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論文評審過程及結果
1.主辦、承辦與征文對象
本次活動是由北京市教育委員會主辦,北京市教育學會體育研究會承辦。征文對象是北京市中小學體育與衛生課程教師及相關科研、管理人員。
2.征文范圍及數量
征文范圍力求反映北京市近幾年來學校體育科學研究的新進展、新成果,力求分類清晰、內容全面、重點突出。征文顯示,論文來自北京市19個區縣(東城、西城與宣武、崇文未合并前)。體育課程標準貫徹的實證研究、陽光體育及學生體質研究成為熱門問題。
3.論文評審原則及評審結果
大會組成評審委員會,聘請北京地區有關學校體育衛生方面的專家、學者,按照專題進行分組,對報送論文進行評審。評審堅持公平性、科學性、新穎性、效益性、實用性及創新性的原則,最終評審出一等獎46篇,二等獎109篇,三等獎189篇,獲獎率為44.85%。
二、論文質量分析
1.關于選題
縱觀本次評審的論文選題,我們首先看到,不少論文是緊跟實踐和實現中央七號文件精神,圍繞解決“三體”問題進行研究。例如:涉及到2+1活動、大課間、
“每天鍛煉一小時”等。
與以往一樣,本屆論文的重頭戲是圍繞體育課程改革和學生體質健康問題。選題注重了反映體育教育教學過程和成果,例如:“高中模塊教學研究”“北京市育才學校健美操課程開展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跳繩對我校初二學生耐力素質影響的實驗研究”
“東城區中學生體質健康現狀與對策分析”等。
本屆論文選題的新穎之處在于,部分老師關注到自身成長的問題,例如:“體育教師專業化問題研究”“北京市體育教師體育文化素質現狀分析與培養途徑的研究”“2009年廷慶縣小學體育教師基本功考核數據分析”等。
選題與題目表達的不足有,選題與題目不同程度上存在技術和認識上的問題。細觀論文可以看出,調查對象的內涵遠遠小于題目的內涵。研究對象的內涵也遠遠小于題目的內涵。從題目上來看,“題目幾乎無邊界”,大題小做是一個老問題。
2.關于研究方法
從評審專家反饋意見來看,多數論文都按照格式介紹了研究方法,例如資料法、實驗法、觀察法、數理統計法等。介紹的過程更細膩、更準確、更完整,可以使你在看方法介紹時,就感到其研究的過程是可靠的、全面的、邏輯的,其用數據支撐的結論可能是可信的、正確的。這比往屆有明顯進步。
獲獎論文對研究過程、步驟有較清晰的研究設計思路,掌握了科研基本程序。可以說,本屆論文總結性、經驗性的文章比前一屆少,表明我們的教師重視科學的研究,提高了研究的技術水平。
但是,研究方法選用方面仍然存在明顯的不足。例如,調查問卷的效度和信度檢驗不到位;實驗方法四大要素,即受試對象、施加因素、指標選取、實驗操作ralMXr6JiSCkz0s4Yor+yQ==與控制介紹不完整、不嚴謹,這些顯示出我們的教師在科研基本功上的不足。
3.關于論文的格式與表達
論文的格式不僅是撰寫論文的基本要求,更是評價優秀論文的條件。不按照格式撰寫會使研究的內容邏輯混亂,甚至缺失。我們看到,被選取的論文特別是好的論文,其格式完整、正確,表圖及參考文獻表示規范,附有調查問卷。可以看出,北京市中小學體育科學研究的規范性進一步提高。
我們同時看到,部分論文撰寫的格式不規范、不完整。這樣的論文錄取率就會很低。因格式與表達不好失去錄取的機會是很可惜的。
關于表達,體育科研論文中涉及的有關概念必須準確,科學表達。我們認為,自身對有些概念不理解,就不能擅自引用,更不能杜撰一些鮮為人知的概念。概念的形成是對事物科學地、邏輯地歸納的結果,自造概念不是創新,而是標新,這是不可取的。
有些論文錯字、別字、病句比比皆是,甚至自編一些別人不懂的詞匯,反映了作者沒有真正靜下心來去研究、審核、校正。其實,這就是一個人的心態問題,對學術的專業態度和對自己的負責問題。
關于論文的結論,好的論文,其得出的結論是科學運用研究方法后自然而然得出的結論。這種結論是科學有據的、簡練的,其建議也是針對結論而言的。
但是,審查中我們發現,一些文章的結論是經驗型的、與研究方法無關的,其建議更是沒有實際采納的意義。這一切需要改進,需要加強科學研究素養的培養。
4.關于學術道德
從評審的過程可以看出,絕大多數研究者能夠本著嚴肅、認真、求實的科學態度參與學術研究。他們報送的論文具有很高的信度,很高的價值,是自己勞動的成果。但也有少數論文中出現了不講學術道德的抄襲和剽竊現象,甚至出現了雷同或數據“大挪移”的論文。
科學界學術腐敗的問題屢屢發生,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部分科技工作者在不良社會環境下自身科學精神失落、道德修養缺失;二是科研管理體制不夠完善,缺乏合理的科學評估體系和辦法,缺乏監督和制約機制。因此,作為評審委員會,對于這種在論文中確有雷同和抄襲的行為,我們的態度是堅決取消其參加評審的資格。
三、幾點建議
本次入選論文無論從選題角度上,還是從研究方法選用上,其質量比以往都有所提高,充分說明了當今北京市中小學體育教師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科研水平也在逐漸提升,這是可喜的現象。為了使中小學體育科研水平不斷提高,使我們的教學和科研能夠“比翼齊飛”,我們提出以下建議:
1.對于當前教育領域中“學生體質下降”問題,應繼續作為北京市中小學的重點攻關課題,認真貫徹中央七號文件精神,盡快找出增進中小學學生體質健康的、科學的、合理的和綜合的解決方案。
2.市教委及學會應倡導中小學體育教師,根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需要,緊隨學校體育改革的目標,結合當前的難點和熱點問題,深入開展相關和持續的研究,反對“黑貓白貓不抓老鼠,都說自己有特色的庸俗現象”。
3.相關部門在對體育教師基本功考核的同時,要加強對體育教師科研理論和實踐能力的培訓。體育教師也要發揮主觀能動性,自強自立,為了自身的可持續發展,為北京市中小學體育科學研究更上一層樓而努力。要關注多單位,尤其是加強中小學同高校之間的合作,以實現人力、場地和科研資源的共享。
4.體育教師應端正學術態度,嚴格遵守學術道德規范,弘揚學術正氣,加強團隊合作,寫出好作品。堅決反對剽竊、抄襲、杜撰試驗現象。做真題,真做題,堅持下去,北京市中小學體育科研水平—定會更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