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北京奧運會是這個時代的中國人終生難忘的記憶。在奧運會體操女子團體比賽中,一群出色的體操女王們通力合作,首次在奧運會上摘得女團金牌。這塊金牌中就有李珊珊的功勞。她是一個平凡的90后女孩,她曾被三個省隊拒絕、差點放棄體操事業,最終卻站在了奧運會最高領獎臺上,演繹了一個從“丑小鴨”到“白天鵝”的神奇故事。在榮譽的光環下,許多人選擇繼續戰斗,而李珊珊卻來了個華麗轉身,選擇退役。今天的她遠離光環,走入大學校園,當起了一名普普通通的大學生。李珊珊的專長是平衡木,和她聊天的過程中,我發現她懂得許多人生的“平衡”之道,不愧為一位地地道道的“平衡女王”。
體操生涯并不是一帆風順
記者(以下簡稱記):還記得最初是什么原因讓你選擇體操?那時候你多大?
李珊珊(以下簡稱李):之前父母沒有考慮過讓我練體操,家里也沒有練體育的。有一次爸媽帶我去兒童公園玩,旁邊就是體校,路過的時候我看到有人在里面練體操,只那么一眼,我就被吸引了。看到那張讓人翻騰的地毯我就很興奮,于是就跟我媽說我要訓練。那年我6歲。
記:6歲還是個在父母身邊撒嬌的年紀,你卻離開父母去訓練。你的獨立性很強嗎?
李:我從小獨立性還可以,剛開始爸媽把我送到隊里后離開的時候,我哭得昏天黑地。但這是個必經的過程。后來就習慣了,心中慢慢有了明確目標:訓練、拿金牌。那我就必須割舍一些東西。
記:你今年才19歲,跟我們的讀者年紀差不多,可總是給人感覺你已經很成熟,是因為你的經歷比同齡人豐富嗎?
李:對,因為體操運動員很小就開始過集體生活。那么多小朋友要融合在一起生活,要考慮很多問題。
記:體育訓練是非常辛苦和枯燥的,這十多年來有沒有想過要放棄?
李:我覺得它有一個周期,剛進去的時候不是很累,除了壓腿疼一點,其他還好。但是10歲的時候要發展難度,要跟同齡人比賽的時候,就變得很辛苦。那時候想過,當初為什么要選擇練體操。可想想已經練了這么多年,不能輕易就放棄,所以告訴自己不管怎么樣都要堅持。
記:你的體操生涯給人感覺并不是一帆風順的,好像有點跌宕起伏?
李:對,因為我手比較小,我們當時練高低杠,高低杠很粗,我做動作握不緊,心里就很害怕,怕往外飛受傷,恐懼了肯定就練不好了。而那個時候中國高低杠比較強,省里面的教練覺得高低杠好的更容易讓國家隊教練看上,更容易出成績。所以我去了很多省隊,教練都說不行,不要我。大概被拒絕了兩三次之后,我就不那么自信了,開始打退堂鼓了。其實那時我媽也開始猶豫了,因為我已經四年級了,她說既然練不出來就好好讀書,別兩方面都耽誤了。而武漢體院的教練說,一定能練出來,只是時機的問題。于是,我們就橫下一條心:一定要練。終于成功了。
記:機遇是青睞你的,最后不但等到了進省隊的機會,還參加了在自己家門口舉辦的奧運會。
李:對,我經常說自己命挺好的。后來我去了較強的廣東省隊,最后進了國家隊,爭取到那么一次百年難遇的參加奧運會的機會。我很開心,回頭看看自己走過的每一步,都很值得。
記:你第一次參加世界大賽應該是2007年的世錦賽,是不是從那一次開始你才意識到世界冠軍和奧運冠軍離你其實很近?
李:我覺得從進入國家隊那一刻起,參加世界錦標賽和奧運會,就已經成為離自己比較近的目標了。起碼我在國家隊訓練的目的就是為了這個。我記得2006年一幫姐姐們大集訓,那個時候我還沒有進入集訓的名單。但我的好朋友何琳參加了,我就想什么時候才會輪到自己呢?2007年,我入選了,一下子覺得,原來一年的時間可以改變這么多。
記:那屆世錦賽你們沒有拿到團體冠軍,拿到了團體亞軍。你自己拿了平衡木的亞軍,那場比賽我至今印象深刻——你當時失誤了,從平衡木上掉了下來,但還是很不可思議地拿到了亞軍,以前從來沒有過一個選手在單項比賽中失誤了,還能拿獎牌,你當時心情是怎樣的?失誤那一刻,你在平衡木上想到了什么?
李:因為對于運動員來說,一套動作一分多鐘,一個動作可能就是幾秒鐘,你失敗的那一刻容不得你想太多,你就得去繼續完成后面的東西。教練告訴我們,不管比賽的哪個瞬間你失誤了,都一定要把后面的動作繼續完成好,不能因為這一個失誤而放棄,所以我覺得這一點也是我能拿到亞軍的關鍵原因吧。其實這個道理放在生活中任何一個地方也都管用,沉浸在失敗中有什么用?發生的已經發生了,該來的還是要來,全力以赴未來的挑戰才是你最應該擁有的態度。
平衡木上的“平衡”原理
記:平衡木一直都是我國比較強的項目,什么樣的選手會在平衡木上有好的表現?
