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爾·蓋茨可能是這個星球上最成功的企業家、商人、創造者之一,但史蒂夫·喬布斯卻比他更為偉大,因為蓋茨的視野是面對現實,而喬布斯的眼光是面向未來。
我之所以這樣說,并不是想否定比爾·蓋茨的卓越成就,也不是因為喬布斯剛剛去世而為逝者貼金,而是喬布斯用他獨有的魅力與永不停歇的創新向世界證明了什么。從某種意義上說,是上帝給我們送來了喬布斯,教給我們如何讓科技與藝術(廣義的人文藝術)完美聯姻,他“前所未有的把藝術家的靈感和工程師的遠見結合在一起”(谷歌董事會主席施密特語),這正是喬布斯比蓋茨更偉大更值得我們這個世界銘記的地方。
有人說,夏娃的蘋果讓人類有了道德,牛頓的蘋果讓人類有了科學,而喬布斯蘋果讓人有了生活。自英國工業革命以來,企業的定義被打上“盈利工具”的深深烙印,在這一定義之下,最成功的企業是那些最會賺錢的公司,最成功的商業模式是將產品打造成商品,然后再演變成消費品,市場營銷的秘訣是把握消費者心理。
而喬布斯卻要挑戰這些,因為他很清楚,企業的終極目標并不是為了盈利,產品的最終用途也不是為了實用,它們還有更重要的東西——生活,引領著時尚的生活,給我們藝術享受的生活。在他的眼里,消費品不僅僅只是實用,它更是一件可供欣賞的藝術品。
喬布斯超越蓋茨的第一個地方在于“簡單”,這或許跟他的經歷有關。他特立獨行的性格以及皈依佛教的事實讓他的思維變得與眾不同,他深刻地領悟到“簡單”的真諦,并將這種簡單貫穿到他的創意與作品中去,融入到世俗的潮流之中。
“簡單”,相對于復雜來說,做起來卻極其艱難。由簡化繁易,由繁入簡難,正所謂“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只有那些能參透人生,回歸本真的人,才能真正頓悟到其中的禪意。奇虎360董事長周鴻點評喬布斯道:“我相信喬布斯花了很多時間在內省,從過去的錯誤中吸取經驗教訓,只不過他可能不愿意講出來”,“我想喬布斯在做產品上有一種哲學的高度,他真的能夠做取舍。”
而我更愿意相信,喬布斯深諳一個最簡單的道理:最深奧的道理都是最簡單樸素的,最簡單的方法可能是解決難題最有效的方法。遵循這一原則,讓電腦像電話一樣簡單好用,他掌控的蘋果正是以最簡約的面目呈現于世人面前。
喬布斯超越蓋茨的第二個的地方在于對消費者的態度。兩人都非常看重用戶和消費者,去把握消費者的心理。但蓋茨看重消費者的目的是占領這個市場,只要市場需要,他愿意推出任何市場需要的產品,并由此獲取巨額利潤。而喬布斯的眼光卻放得更高遠。他進入IT這個領域的目的不僅僅在于滿足這個世界,而在于改變這個世界,因而他更注重用戶體驗,無論是桌面出版或者iTunes軟件,用戶體驗是他最為關注的東西。這種用戶體驗,不僅僅是滿足消費者的需要,而是創造一種無與倫比的生活方式與生活品味,并引領著時尚的潮流。
追求完美是喬布斯超越蓋茨的第三個地方。如今,蘋果在科技領域的硬件、軟件以及用戶界面都堪稱完美。然而卻很少有人知道,追求完美的過程是如何艱辛困苦。商業社會,成本和市場占有率永遠是最重要的因素,因為它是維持一個企業生存與運轉的重要武器。但喬布斯卻發出不同的聲音。他曾說:“我根本不在乎市場占有率。我所關心的是怎么制造出世界上最好的微電腦,只要能夠達成這個目標,我們市場占有率自然能夠提升。”
當最初的蘋果機銷售并不如人意的時候,他卻將大量的資金投入到研發創新中,而不顧公司即將倒閉的殘酷現實。當其他的公司為占領市場而絞盡腦汁的時候,他卻將所有的心思放在如何使蘋果的產品更加完善上。他甚至苛刻地要求消費者看不到的蘋果產品的內部也要至臻完美。事實證明,追求完美和卓越的人,只要他堅持住,一定會得到上帝的青睞。
喬布斯超越蓋茨最重要的地方在于理念。蓋茨是典型的實用主義哲學信奉者,他的公司里囤積著大量的軟件工程師,他們為微軟的WINDOS系統升級殫精竭慮。而蘋果的公司團隊里卻擁有人類學、藝術、歷史和文學等學科背景,他們以藝術的名義,賦予了蘋果的產品以靈魂。這或許是蘋果產品風靡世界的最主要的原因。
實用主義哲學的根基在于理性與實用,他思考的問題永遠在當下,他的眼光也局限于現在。蓋茨始終認為,學習要與工作相關,因而教育投資應優先考慮那些能創造工作機會的學科和院系。他主張,教育體系的根本在于營造一個更高效率和效能的學習環境。從某種意義上說,實用和效率,是蓋茨認識世界的基本理念。
喬布斯卻不這樣看,他的理念更偏向于理想主義。他在蘋果新品發布會上說:“在蘋果產品的DNA中,單技術一項是不夠的;是技術和人文的結合,使我們能夠讓自己的心靈歌唱。而在這些后PC設備中,情況更是如此。”他很清楚地明白,技術再先進,也必須為人類服務,如果沒有藝術的參與,再創新的產品依然只是一件沒有靈魂的產品,不可能與人類發生親密的接觸。惟有科技與藝術并重,將藝術的靈感賦予到科技的創新中去,產品才能真正獲得生命,這樣的創新才更能持久。
在喬布斯生前的最后一次對媒體公開亮相的場合,喬布斯展示了一幅圖。圖畫以一個十字路品為畫面,兩條交叉的道路邊各有一塊路牌,一塊寫著“技術”,一塊寫著“人文”。從他無數次對“人文”的重復中我們發現,蘋果之所以取得難以復制的成功,并不在于它在技術層面的創新有多么完美,更重要的是它創新了一種生活理念,一種生活方式。當人類在大地上辛勤勞作的時候,我們的需求并不僅僅是衣食溫飽,也并不僅僅是享受與愉悅,我們還需要在這個世界“詩意地棲居”,這便是藝術,它是人類最理想的生活方式,或者說是人類生活的至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