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8~9日,在南京金陵中學實驗小學的籃球和羽毛球場地上,江蘇省第五屆小學體育教師教學能手比賽水平三的選手們用激情和智慧,讓上課的高年級學生享受了一堂堂精彩的體育課,演繹出一個個江蘇體育教學能手的別樣風采。
一、基本情況分析
選手的教材是以江蘇省小學體育教師備課用書《科學的預設藝術的生成》為藍本,選擇授課內容是以田徑類、球類、體操類為主,新興項目和傳統(tǒng)項目為輔,具體內容見,表1。
從表中可以看出,選手教材的選擇均以常見的、基礎的體育運動項目為主,主要內容則側重于學練相關的運動技術,器材的選用也是從有實效的角度出發(fā),不再盲目追求過分的新穎而缺乏實用價值的器材。由此,可以看出本次比賽水平三的課一定是非常注重學生運動技能的學練與掌握,這也充分地體現(xiàn)了近幾年新課程背景下的江蘇小學體育教學非常重視體育知識與技能的教學,并狠抓運動技能的學練這一主線,同時也注意對傳統(tǒng)體育資源與新型項目資源的配套開發(fā)和運用。
二、水平三實踐課的主要特點分析
1.重視技術,提升“內涵”
在小足球正腳背運球教學中,細化動作技術的同時能有機滲透相關的知識規(guī)則,比如紅黃牌,帽子戲法等等;在武術教學中,學練組合動作后教師能夠大膽地引導、組織學生積極參與到“對練”中去;在肩肘倒立教學中,通過分解、完整、合作學練后,要求學生完成動作后能定時3秒,不僅加大了練習的難度,也保持了技巧教學的特色。這些課從整體上講,都是非常注重運動技術的教學,有機滲透著相關運動項目的知識、規(guī)則、戰(zhàn)術等等,旨在促進技能形成教學的同時提升運動技術與運動項目的內涵。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體現(xiàn),運動興趣也由此得到了有效的培養(yǎng),教學效果比往屆有了明顯的提高。
2.關注體能,追求“實效”
在肩肘倒立的一節(jié)課中,教師選擇的“傳球接力游戲”簡單而實用,側重于促進肩肘倒立技術動作發(fā)展的身體素質的學練;在快速跑教學中,運用“跑壘”游戲,不但靈活地運用了已學的技能,而且使身體得到了全面的鍛煉;在小籃球雙手胸前傳接球中,運用“螃蟹運彈”的游戲,進一步強化了身體素質的全面鍛煉。這些課從整體上分析,都非常關注學生的體能,追求著身體練習的實效性,摒棄了公開課中常常出現(xiàn)的那些花樣百出、好看而不中用的表演式教學內容。
3.關系和諧,充分“主導”
在無錫陳大寧的足球課上,陳老師用幽默的語言和多變的韻律活動很快拉近了與學生之間的心理距離,令人稱道!在隨后的小足球正腳背運球教學中,教師利用足球運動員進球后精彩激動的場景,激發(fā)學生的學練激情,引導學生盡情地享受體育活動帶給自己的快樂,令人感嘆!徐州高雷老師的“我是大胖,你是小胖,我們一起來努力”,讓學生們感受到體育教師的親和力,令人叫絕!而一個“快樂蹲”的游戲,卻讓學生們很快掌握了高姿與低姿運球的技巧,不得不令人擊掌叫絕!……在場上演繹出的一幅幅和諧師生關系的動人場景,“親其師,信其道”保證了授課教師充分地發(fā)揮了主導作用,為高效地達成教學目標提供了必備條件。、

4.教法多樣,學法有效
選手們根據(jù)教學的實際需要,有目的地選擇與運用講解示范法、完整分解法、游戲競賽法、啟發(fā)誘導法等教學方法,使得運動技術的學習不再是枯燥無味的重復練習。我們看到:在快速跑教學中,學生2人一組,前者在前面跑,后者運用跳繩拉住前者不讓其跑快,整個過程中,后者要適量給力拉住繩,前者則要全身用力奔跑的同時體驗和理解腳用力蹬地、手臂要用力擺臂的動作方法;在肩肘倒立的教學中,誘導和指導學生兩人一組進行有效的幫助與保護……從整體上看去,大多數(shù)課都是在重視運動技能教學的基礎上,主要運用合作學習、合作運用技能的有效方法,使得運動技術的教學變得生動有趣、富有實效。教師特別注意給處于小組學習的學生恰當?shù)奶崾竞鸵龑В瑤椭鷮W生達到教學目標,提高了教學效果。在上升一個層次上講,教師非常重視運用學習方式的目的性與實效性,而不再是運用一些虛假的合作與探究。
5.注重興趣,步驟清晰
根據(jù)教學目標與內容,注重將運動技能的學練與運動興趣的培養(yǎng)有機結合起來,特別表現(xiàn)在能有效地將體育游戲糅合到體育教學中,是本組選手們的一大特點。他們運用石頭剪子布,讓學生去做武術基本功{運用找朋友,“紅黃藍綠蹲”等游戲,讓學生養(yǎng)成抬頭運球的習慣,提高學生的控制球能力;運用“帽子戲法”“夾球開火車”等游戲讓學生得到有效的放松,凸顯出小學體育教學兒童化的典型特征。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90%課的教學步驟明確而集中、有趣而實用、清晰而流暢,準備活動與主體部分內容的有效銜接,結束部分都對主體部分內容進行了升華。
三、值得注意的問題與建議
1.值得注意的問題
有的課教學目標的制定仍然過于空泛,不明確、不具體,難以進行檢查評價;有的課對運動技術的教學難度把握得不夠準確;有的課教學氣氛顯得有些過于沉悶,師生之間缺少必要的情感交流;有的課的運動負荷似乎并沒有做出科學的預設,練習密度顯然不高,運動負荷量對于高年級學生明顯偏小。
2.我的建議
針對存在的問題,我建議省教研室體育學科應該發(fā)動全省的體育教師,進一步開展對教學目標設置的研究,明示表述的關鍵詞;繼續(xù)研究小學教材教法體系,對運動技術的教學難度梯次做出必要的劃分;請本組的教學能手介紹他們與學生巧妙進行情感交流的有效方法;制定江蘇省小學各年段的各類教材教學的最低負荷量標準,為有效發(fā)展學生的體能提供依據(jù)。
實踐證明:只要我們體育教師明確體育教學改革的方向,發(fā)揮體育人特有的教育智慧,將先進的教學理念轉化為教學行為,我們就一定能教出體育知識與技能的內涵,讓學生練出身體鍛煉與心理調節(jié)的本領,為祖國下一代人的健康成長做出體育課程應有的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