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15日,對我區隨機抽取11所小學進行實踐類水平測試,測試內容包括:1'30''跳繩、后滾翻、雙手胸前傳接球(次數與技術)。通過測試檢測學生是否達到體育學科國家課程標準所要求的體育知識、身體素質、運動技能、運動能力、體育情感、態度以及價值觀的發展水平和相應的標準。對我區小學體育學科教育教學質量進行綜合評估,總結和反思體育學科教學狀況,進一步更新教學觀念,調整教師的教學行為,以促進體育教師更新教育觀念、轉變教學方式,促進體育教師隊伍的建設和學校對體育學科的關注,進而推動國家新課程的貫徹和實施,發揮監控與評價對體育學科教學的正確導向作用,全面提高體育學科教育教學質量。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1.研究對象
參加實踐類測試的學生為我區11所參加體育學科質量監控區統測學校六年級某一個班的全部受測學生。應受測學生總數315名,實測學生總數297名。因為其中一所學校使用排球替代籃球傳接球,所用測試器材不合格,取消其測試成績記入(共29人),所以最后計算成績的學校總數為10所,學生總數為268人,其中男生146人,女生i22人。
2.研究方法
(1)實踐測試法:學生進行跳繩、技巧、籃球的實踐測試。(2)數理統計分析法:對學生測試后的成績進行統計分析。(3)文獻資料法:查閱與本研究有關的文獻資料,對此文獻資料充分整理,在研究中參考,指導本調查研究。
二、研究結果與分析
1.研究結果
1.1 1'30''跳繩項目(見表1)
從表1中可以看出,85%以上的學生能夠較好地掌握跳繩動作技能,在測試中很好地運用已掌握的技能,使得自己取得優秀或良好的成績,說明學生在平時也有鍛煉的意識,經常參與此項運動。
在測試的268人中,出現了14人次的不及格,占被測總數的5.22%,不及格中男生有12人,女生2人;共有229人在測試中達到了良好或優秀的等級,良好率和優秀率女生也都略高于男生。可以看出,女生此項技術技能掌握要高于男生。
1.2 后滾翻項目(見表2)
從表2中可以看出,受測的268人中,不及格人數為22人,占總數的8.21%,這其中有14名女生和8名男生,可以看出此項目技術的掌握女生略低于男生。126人次達到良好,占總數的47.01%;45人次達到優秀,占總數的16.79%246人次達到及格,及格率為91.79%。男生總體水平略高于女生。
1.3 籃球一雙手胸前傳接球(次數)項目(見表3)
傳球次數考核主要考查學生對動作技術掌握情況以及同伴間是否有相互配合的意識,能否以健康的心理完成測試。從表3學生的得分可以看出學生確實有團結協作的意識,在測試中能為同伴加油,如果出現掉球現象也沒有埋怨同伴的現象,說明學生還是能以健康的心態對待測試。
測試的268人,只有1人不及格(是女生),占被測總數的0.37%,及格率達到99.63%,取得良好等級的學生有46人,占總數的17.16%,優秀等級的學生有213人,占總數的79.48%,男生的優秀率略高于女生,也說明籃球是深受學生喜愛的一項運動,而男生又更加偏愛這項運動。
1.4 籃球一雙手胸前傳接球(技術)項目(見表4)
在測試的268名學生中,只有1人不及格(是女生),占被測總數的0.37%,及格率達到99.63%,共141人達到良好等級,占總數的52.61%,75人達到優秀等級,占總數的27.99%。
2.結果分析
2.1 跳繩是考查學生的耐力、力量素質,是學生應該掌握的一項運動技術技能,也能體現出學生能否很好地運用方法技能,但有部分學生在堅持1分鐘后,跳壞的次數明顯增多。這也是造成學生實際得分率比預計得分率低的一個原因,說明耐力素質還有待進一步加強。
2.2 學生對后滾翻技能的正確掌握還有差距,成績也相對薄弱一些。此動作應在小學三年級初次教授,經過近三年的練習,學生應該能熟練掌握,因此這次測試結果也說明有些學校的體育教師出于種種考慮沒有教授過此動作或在教學中一帶而過。
2.3 籃球項目測試既對學生的技術技能方法運用進行檢測,又是對學生群體意識和是否具有團結合作精神的綜合素質考察,學生在測試中只有保持良好的心態才能與同伴一起取得更好的成績。從測試結果看,學生間能相互配合,并有一定的集體意識,男生開展此項活動比女生要好。
但從統計的各校單項成績對比和后期查看錄像可以看出,籃球項目在學校之間開展的差異較大。優秀率最高的學校達到75%,最低的僅為4.17%,所以學生掌握的程度也有差距。正是這樣,受測的10所學校當中,有6所學校學生成績是全體滿分,可見這些學校學生平時接觸此項運動較多。
2.4此次后滾翻項目的測試和跳繩項目1分鐘后學生出現跳壞次數增多的情況也表現出,現在獨生子女的家長過于溺愛以及社會不良因素的影響,造成學生的體育意識不強,不懂得身體全面發展的重要性,練習中拈輕怕重,憑著自己的愛好鍛煉身體,造成技巧項目、耐力素質相對薄弱。
2.5從測試中可以看出體育教師教授教學內容時,出于種種原因,對內容偏難的項目還存在畏難情緒,存在不教授或一帶而過的現象,造成體育教學不系統、不全面。
2.6此次測試,發現部分學校器材不全,造成教師無法正常開展體育教學,所以測試結果也不盡如人意。(說明:1所被取消成績的學校在籃球項目考核中出現所用測試器材不合格,學校沒有籃球,考核中用排球代替。后經相關部門了解和關心,此問題已解決。)
三、結論與建議
1.結論
體育教學質量監控實踐類測試雖然只有三個大項目,但對學生的身體各項素質和心理健康都有監測,為我們分析學生的身體狀況以及教師教學情況提供了很好的資料。從測試中可以看出多數學生對跳繩技術動作和籃球項目掌握相對較好,學生間的配合也較為默契,身體靈活性和協調性發展較好,但耐力素質和技巧項目有待提高,需要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多下功夫。
2.建議
2.1學校體育教師在進一步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下發的《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精神和落實“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的同時,積極響應“全國億萬青少年陽光體育運動”的號召,開動腦筋利用1小時時間積極有效地開展學生體育活動。
2.2在新課程的引領下,體育教師更應注重自身素質修養,提高理論水平,提高處理教材的能力,上好每一節體育課。
2.3學校、家庭、社會要給予學生正確的關注,在家也要保證每天有一定的體育鍛煉時間,社會更應關注學生的健康成長,增加安全性高的活動場館向學生開放。
2.4體育教師對學生身體素質的練習要循序慚進、日積月累,特別是耐力、柔韌等身體素質,只有持之以恒才會收到好的效果,建議教師在體育課中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增加“課課練”內容,并要達到一定數量與質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