李:以前有說法說腳大站得穩,可我腳不大,也就穿34碼的鞋吧。所以這還是要靠感覺,大家說我“木感好”。“木感好”的人做動作、學動作就會比別人快,做出來的動作就給人不一樣的感覺。
記:小時候第一次上高木的時候,會害怕嗎?據說那玩意兒真的很窄,只有10厘米寬。
李:對,我們小時候學動作里平衡木和自由操結合,先在平地上做,教練看你練得差不多了,就會讓你上高木。小時候大部分人上高木都會害怕,因為不知道會不會一個跳躍之后你就跌下來了。我還是屬于比較膽大的,閉著眼睛不管怎么樣先做一個再說,一般做了一兩次之后有感覺了,就好了。
記:在那么窄的平衡木上翻騰,肯定要克服很多心理障礙吧?
李:體操很多空翻,一般人站在那里都不敢做,不知道做了會怎樣,但是我們從小開始練,慢慢就好了。當然還是會有思想斗爭。我們小時候訓練,平衡木學習新動作,上高木了,地上鋪著墊子但是還不敢做,有的孩子在上面站半個小時還是不敢做,教練也沒有辦法。
記:你從高木上摔下來過么?再訓練的時候會不會有障礙?
李:訓練掉下來是很平常的事。再做那個動作時會想,會不會還那樣,但是只有這個動作做出來了才有可能成為一套完整的動作,才有可能參加比賽。所以害怕歸害怕,你還是得不斷挑戰自己,才能往前走。
記:對于一個運動員來說,奧運冠軍是一個終極夢想,你拿到冠軍之后有沒有覺得運動員生涯很完美了?
李:團體比賽之后還有我自己的平衡木項目。在這上面,我多多少少有一些遺憾,但這個遺憾不是說有事情多壞,而是說我體操生涯在完美的句號上差了一點,很多人說你可以繼續,但是我覺得我可以在其他的舞臺上或者是以后的生活上去彌補這一點東西。
平衡木是我的起點。大家說起我,首先就會想到我在平衡木上的樣子。其實不光是在體育中,在生活中,也需要平衡。所以,我的路還很長的。
記:你今后有什么規劃?
李:現在對我來說最重要的就是學習,不管是在學校的學習,還是在外面跟人交流的學習,我覺得現階段可能兩三年,或者四年,我都需要以學習為中心。
退役不等于離開這個圈子
記:奧運會之后體操隊的6位隊員也有了些變化。程菲有傷暫時退出了,你選擇了退役,江鈺源、鄧琳琳、何可欣、楊伊琳她們都在比賽,這不禁讓大家想,這6個人當中最早退出的你是出于什么考慮?
李:每個人在不同階段都會有不同的選擇。我選擇退役、學習,是希望以后的路能朝更好的方向發展。我們從五六歲就開始訓練,文化課多少會薄弱一些,我們希望進入校園生活,感受跟運動隊不一樣的氛圍。在校園里學習人際交往也好,學習幕后組織工作的經驗也好,我希望自己能改變一下角色,多學點東西,有多元的發展空間。
記:你現在的身份是什么?
李:就是一名大學生,學習體育管理專業。
記:哪門專業課是你最喜歡的?
李:課程都讓我挺頭疼的,哈哈!因為坐不住,以前在運動場上動慣了,上課坐上半個小時就想往外跑了。學的東西里有些還得牽扯到數學方面,我學得相當費力。
記:那大學里你最拿手的一門課就是體育課嘍?
李:我們班基本上都是運動員,我們體育老師就特別輕松,因為我們更擅長肢體動作的記憶。上學期學太極,我們學動作超級快,所以老師經常說:都教完了,后面幾堂課讓我教什么呀!哈哈!
記:哪科老師見你們最頭疼?
李:數學唄。老師看到我就頭大,我一天到晚磨老師,考試之前劃重點公式什么的。哈哈。
記:現在的學習跟從前的訓練相比,你覺得最大的區別在哪里?
李:這是兩種不一樣的生活:原來在運動隊時精神壓力特別大,訓練一旦有差錯就容易受傷,腦袋里一直繃著一根弦。現在比較放松,有更多的時間自己掌控,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記:說到支配時間的問題,你會留出多少百分比給體操隊,會繼續關注國家隊隊友們的表現嗎?
李:一定的,只要是體操比賽,我肯定都會看。不管我將來走到哪里,哪怕我去了國外,體操對我來說是一輩子的東西,我對它的感情不會因為我干什么而轉移。將來我希望能當教練,這也是體操事業的一部分。
記:明年就是倫敦奧運會了,體操是我們的金牌大戶,你覺得中國女子體操隊在倫敦奧運會上能衛冕嗎?
李:這事誰都說不準,就因為體育比賽的結果是不可預測的,所以大家才會這么喜歡看。我覺得大家盡力就好,不管結果怎么樣。運動員、教練員都知道成績的重要性,壓力已經很大了,希望觀眾或者喜歡體育的人們,多給她們一些鼓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