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60年來我國學校體育發展進程可以欣喜地看到,學校體育工作確實取得很大成績,青少年營養水平和形態發育水平也是不斷提高。作為一名體育教師既要看到已取得的成績,也要看到當前存在的問題,這是我們進一步圍繞國家對學校體育的期望與要求,切實做好增強青少年體質工作的前提和基礎?!吨泄仓醒雵鴦赵宏P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明確提出加強青少年體育工作的總體要求是:認真落實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把增強學生體質作為學校教育的基本目標之一,建立健全學校體育工作機制,充分保證學校體育課和學生體育活動,培養青少年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青少年熱愛體育、崇尚運動、健康向上的良好風氣和全社會珍視健康、重視體育的濃厚氛圍。爭取到2013年左右,使我國青少年普遍達到國家學生體質健康的基本要求,耐力、力量、速度等體能素質明顯提高,營養不良、肥胖和近視的發生率明顯下降。
基于上述背景,如何進一步改革體育課教學內容,創新體育課教學方法,提高體育課教學質量,是擺在廣大體育教師面前的一項緊迫而重要的工作。本文僅就如何在體育課上進行身體鍛煉,闡述自己的一些觀點或建議,以期能引起廣大讀者對此問題展開一些討論,文中不妥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一、體育課教學內容設置應做必要的分層
根據我國教育法規定:義務教育共九年,包括了小學和初中兩個階段,而高中及以上階段的教育則屬于非義務教育階段。與之相對應,體育課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也應根據義務教育和非義務教育兩個階段的不同教育特點,分別設置相應的教學內容,并盡量突出兩個教育階段的層次性和遞進性。
1.小學階段的教學內容
小學1—6年級屬于義務教育的初級階段,在此階段的體育課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一是要注意突出基本運動能力的學習;二是要注意突出教學形式的趣味性、情景性、模仿性和生動性;三是要注意教學內容的強制性。8N+3oyhB/NuXDMD5rsNYJleW7l6Ku4WPfBbnEsj84kc=
在教學內容選擇時,應充分考慮到小學生的肌肉、骨骼、器官、神經系統等方面的生長規律,以及認知、情感和智力等方面的發展規律,有針對性地設定一些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學習內容,尤其是要把一些有利于提高基本運動能力的內容放進去。盡管這些內容中的某些技能是簡單、枯燥的,甚至是機械性的重復練習,但它們卻有利于增強學生的體質。因此,在小學1—6年級義務教育階段,為了增強學生的體質和基本運動能力,有必要設置一些強制性學習內容。
盡管某些強制性的教學內容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實施這些強制性教學內容時,教師可以采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尤其是要多運用一些情景化、趣味化、兒童化和生動化的體育游戲,增強練習的趣味性,提高課堂教學氣氛的活潑性。而在開展一些增強體能和提高基本運動技能的內容時,教師應突出對小學生體育興趣的培養,把引導小學生熱愛體育和樂意參加體育運動作為主要教學目標。
在不同年級教學內容的設計方面,要注意體現內容的層次性、順序性和遞進性,運動技能學習要體現由簡單到復雜、由單項到系列、由部分到整體的逐步提升過程。隨著年齡和年級的增加,學習內容的難度和范圍也要逐步遞增。在教學方法選擇上,更要體現出由情景教學和模仿教學為主,轉變為以獨立完成的重復練習為主,逐步增強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和獨立性,為初中體育教學奠定良好的基礎。
2.初中階段的教學內容
初中階段的體育課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安排,一是要保持教學形式的趣味性;二是要弱化教學內容的強制性;三是要突出運動技能的培養。
初中階段是中學生生理發育的高峰期,男女生之間呈現出性別差異。因此,初中階段的教學內容選擇應根據少年生理發育突增期的特點和逆反心理的出現,有針對性地設定一些有利于體現男女生特長的運動項目,尤其是要把一些簡單的技能性項目放進去,減少一些強制性的學習內容。此階段的教學重點是引導男女學生們熟練地掌握一項自己喜愛的體育項目,并通過開展一些體育競賽或課余體育俱樂部等形式,鼓勵和引導初中生多參加一些自己喜愛的體育項目,使學生在運動中增強體質,提高運動能力,鞏固學生對自己喜愛項目的興趣。
在教學方法選擇方面,一是要保留一些情景化、趣味性強的體育游戲,切實將培養初中生對體育的興趣和愛好作為教學目標,要注意通過趣味教學形式,培養學生對體育的興趣和參加體育運動的動機。二是在突出發展體能和增強體質的同時,也要注意強化對簡單運動技能的培養,督促和幫助學生熟練掌握一項運動技能,并使之成為終身體育鍛煉的重要手段。
但是,在初中階段的體育教學過程中,對于一些練習形式相對單調、枯燥的學習內容,只要它們有利于增強初中生的體能和機能水平,仍應采用一定強制性的教學方法,其目的是確保中學生的體質和健康水平呈逐步上升趨勢。
3.高中階段的教學內容
高中階段的教育屬于非義務教育階段,高中階段的體育課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一是要突出復雜運動技能的培養;二是突出教學形式的多樣性,三是突出教學內容的個性化。
