也可以這么快樂。那種學到知識的滿足和欣喜的感覺就是從那時候起慢慢培養起來的。
記:這個時候你發現學校對學生的衡量標準不再是分數了。
于:衡量標準多元化了,只要你肯做,做得好,周圍的人都會給你一個認可。而且我意識到,我的學習能力沒有問題。原來我覺得數理化那些很難,我根本就學不會,難道是因為我笨?但后來我發現,當我全心投入到那些我感興趣的東西中去,我輕輕松松就能學得很好。并不是因為我笨,而是人各有所長,承認并且接受有些東西不符合我的興趣并且我不擅長,積極尋找那些我喜歡的,我擅長的,真正能實現我價值的領域。
尋找最佳匹配,迎接閃亮時刻
記:中學畢業為什么選擇東俄勒岡大學?
于:我覺得每個人都有他的最佳匹配。對我來說,當時的最佳匹配要符合這幾個要求:首先它得收我,因為我成績不是很好;第二,價錢得低廉,我家里經濟條件一般;第三,我不敢走遠,俄勒岡是我相對熟悉的區域。所以我選擇了東俄勒岡大學。
記:你說了一個詞“匹配“,這個考慮相當理性,你當時就悟到的?
于:這是很現實的事情,每個人都應該認清自己每個階段的狀況。我清楚地知道,如果在國內參加高考,我可能連大學都考不上,因為成績實在太差。在美國鄉村高中的時候,我知道報常春藤名校就像自殺一樣,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所以我找了個我有可能上的,這樣我覺得是合理匹配。
后來,隨著我能力、見識的提高,東俄勒岡大學已經達不到我以后想要達到的境界,我覺得我要轉學。大二時,我的成績已經不錯了,我決定轉學去一所知名度更高的大學。
我選的密歇根州立大學,綜合排名是美國前50的;它的供應鏈管理系是全美第一的,著名的麻省理工是第二名;它在前50所大學里,學費算是相當低廉的。供應鏈管理系是關于怎樣經營公司,這對我來說比較有吸引力。
記:上大學的時候,你對自己能做什么,想做什么,需要什么,都一清二楚了?
于:我知道我自己有幾斤幾兩,如果有8兩,我一定把它充分發揮出來,我不會發揮出6兩來,但如果讓我做1斤的事,我知道我不能勝任,那就不要浪費時間,還不如集中火力把我自己的實力百分百發揮出來。
記:你在密歇根州立大學還得到過 “最佳學生” 稱號,這是個什么榮譽?
于:每一屆的畢業生里只有一位這樣的學生。“最佳學生”不一定是成績最好的學生,它由三個部分來考察:一是成績,二是你對學校這個社區的貢獻;三是你對這個社會的貢獻。這三點結合在一起,由學生來選。
記:我相信在這樣一所大學里優秀的畢業生比比皆是,為什么這樣一個獎項會青睞于你?
于:因為我在學校做了一件史無前例的事情,組織了中國供應鏈論壇。
記:怎么會想到辦這樣一個論壇?
于:我們國家是一個制造業大國,對供應鏈的要求期待有更大的提高,而密歇根也是個工業大州,密歇根大學的供應鏈管理專業又是全美最強的,我覺得我來辦一個中國供應鏈論壇是很有意義的。
記:既然史無前例,必定會遇見許多困難,你當時面臨的最大困難是什么?
于:組建論壇首先得有嘉賓,那才有觀眾去聽。很少有人愿意去一個從來就沒組織過的論壇上當嘉賓,他不知道你的組織能力如何,何況是個不明來歷的、默默無聞的學生組織的。他們為什么要浪費寶貴的工作時間來你這里?這就是最大的困難。我的任務就是要說服那些嘉賓,您為什么值得來,為什么應該來,同時您應該幫我們去找別的嘉賓,邀請他們一起來。
這項工作是十分艱辛的,當時沒有錢,沒有來演講的嘉賓,更沒有支持你的觀眾,但是我們突破了第一個嘉賓,請到他以后,后面就像滾雪球一樣越來越容易了。直到2003年,論壇開幕的時候,我們請到了13位嘉賓,有接近400位觀眾到場。
記:你是怎樣說服第一個嘉賓的?
于:死纏爛打。我一次又一次地聯系他,反反復復地打電話、寫電子郵件,甚至他在開會,我在門外等他,只為跟他聊幾句……我的誠心誠意終于打動了他,他決定請一天假,專程來我們學校做嘉賓。
記:聽說現在密歇根大學還保留著這個論壇,并且還成立了基金?
于:是的,論壇從一無所有開始,到有了約15000美元節余,還設立了一個獎學金基金,現在每年獎勵一名從中國到密歇根州立大學學習的中國學生和一名在密歇根州立大學讀書的并愿意去中國留學的美國學生。建立這個論壇可以說是我在大學里最大的亮點。當年在美國的大學界,還沒有過單純由學生組織的國際性論壇。
記:你這種不怕苦不服輸的個性是與生俱來的?
于:我覺得這和我熱愛的體育運動是分不開的。跑步,跑不動了我爬也要爬過去,不管有多累我一定要跑完我預設的距離。打球,我即便是輸,也要讓你知道我不是好欺負的,下次和我較量的時候你得忌憚我。
新東方的俞敏洪老師曾經說過一句話,“蝸牛只要能夠爬到山頂,和雄鷹所看到的景色是一樣的。”說到爬和挫折,我絕對是有發言權的。我中學成績那么差,我的很多同學去了清華北大之類的名牌大學,成了天之驕子了,可我卻遠走他鄉默默無聞地在東俄勒岡大學苦苦掙扎。我去密歇根州立大學的時候,是個轉校生,可人家已經準備考研了,我又比人家差了一步……可是人生有很多條起跑線的,也許我現在落后于人,并不見得我永遠落后。也許你現在的成績不好,但并不代表你以后的人生,就會永遠落在他們后面。
記:你的成長似乎和體育精神密不可分?
于:請大家注意體育精神和體育成績的區別,體育成績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