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黨90年來,中國共產黨在思想理論建設上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飛躍,指導、帶領各族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勝利。同時,也積累了寶貴的經驗,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關鍵詞】中國共產黨 思想建設 建黨90年 經驗啟示
中國共產黨的思想建設是黨的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黨的政治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和制度建設的基礎,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保證。要求黨員不僅在組織上入黨,而且更重要的是在思想上入黨。黨的思想建設實質是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思想領導,保持全黨在思想上、政治上的高度一致和黨的先進性。
我黨90年思想建設的脈絡梳理
中國共產黨的思想建設主要經歷了兩個時期——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黨的思想建設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要求和側重點,所起的作用也是不同的。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1922年黨的二大指出黨是為無產階級利益而奮斗的政黨,在思想上得到最初的統一,發揮了先鋒隊作用。1929年毛澤東提出了從思想上建黨的方針,首次規定了入黨的條件:1、政治觀念沒有錯誤的(包括階級覺悟)。2、忠實。3、有犧牲精神,能積極工作。4、沒有發洋財的觀念。5、不吃鴉片、不賭博。再次對黨員進行思想教育,對維持黨的純潔性和革命性起到了保障作用。
在1941~1945年的延安整風運動中,毛澤東系統地闡述了實事求是的具體內容,“‘實事’就是客觀存在著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觀事物的內部聯系,即規律性,‘求’就是我們去研究”,在《整頓黨的作風》、《改造我們的學習》、《反對黨八股》中又進行了科學的闡釋,給實事求是賦予了馬克思主義哲學內容,使其成為黨的思想路線。1947年,開展了“三查、三整”的整黨運動,開辟了黨建的新途徑。
這一時期,黨的思想工作體現在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路線、理論、政策、方針,展開為文化思想、軍事思想、政治思想、經濟思想、黨的建設的思想,表現在“統一戰線,武裝斗爭,黨的建設”的“三大法寶”上。創造性地運用了馬克思主義的哲學理論與中國實際情況和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結合,形成了“毛澤東思想”理論體系。
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新中國成立后,為了保持黨在思想上的轉變和統一。七屆二中全會上提出“兩個務必”的要求,1950年開展了整風運動,1951年進行了全黨范圍的整黨運動,八大分析了國內主要矛盾,提出了全面開展社會主義建設的任務。從1969年到1971年,開展了以思想上整頓和組織上“吐故納新”為主要內容的整黨建黨運動。
十一屆三中全會前的“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是一場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思想解放運動。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上,黨重新確立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這一時期形成“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作出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論斷,為創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奠定了思想基礎。
十一屆五中全會制定了《關于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十二屆二中全會做出《關于整黨的決定》,十三大制定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并按照鄧小平的思想提出“從嚴治黨”。十四屆四中全會通過《關于加強黨的建設幾個重大問題的決定》,對加強黨的思想組織作風建設做出了全面的部署,重新確立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針對“兩個凡是”,鄧小平提出“首先是解放思想”。
1995年,江澤民提出“講學習、講政治、講正氣”。1997年,十五大提出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的要求,開展了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1998年進行了以“三講”為主要內容的黨性、黨風教育。“三講”教育成為新形勢下加強黨的思想建設,保持黨員先進性的一次創造性探索和實踐。十五屆六中全會通過了《關于加強和改進黨的作風建設的決定》。江澤民“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奠定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思想理論基礎。
以胡錦濤為首的黨中央,牢牢把握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這個法寶,堅定不移地貫徹執行黨的思想路線,運用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提出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進一步明確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思路。
我黨90年思想建設的經驗啟示