高中階段學生的生理發育和心理發展水平已達到相對穩定水平,男女生的性別差異和個性差異也非常顯著。因此,高中階段的教學內容選擇應符合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需求,要體現出個性化特征。在具體學習內容選擇方面,一是建議學習內容的選擇,要充分尊重學生的自主性和個體性差異,通過開設一些選修項目讓學生自主選擇,提高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二是建議增設一些復雜的運動技能項目和青少年喜愛的時尚體育項目,增強教學內容的普及性和時尚性,為學生終身體育的形成提供方法指導。
在教學形式和教學方法的選擇方面,建議高中生的體育課教學采用以體育項目作為教學單位,把一些運動能力相近、運動項目興趣一致的不同年級高中生聚合在同一個教學小組。在同一個教學單位內,不同運動能力和不同技術水平的學生,在相同的學習興趣基礎上,更有利于營造積極主動的學習氛圍。在這種學習環境中,學生們通過互幫互學可以更好地掌握運動技能,并對鞏固和強化學生對該項目的興趣,進而利用該項目終身從事體育鍛煉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二、體育課上進行身體鍛煉的途徑
1.將體育游戲作為培養體育興趣的切入點
對于小學生而言,體育課教學的最大任務就是培養學生對體育的興趣,體驗體育帶來的快樂。因此,在體育課上要大量采用一些情景性、模仿性的游戲,激發學生積極參加體育游戲的興趣,并在游戲中學會遵守游戲規則,學會集體合作,學會簡單的跑、跳躍、投擲、拋接、攀登、爬行、拍球、翻滾、鉆越、抬重物、騎行、輪滑等技能。具體教學內容的順序和難度,要根據不同年級小學生的運動能力、認知水平,心理和生理特點來確定,同時要將一些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和技能的提高,且受到學生歡迎,并經過大部分學生努力就能夠掌握的學習內容充實到體育課中。
在教學方法應用方面,對于采用體育游戲形式進行教學的內容,應先化繁為簡,化難為易,重新組合,使之更容易為學生所接受和喜愛,從而使學生對體育課產生濃厚的興趣和學習欲望。
2.以培養學生的自主鍛煉能力為核心
體育課教學的重心應集中在鍛煉方法的指導方面,使學生掌握科學有效的身體鍛煉方法,這也是學生能夠從事自主鍛煉的前提和基礎。只有學生經常參加體育鍛煉,并成為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內容之后,才能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自覺鍛煉的習慣。因此,體育課教學內容應突出各項練習技巧、技術要領、練習步驟、負荷控制、安全事項等方面的指導,尤其要突出身體鍛煉方法的應用能力和獨立處理身體鍛煉中出現問題的能力。
3.以掌握運動技能為重點
科學的身體鍛煉需要有正確的方法作為指導,運動技能對于學生而言是課外體育鍛煉的手段,也是學生形成健身習慣的先決條件,正確的方法來自于學生一定運動技能和運動技術的掌握程度。但是,對于學生來說,課堂體育教學選擇的運動技能難度和復雜程度不能過高,練習方法和手段也不宜過多,關鍵在于符合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身心特點和現實運動能力。
對于中小學生而言,體育課是學習運動技能和鍛煉方法的最佳場合。因為體育課教學是在教師指導下有計劃地進行各種技能的教學,其核心任務就是教會學生如何獨立地進行身體鍛煉?,F實中,許多學生由于沒有掌握基本的身體鍛煉知識、方法和手段,更未能掌握一定的運動技能,因此,導致許多學生不愿意參加課外體育鍛煉,更沒有形成參加體育鍛煉的興趣。基于此,課堂體育教學應根據不同年齡段學生的身心特點,實施不同“深度”的運動技能教學,體現出“跳一跳摘桃子”的層次性,教學的效果不僅要使學生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不僅要了解怎樣鍛煉身體,還要了解身體鍛煉的效應,以及科學健身的方法與手段。
4.突出體育獨特的情感體驗
體育教學在加強運動技能培養的同時,也要注意增強學生對體育的情感體驗,要使學生通過游戲或相互協作完成練習后懂得,體育是人與人之間進行有效交流和溝通的重要形式之一,是增進互信、建立情感的重要手段,要學會運用體育來提高生活質量,改善生活環境乃至未來的工作環境。
在具體的教學程序、內容和方法等方面,體育教學要以滿足學生個體對體育的需求作為出發點,遵循不同年齡段學生的興趣、愛好,動機、情感、生理和心理特點,6jI1C4i14hW8nSZ78IyPv4ZzoQq7nJU+h5K5wjM6s9s=尊重學生的個性和個體差異性。眾所周知,由于終身體育意識和習慣的培養是以學生對體育的情感體驗為基礎的,情感又是興趣和動機形成的內在動力。因此,只有當學生從內心里真正地喜歡體育的時候,他們才能自覺地參加體育鍛煉,并使之成為日常生活的休閑方式之一,才能終身享受體育鍛煉帶來的快樂和健康?;诖耍疚恼J為體育課中對體育情感的培養,就是讓學生盡情地體驗運動的樂趣,引導學生充滿激情地彰顯自我個性,使之產生愉快的情緒體驗和滿足感,由此再產生重復運動的動機和欲望。
體育教學首先要教會學生如何調節和控制運動過程中的生理負荷,要讓學生按照自身的感受適度地增加或減少運動強度或練習密度,使之符合自身的特點和需求。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把一些常用的心率和脈搏自測方法教給學生,指導他們科學地運用心率和脈搏等自測方法合理地控制運動負荷。
與此同時,在心理負荷調控方面,教師也要教會學生如何運用暗示、默念、模仿、反饋、評比、競賽等方法進行情緒控制。對于動作練習過程中的本體感覺調控,教師要教會學生如何運用視覺、聽覺和觸覺來感知動作的姿態,尤其要注意著重引導學生合理地運用觸覺和位覺去感知肌肉用力大小、動作順序、動作幅度、動作速度、動作方向、移動路線等方面,從而建立清晰完整的運動技能感知覺。
綜上所述,體育課的本質就是培養學生喜歡體育,樂意參加體育鍛煉,體育教學的核心任務就是教會學生進行科學鍛煉的方法和手段,并通過多種形式的運動技能學習,使學生體驗到運動的快樂和成就感,進而培養學生積極參加體育鍛煉的興趣和動機,為終身體育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和情感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