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發明大王”,“中國發明家協會”會員,3項發明專利,“重慶市十佳中學生”……在一大摞榮譽證書面前,重慶復旦中學高三(3)班的楊成興,本該有足夠的理由期待這個美好的夏天。
可是就在離高考還有不到一個月的時候,這個“不走尋常路”的年輕人,毅然放棄了復旦大學在內的諸多名校的降分錄取機會,選擇就讀本地的一所高職院校。
理由竟是:“他們承諾不用參加高考就能錄取我。”
這個有點“無厘頭”的決定一經作出,馬上成了社會上的熱議話題:“科技怪才留過3級拿獎無數放棄復旦執意讀大專”……
好多人看不懂:這是自信?還是斗氣? 這個年輕人的身上到底有著怎樣的故事?
身份一:小小發明家
“我不是天才,只是愛動腦筋”
“校園發明大王”,“中國發明家協會”會員,3項發明專利……在母校重慶復旦中學,楊成興早就名聲在外了。
一切都來源于興趣。“從小就經常有各種獨特的念頭閃現。5歲吧,我有一次邊看VCD播放動畫片邊吃白糖,那會兒就突發奇想:VCD能不能吃白糖呢?”楊成興笑著告訴記者,“于是,我就塞了一把糖進去……”結果,白糖被“吃掉”了,當然,家里唯一的一臺VCD就報廢了。7歲那年,他用父親的電烙鐵將膠融化,修理自己的玩具四驅車,結果,手腳燙起了泡。“那時候真的是很頑皮!”
雖然經常挨罵,不過,這也讓楊成興的動手能力提高得很快。六年級時,科技課組裝電動模型飛機,其他同學都需要老師幫忙,楊成興卻非常利索地獨立完成了,最后還在市里拿了獎。
當然,真正在科技發明這條路上闖出名堂,是在上初中以后。
初一那年,楊成興敲敲打打,在同學崇拜的目光中弄出了“矯正型多功能書桌”,還被學校安排在早會時,當著全校師生的面演示。“那是我有生以來第一次得到那樣的待遇,興奮極了,那幾天,總感覺腦子里充滿了無窮無盡的靈感。”第二年,他又設計了一款有著特殊功能的保健鞋,還拿到了國家專利。
當然,也不是每次都很順利。為了設計一款手機電池快速充電器,楊成興在自家陽臺上搭建了一個小小的“實驗室”。不想,一個小小的疏忽差點把他家給燒了。等到消防車開到門口,楊成興才意識到自己真闖禍了!
不過,這次“事故”并沒有讓楊成興縮手縮腳,“我渴望成功。我不是天才,但是我善于動腦,主動尋找機會,制造機會。我相信地球上沒有做不到的事情。”
身份二:“偏科”中學生
“我討厭背單詞,討厭記公式”
這種超乎尋常的自信和固執一直伴隨著楊成興長大。
讀小學時,楊成興轉過三次學。“我的成績不大好,而且我也不喜歡那些老師,不光水平差,素質也不高,對學生缺乏足夠的尊重,于是,我就跟家人說,我要轉學。”
沒想到,這一轉就轉了三次,而且每次都要留一級。最后,他轉到了條件比較好的重慶解放東路小學。
不過,楊成興得到的批評和懷疑,還是比表揚多得多,一個很大的原因是“學習態度過于松散,隨意”。五年級時,數學老師當著來接楊成興回家的爸爸的面,“恨鐵不成鋼”地訓了他一通,“這樣下去不行啊,考試成績不好,將來你會有什么出息?”
楊成興靜靜地聽著,沒有辯解什么,其實,他的心里特別難受。“從那時起,我對考試真的恨透了,成績決定人的一生?一定要通過考試才能升學?”