黨的思想建設必須以哲學為基礎。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經歷了數次社會變革和武裝斗爭,都沒能改變中國的現狀。十月革命送來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用無產階級的宇宙觀作為觀察國家命運的工具”。毛澤東以解決思想路線和思維方法問題為主旨,進行了哲學的創新工作。確立了關于“無產階級領導資產階級民主主義革命”的辯證命題;開辟了“以農村為根據地、以農民為主力軍、用農村包圍城市、最后奪取城市”的特殊革命道路。鄧小平為首的第二代領導核心,同樣是首抓哲學,確立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提出“改革開放”。以江澤民、胡錦濤為首的黨中央,在繼承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的基礎上,論述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提出了“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等一系列重大戰略思想,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黨的思想建設要放在黨建的首位。黨的思想建設是黨為加強自身建設而在思想理論方面所開展的一系列工作,是黨的政治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和制度建設的基礎,是黨領導人民取得革命勝利的法寶,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保證,是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線,是團結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實現黨和國家各項任務的中心環節,是我們黨和社會主義國家的重要政治優勢。思想政治建設決定著黨的建設方向,是黨的建設的重中之重。
黨的思想建設的實質是堅持黨的馬克思主義的思想領導,保持全黨在思想上、政治上的高度一致和黨的先進性。在黨的思想建設方面,毛澤東提出了“把思想建設放在黨的建設的首位”的重要原理。在新時期,黨的思想建設必須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黨的基本路線統一全黨思想,反對一切“左”的和右的錯誤傾向。
堅持學習,不斷創新思想理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這條紅線,貫穿于黨的實踐活動的全過程,形成了把思想理論建設放在首位、堅持科學理論武裝等優良傳統和執政經驗。胡錦濤指出:“為了適應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需要,為了更好地承擔起黨和人民所賦予的重任,我們必須進一步加強學習。”通過加強學習來統一全黨思想,就是堅持“從思想上建黨”的原則。
在黨的建設進程中,創造了集體學習、集中教育、整黨整風等多種形式,針對黨內特定時期內在思想上、組織上、作風上實際存在的主要問題和錯誤傾向,有領導、有步驟地組織學習馬列著作、黨的文件和領導人講話,聯系思想和工作實際,加強調查研究,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提高廣大黨員的馬列主義理論水平和思想政治覺悟,從而達到分清是非、糾正錯誤、團結同志、統一全黨思想的目的。通過學習統一全黨的思想,不僅能保證全黨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和理想信念,貫徹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而且能使全黨在工作中堅持原則性、系統性和創造性。思想理論的創新是辯證唯物主義的根本要求,是引導社會前進的強大力量;是一個政黨永葆生機和活力的源泉,是黨的思想理論發展的必然要求;是善于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是理論創新的根本方法。
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胡錦濤在2007年“6.25”重要講話中強調指出:“解放思想,是黨的思想路線的本質要求,是我們應對前進道路上各種新情況新問題、不斷開創事業新局面的一大法寶,必須堅定不移地加以堅持”。解放思想的標志,是否解放思想的標準,要看是否落實到實事求是上。所謂與時俱進,就是我們的理論和實踐要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時代的變化,不斷開拓創新,順時應勢,永遠走在時代前列。與時俱進的本質就是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的結合和統一。
善于繼承和吸收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歷史,有著豐富、優秀的思想文化理論,需要有鑒別的吸收、傳承和發揚。黨改造、吸收了“實事求是”等傳統文化思想,并將其確立為黨的思想路線;吸收了傳統文化中“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批評和自我批評思想以及“有的放矢”的理論聯系實際要求。總之,通讀黨的領導人關于黨建的著作就會發現,有很多思想都是從傳統文化中吸收而來的,或用傳統文化中的語言形式來表述的。事實說明,黨的建設理論之所以豐富生動、利于接受,其重要原因就在于其與優秀中華傳統文化結合在一起。
堅持“以人為本”,尊重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以人為本思想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理念、執政理念和價值理念,堅持中國共產黨一以貫之“為民”宗旨的新要求,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胡錦濤同志指出: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以人為本”就是“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以人為本”決定了黨堅持宗旨、堅持群眾路線、代表人民利益的過程,也是充分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為實現自己的利益而奮斗的過程。(作者單位:鄭州大學升達經貿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