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本質特性是“實踐性”,從它的廣知度、認可度、踐履度來看,落實“實踐性”的現狀喜憂參半。為改善此現狀,我們必須警惕重理論宣傳、輕身體力行,重表面和氣、輕深層觸動,重思想灌輸、輕民生改善等方面的誤區,在探尋“實踐性”落實的手段上下功夫。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實踐性”的研究現狀與意義
2006年10月,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首次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戰略后,引起了理論界的廣泛關注,成為近年理論界研究的熱點,取得了不少頗具價值的研究成果。但是關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實踐性的系統研究尚不多,僅陳殿林的《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生活實踐性本質》、唐凱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在實踐中不斷完善的科學體系》、蔡建章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實踐性、科學性和人民性》、顏曉峰《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實踐轉化》等對此問題從本質、特征及實現途徑等方面有過闡發。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實踐性”是指這一理論從實踐中產生,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并以指導社會主義實踐為目的和歸宿的特性,“實踐性”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本質特性。深入研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實踐性”問題,對于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實踐性”的現狀分析
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一個從實踐到理論、從理論到實踐的雙向轉化過程,是在建設中轉化、在轉化中建設的過程。一個社會的核心價值體系,只有真正成為整個社會的普遍價值準則,成為廣大社會成員的價值實踐,才能達到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目的,收到實效。①通過調查發現,雖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概念及其內容的提出至今已四年有余,然而這一體系的實踐現狀可謂喜憂參半。
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廣知度來看,取得了一定成效。在“您知道我國革命和建設的指導思想、中華民族的共同理想、民族精神的核心、創新精神的核心、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內容是什么嗎?”回答“知道”的分別為69%、82%、64%、43%、90%。但是在對“您了解核心價值體系嗎?”的調查中,回答“了解”的僅僅占27%,回答“知道名稱,但不了解內容”的占49%。這說明幾年來通過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宣傳尤其是針對青年學生的宣傳還是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仍然有一部分人對此并不了解,還需要大力宣傳,并且重視宣傳形式上的大眾化,用喜聞樂見、有共鳴的方式讓百姓容易記住、愿意接受。
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認可度來看,還需要進一步努力。在對“您信仰馬克思主義嗎?”的回答中,有40%的人選擇“堅信不移”,選擇“部分相信”的占54%,6%的人選擇“完全不信”。而在回答“您認為現在老百姓的精神寄托主要是什么?”時,認為是“金錢”的竟然高達66%。被調查者對這兩個問題的回答值得我們進行深刻的反思。在回答“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態度是什么?”問題時,表示非常贊成、比較贊成、不贊成、說不清的百分比分別是:42%、43%、3%和12%。由此我們可以從不同的角度發現人們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認可度還有待進一步提高,說明我們在實際工作中還存在一些問題。
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踐履度來看,還存在一定差距。調查發現,在回答“您如何認識‘八榮八恥’價值觀?”時,選擇“‘八榮八恥’很好,但還沒有成為制定社會政策的依據,進入老百姓的生活中”的人最多,比例達到60%。只有12%的人認為“‘八榮八恥’已成為社會上絕大多數人的行為準則,能自覺遵守。”在對“您覺得當今中國人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如何……”的調查中,58%的人回答“中國人太注重眼前利益,缺乏長遠眼光”,28%的人選擇“中國人也想創新,但創新投入成本太大,風險太高,還是仿效穩當”,只有11%的被調查者認為“中國人不僅勇于創新,而且善于創新。”不難看出,在實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方面,我們還不徹底,應該大力推進。
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實踐性”的幾個誤區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必須要內化為人民群眾行為自覺的動力、原則和規律,才能在實踐中真正發揮它應有的作用。為此,在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實踐性的過程中必須警惕幾個誤區。
