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三民主義是資產階級革命派人權思想的主要內容,以孫中山為代表的資產階級革命派高舉民主人權的旗幟,堅持走以暴力推翻清王朝統治的道路。資產階級革命派的人權主張可以概括為孫中山的 “三民主義”,即:以民族主義求得民族解放與自立;以民權主義主張資本主義民主制度;以民生主義消滅貧富差距,發展經濟。
【關鍵詞】孫中山 三民主義 人權思想
民族主義
民族主義的基本內容是“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孫中山對民族主義內容的解釋主要有四個方面。一是反滿,要驅除韃虜。在《軍政府宣言》中,孫中山指出:“滿政府窮兇極惡,今已貫盈。義師所指,覆彼政府,還我主權。” ①二是恢復中華,建立漢民族政權。孫中山提出:“中國者,中國人之中國;中國之政治,中國人任之。驅除韃虜之后,光復我民族的國家,敢有為石敬塘、吳三桂之所為者,天下并擊之!”② 三是反滿不是單純仇滿。孫中山認為,“民族主義,并非遇著不同族的人便要排斥他,是不許那不同族的人來奪我們的政權。” ③“惟是兄弟曾聽見有人說,民族革命是要盡滅滿洲民族,這話大錯。民族革命的原故,是不甘心滿洲人滅我們的國,主我們的政,定要撲滅他的政府,光復我們民族的國家。這樣看來,我們并不是恨滿洲人,是恨害漢人的滿洲人。假如我們實行革命的時候,那滿洲人不來阻害我們,決無尋仇之理……惟有他來阻害我們,那就盡力懲治,不能與他并立。”④。四是主張民族獨立。孫中山說:“本會之民族主義,為對于外人維持吾國民之獨立。” ⑤ 反滿是為了防止中國喪失更多的權利,“故欲免瓜分,非先倒滿洲政府,別無挽救之法也。” ⑥“實行民族主義,就是為國家爭自由”。⑦
孫中山民族主義的最大特色是具有反滿、反封建、反帝三重意義,在當時形勢下,它反映了中國社會發展的客觀歷史趨勢,代表了中國資產階級打破帝國主義封建主義桎梏的要求。正如《民報》在答復改良派等對革命派的辯難時宣示的:“為獨立計,為救亡計,必須打倒清朝政府;革帝國主義的命,必須先造清朝政府的反。” ⑧它較為準確地表達了孫中山民族主義的精要。
民權主義
民權主義是三民主義理論體系的核心,其基本內容是推翻君主專制制度,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實現以資產階級為領導的人民民主權利。
推翻帝制是國民革命的首要目標,是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制度的前提。孫中山認為,封建君主專制是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制的不可調和的敵人,二者是水火不容的。他曾說過中國數千年來的封建君主專制政體并非在平等自由的國度里的民眾所能忍受的。要推翻君主專制,單有民族革命還不夠,“要去這政體,不是專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⑨,必須把民族革命與政治革命緊密地結合起來,這樣才能保證成功。孫中山指出,民族革命就是要推倒滿洲專制政府,政治革命就是顛覆封建君主專制政體,兩次革命要一次性完成。他強調,從政治革命的意義上說,革命絕不是單純的排滿反滿,因為,“就算漢人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⑩。
資產階級革命的根本問題是政權問題,即用資產階級專政代替封建地主階級的君主專制政權,用資本主義代替封建主義。從這個意義上說,民權主義是三民主義政治理論綱領的核心。正因為這樣,孫中山宣稱民權革命是“政治革命的根本”?輥?輯?訛。
民權主義的基本問題,是孫中山制定的完整的、“至完美”的資產階級共和國的方案。孫中山設想的“中華民國”的藍圖是“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國民政府,凡為國民皆平等以有參政權。大總統由國民共舉。議會以國民共舉之議員構成之。制定中華民國憲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為者,天下共擊之!”?輥?輰?訛
民權主義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五權憲法”。孫中山認為西方的三權分立還有眾多地方不是很完備,而且流露出來的弊病也不少,已經不能適應新時代的要求了。1906年,他提出了“將來中華民國的憲法是要創一種新主義,叫做‘五權分立’”。孫中山稱之為“破天荒的政體”?輥?輱?訛。這里所稱之五權除了立法權、司法權和行政權以外,還新增了考試權和監察權。考試權是指國家通過各種考試選擇和任用各級官員的權利,考試權源于在中國存續了一千多年的科舉考試制度;監察權是監察官對國家官員實行監督彈劾之權。他強調只有實行五權憲法,中國才能建立真正的共和國家,“必以五權憲法為建設國家底基礎,……才能建立一個真正底共和國家。”?輥?輲?訛這樣的政府“才是世界上最完全、最良善的政府,國家有了這樣純良的政府,才可以做到民有、民治、民享的國家。”?輥?輳?訛
民生主義