升初中后,楊成興把更多的時間精力花在了科技發明上,“真正用在課堂上的時間可能不會超過50%”,聰明的他幾乎年年都能拿到區、市等各類科技比賽的獎項。
當其他同學正為接踵而來的各種考試緊張忙碌地復習時,楊成興卻淡定地在實驗室里擺弄自己手里的刀子、鋸子、電鉆、溶膠……在他看來,科技大賽才是一年中最重要的那場考試,“我一直覺得,考試只能考你的知識水平,不,連知識都算不上,只能說是記憶水平。”楊成興說,“所以,我討厭背單詞,討厭記公式。”
上高中時,楊成興“偏科”已經挺嚴重了,數理化不錯,英語卻鮮有及格的時候。不過,作文寫得還行。或許,這要歸功于他寬廣的閱讀面吧:《意林》《格言》《青年文摘》,以及各種人物傳記、時事雜志。空閑時,楊成興還喜歡上網,寫寫日志,轉轉微博。
除了花費太多的時間在自己的“興趣愛好”上,楊成興的固執和強硬著實讓不少老師撓頭。當碰上一節自己不喜歡的課時,楊成興總會理直氣壯地請假,然后去“工作室”干活。此外,碰到一些看不順眼的事情,他也常常會在第一時間提出質疑,并尋求解決的辦法。“那次,我們開班會,我在講臺上就班里存在的某些問題即興發表了一通演講,結果,獲得了同學和老師的3次熱烈的掌聲。事實證明,我是對的。”
身份三:“非主流”年輕人
“讀書是自己的事,我不行走別人的老路。”
離2011年高考越來越近了。“我行我素”的楊成興又做了一件讓很多人目瞪口呆的事:他通過電子郵件,自信滿滿地向國內108所大學投遞了“自薦信”,要求“直接面試,免筆試”。
在郵件里,他還附上了厚厚的資料,包括中學階段獲得的幾十個大小獎項。
在信中,他開門見山地寫道:“您會因為成績單方面的問題,接收一個不愿意跟著大流走的學生么?”結果,有大約三分之一的學校給楊成興發來回復,表示可以通過自主招生的途徑來錄取,但是,必須參加高考。
“不參加高考,是我考慮上大學的一個首要因素。其實我都可以不申請大學的獎學金,甚至不要學校的畢業證書及學位,只要能讓我進大學學習即可……”這個結果讓楊成興多少有點失落。
經過一通考慮,楊成興果斷地放棄幾所名校的降分錄取機會,在旁人目瞪口呆的表情中,把志愿填到了名不見經傳的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理由特別簡單,不用考試!
這個決定也把20歲的楊成興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這個孩子好可惜,他的想法太浮躁!”“如果我是他,不會放棄高考。”“他怎么會選擇工商管理專業呢,這跟他的特長完全不靠譜嘛”……
“我知道自己是一個非主流的學生,哈哈,也預感到采訪時說的哪些話會引起爭議!雖然有質疑的聲音,但不會影響我的選擇。讀書是自己的事,我才不會拘泥于走別人的老路。”在電話里,楊成興停頓了一下,然后又語氣堅定地告訴記者,“就算失敗了,那也是自己的原因。我不找借口。”
6月7日上午,一年一度的高考拉開了帷幕。楊成興坐到電腦前,靜靜地瀏覽起各種跟高考有關的消息。沒能親身體會高考氛圍,他還是挺遺憾的。
當重慶市高考語文卷作文題《情有獨鐘》揭曉后,他馬上有感而發地敲下了一篇《情有獨鐘——不平凡的路》:
“同學們,在你們的學習生涯中,在思想上一定要和老師、家長保持一定的距離。不要到最后,完成了他們的目標而失去了屬于你自己的理想。中國家庭的孩子,自從出生以來,父母就在為其安排階梯型旅程……真想問問,我們難道都是一個‘模具’里出來的?……”
雖然很多人覺得楊成興過分“偏激”“浮躁”了,但是不管怎么樣,這個20歲的重慶小伙子用一種驕傲的姿態作出了自己的抉擇。
現在,楊成興正馬不停蹄地實施著自己的計劃。他加入了一家民營科技公司,開始跟朋友合伙做一個科技項目,“希望在走上社會之前,多積累一些成功的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