重理論宣傳,輕身體力行。發揮黨員干部的榜樣作用是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實踐性的關鍵環節。核心價值體系建設不僅是理論建設,更重要的是行為建設。理論宣傳在革命與建設時期非常重要,而且發揮了很大作用。但是僅僅開展理論宣傳是遠遠不夠的,社會先進分子必須首先作出表率。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之所以能夠贏得新民主主義和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不只因為革命宣傳做得好,更為關鍵的是黨員干部不怕犧牲、樂于奉獻的實際行動贏得了廣大群眾的信賴,贏得了民心。“政者,正也,子率以正,孰敢不正!”②在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同時,必須發揮黨員干部的榜樣作用,通過黨員干部的身體力行,實際地證明核心價值體系的現實性、可行性,從而促使核心價值體系更加完善、更加易于接受,在最大程度上融入生活、進入群眾,使之更具有說服力,從而使教化效果更顯著。
為此,必須首先加強黨員干部的思想建設。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建設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把“在堅持把思想理論建設放在首位”置于中國共產黨加強自身建設的基本經驗之首,足以說明它的重要性。要在黨員干部中強化人民利益觀,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一天都不能丟,使之常思貪欲之害,常棄非分之想,常修為官之德,以涌現出越來越多的焦裕祿、孔繁森式的好干部,在人民群眾中樹立良好的形象,用實際行動感召和帶領廣大人民群眾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重表面和氣,輕深層觸動。懲惡揚善,弘揚正氣是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實踐性的重要手段。社會主義榮辱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內容,社會主義應該是追求公平正義的社會。羅爾斯在《正義論》提出:“正義是社會制度的首要品性,就像真理是思想體系的首要品性一樣。”③社會中的各種丑惡現象不消滅,社會正氣不能真正得到弘揚,就談不上實現公平正義,更談不上真正在實踐中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腐敗分子、黑惡勢力、黃、賭、毒人員等的存在雖然人數不多,但使得人心惶惶,社會不穩定,會引起嚴重的社會后果,必須依法予以嚴懲,使正義得以伸張。
需要著重強調的是,加大打擊貪污腐敗行為的力度是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實踐性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整個改革開放過程中都要反對腐敗”。④近年來,政府不斷加大對違法犯罪行為的打擊力度,重慶打黑除惡系列行動就是一個好的典型。同時,對于見義勇為、助人為樂等行為予以肯定與褒獎。隨著罪惡得以鏟除,正氣得以弘揚,人們對黨對社會主義的信任度才會越來越高,社會主義榮辱觀才會越來越深入人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也才會得到越來越多的認同和踐行。
重思想灌輸,輕民生改善。改善民生問題是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實踐性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無論任何年代,民生問題都是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毛澤東同志1934年1月在江西瑞金召集的第二次全國工農代表大會上強調指出:“領導農民的土地斗爭,分土地給農民;提高農民的勞動熱情,增加農業生產;保障工人的利益;建立合作社;發展對外貿易;解決群眾的穿衣問題,吃飯問題,住房問題,柴米油鹽問題,疾病衛生問題、婚姻問題。總之,一切群眾的實際生活問題,都是我們應當注意的問題。”⑤中國共產黨和蘇維埃政府對群眾實際生活的關心,贏得了老百姓的贊譽,為革命勝利打下了堅實的群眾基礎。
歷史的經驗和教訓告訴我們,要贏得民心,必須把改善民生問題作為重中之重。當前,突出解決人們關心的醫療、住房、教育、養老等民生問題已成為“十二五”規劃的重要內容。只有這樣,才能激發人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熱情,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使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在實踐中得以建立和完善。(作者分別為北華航天工業學院講師,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研究生;北華航天工業學院教授;本文系2010年河北省社科聯社會科學發展研究課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實踐性”問題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1003270)
注釋
①顏曉峰:“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實踐轉化”,人民網,2007年5月24日。
②陳怡,程鋼編著:《<老子><論語>今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241頁。
③Rawls: A Theory of Ju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