民生主義是三民主義政綱中的社會革命綱領。它的指導思想是防資本主義的禍患于未然,舉政治革命、社會革命“畢其功于一役”。民生主義的主要內容,包括“平均地權”和“節制資本”兩個方面。
平均地權。在《同盟會宣言》中,孫中山提出了“平均地權”的口號,后來他又以此作為民生主義的主要內容之一,在一定程度上不自覺地觸及到改變封建土地所有制這個重大課題。但是“平均地權”并不是把地主階級的土地平分給無地或少地的農民,而是在維護地主階級一定利益的前提下,把地主土地所有制變為資本主義的土地國有。孫中山認為,這樣就可以“舉政治革命、社會革命畢其功于一役”了。
“平均地權”要求必須實行土地國有化,但如何來實現就成了一個問題。《同盟會宣言》中歸納為:“核定天下地價。其現有之地價,仍屬原主所有;其革命后社會改良進步之增價,則歸于國家,為國民所共享。”?輥?輴?訛后來孫中山解釋說,經過“核定地價”之后,要地主照價納稅,國家在必要時可以照核定之地價收購,隨著社會進步,交通發展,經濟繁榮,土地價格必然大大上漲,其漲價部分,一律歸國家所有。只要這些設想能實施,就做到“平均地權”,“社會革命已成七八分了。”?輥?輵?訛他認為這樣做,既可以制止地主壟斷土地坐享地價上漲之利,又可以使國家富裕起來,“行了這法之后,文明越進,國家越富,一切財政問題,斷不至難辦。” 中國就能做到“私人永遠不用納稅,但收地租一項,已成地球上最富的國。”?輥?輶?訛
節制資本。“節制資本”的口號,是在較晚時間提出來的,但這一思想早已發端了。在《同盟會宣言》的“平均地權”這一條中,提出了“敢有壟斷以制國民之生命者,與眾棄之”?輥?輷?訛的原則,辛亥革命后不久,孫中山指出,“夫吾人之所以持民生主義者,非反對資本,反對資本家耳,反對少數人占經濟之勢力,壟斷社會之富源耳。”“故民生主義者,即國家社會主義也。”?輦?輮?訛這種“國家社會主義”就是把—切大實業如鐵路、電氣、水道等事務,皆歸國有,不使私人獨享其利。他認為,這樣的“節制資本”, 使私有資本不能操縱國民之生計,既可以發展資本主義的大工業,又可以避免走資本家壟斷的弊病。
孫中山提出“節制資本”的“企業國有”主張,在當時有著積極的意義。一方面,它在一定程度上看到了歐美壟斷資本主義的弊病;另一方面,這種由國家力量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更能促進資本主義的發展,有利于不發達國家的社會進步。
在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民生主義是有積極進步意義的發展資本主義經濟的綱領。土地問題和資本問題是近代中國社會發展中的兩個重大的基本問題,孫中山的民生主義已觸及這兩大問題,并提出了他的解決方案,反映了民族資產階級要求擺脫封建生產關系的束縛,發展資本主義工農業生產的愿望,符合當時中國社會經濟發展的要求。(作者單位:上海大學社科學院)
注釋
①②孫中山:《軍政府宣言》,《孫中山選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78頁。
③孫中山:《在東京〈民報〉創刊周年慶祝大會的演說》,《孫中山全集》(第1卷),中華書局,l981年版,第324頁。
④孫中山:《在東京〈民報〉創刊周年慶祝大會的演說》,《孫中山全集》(第1卷),中華書局,l981年版,第325頁。
⑤孫中山:《在上海南京路同盟會機關的演說》,《孫中山全集》(第2卷),中華書局,1982年版,第339頁。
⑥孫中山:《駁保皇報書》,《孫中山全集》(第1卷),中華書局,1981年版,第234頁。
⑦孫中山:《三民主義 民權主義》,《孫中山選集(下冊)》,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689頁。
⑧胡漢民,汪精衛:《民報之六大主義》,《民報》第3號,1906年4月18日。
⑨⑩?輥?輯?訛孫中山:《三民主義與中國前途》,《孫中山選集(上冊)》,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75頁。
?輥?輰?訛孫中山:《同盟會宣言》,《孫中山選集(上冊)》,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69頁。
?輥?輱?訛孫中山:《在東京〈民報〉創刊周年慶祝大會的演說》,《孫中山全集》(第1卷),中華書局,l981年版,第331頁。
?輥?輲?訛孫中山:《五權憲法》,《孫中山選集》,北京:人民出版社,l981年版,第488頁。
?輥?輳?訛孫中山:《民權主義第六講》,《孫中山選集》,北京:人民出版社,l981年版,第800頁。
?輥?輴?訛?輥?輷?訛孫中山:《同盟會宣言》,《孫中山選集(上冊)》,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69頁。
?輥?輵?訛?輥?輶?訛?輦?輮?訛孫中山:《孫中山選集(上冊)》,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86~87、79、9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