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本文作者于素梅,博士,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副研究員,北京師范大學認知神經科學與學習研究所博士后。著有《體育學法論》《中小學體育與健康課教案設計》等著作20余部,發表于《體育教學》等雜志的論文60余篇。2011年,本文作者著眼于討論“體育教案”和“課堂教學”兩部分的內容,從細節入手,探討體育教案與教學的規范化問題,如何看待教案的三段式?教案的核心要素如何取舍?體育課堂如何進行安全提示?作者一一展開,并深入淺出的闡明自己的觀點。
2011年作者關于“體育教案”與“課堂教學”討論的系列論文
第一部分“體育教案”部分
論文1:從名稱歸類談體育教案命名的規范性問題
論文2:論體育教學目標的“具體化”和“可操作性”問題
論文3:論體育教學過程的合理“分段”問題
論文4:論體育教案核心要素的“取舍”問題
第二部分“課堂教學”部分
論文5:“集合整隊”——體育課上不可忽視的課堂常規
論文6:“成體操隊形散開”——體育課上不夠規范的口令
論文7:“頭肩寫字操”——提高積極性的徒手操創編與實施
論文8:“真聰明”——體育課上不可濫用的表揚語
論文9:“扎堆”——規避體育課堂形式上的探究學習
論文10:“老師您真棒”——體育教師示范的真本事
論文11:“注意安全”——體育課上不夠具體的安全提示
論文12:“游覽江山”——體育課上走進誤區的放松活動
當我們任意翻開一份體育教案,幾乎都能首先看到一個名稱,如“鷹狼團隊”、“抗洪搶險”、“快樂的放牛娃”、“前滾翻”、“籃球——單手肩上投籃”等。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學段,甚至不同的教師都會選擇不同的教案命名的形式。但是,體育教案是否應該有個名稱?應該有什么樣的名稱?哪些命名是不規范的?為什么會有個別一線教師在對體育教案進行命名時走進某一誤區?如何命名才是相對規范的?以上種種困惑正是本研究要著力探討的,希望通過對體育教案名稱的歸類及規范性問題的探討,能夠給一線教師對體育教案的命名帶來一定的啟發。
一、體育教案命名的必要性分析
體育教案是否需要一個名稱?很少有人對此問題進行過探討,但通過對一線教師的訪談發現,有部分教師對此產生過困惑,因為他們看到了有些教案有名稱,有些教案并沒有命名。筆者認為,給體育教案進行命名是必要的,主要從三個方面考慮:
首先,規范的體育教案名稱應該是課的內容的高度濃縮,能夠起到一目了然的作用。也就是說,看到某一份教案的名稱就能馬上知道該次課要教什么?(或學生要學什么?)如,當我們看到“前滾翻”這樣一個名稱的時候,就會馬上知道這節課是教前滾翻;當我們看到“排球——正面傳球技術”的時候,就會馬上知道這節課學生要學習排球傳球技術中的正面傳球。
其次,規范的體育教案名稱能夠為組織者提供便利的分類依據,起到省時省力的作用。也就是說,當教育主管部門在組織教案評選活動或教學觀摩活動時,首先需要對所報送的教案進行分類評選,如果教師所提交的每一份教案都有一個比較規范的名稱的話,組織者就能夠非常容易地將其按項目進行歸類,易于組織評審工作。
第三,規范的體育教案名稱還可以作為判斷內容選擇是否合理的依據,起到易于甄別的作用。教什么?教多少?甚至怎么教?在過去的體育教學大綱上都有較明確的規定。新課改以后,體育新課程標準盡管未明確這些,但各水平段有著明確的教學目標要求,同時,為達到某一目標推薦了與之對應的教學內容。也就是說,我們可以從教案名稱上就能夠初步判斷所選內容是否合理,是否切合實際。有的比較離譜的教案名稱如“鷹狼團隊”,不但不能明確學生要學什么,更不知道是否符合課標要求,因此,通過教案名稱我們能夠間接地判斷教師的體育教育教學基本技能是否具備。
當然,對于一份獨立的體育教案而言,除了有名稱,最好能夠在相應的位置標注上是單元計劃中的第幾次課,這才是更加完善的。
二、體育教案名稱的歸類及特性
為了弄清哪些教案的名稱是合理的,哪些名稱是不規范的或問題突出的,筆者首先對已舉辦的三屆全國中小學學校體育觀摩活動的部分教案進行歸納與整理,經粗略對近200份中小學體育教案進行統計,將其名稱大致進行了歸類,結果如表1所示。
通過歸納,筆者將其分為情景比喻型、快樂主題型、明確目標型、技術細化型、項目名稱型等五種類型。各類命名形式及其所反映出的特性分述如下:
1.情景比喻型及其特性
情景比喻型如“鷹狼團隊”、“我是光榮的消防兵”反映出了該教師用“鷹狼”比喻即將參與“拓展訓練”的學生,用“消防兵”比喻即將投入“抗洪搶險”的學生。該類命名的突出問題是容易讓人產生疑惑,甚至有人會不解地問:“這是一份體育課教案嗎?”這類命名形式的出現,主要是在“情景教學”引入到體育課堂以后。由于情景教學多適應于小學或初中低年級學生,因此,要想運用情景比喻型的命名也應考慮學段的限制性。在初中高年級和高中學段的體育教案中出現情景比喻型的教案名稱固然是不可取的。
2.快樂主題型及其特性
快樂主題型如“快樂籃球”、“快樂的放牛娃”反映出了以“快樂”為主題組織的教學活動。但從對安排的教學內容來看,“快樂的放牛娃”這樣一個名稱與教學內容關聯度卻不大,因為該節課組織的是“投擲”類項目學習,而放牛娃在放牛過程中需要“投擲”活動嗎?除此之外,盡管我們一度引入日本的快樂體育,但快樂的體驗主要是在參與學習與活動的過程中,題目上呈現“快樂”,未必學生就能真正地從教與學的過程中體驗到快樂。而且,如果想以此該類命名方法進行命名的話,也需要考慮低學段和低年級,并非所有的學段都適應。
3.明確目標型及其特性
明確目標型如“做跆拳道少年強身體素質”、“發展學生的投擲能力”,主要反映了教師將該節課教學的目標呈現在了名稱上,讓人們一看到教案的名稱就能明確本節課主要是通過哪些項目的學習加強哪些素質或能力的鍛煉與提高。這類命名方式并沒有表現出比較突出的問題,但是,目前并不常見,從對教案的統計來看,僅僅有個別教師如此命名,也就是說,該類命名并非主流。
4.技術細化型及其特性
技術細化型如“跑幾步,單腳起跳用手或頭觸懸掛的物體”、“小籃球行進間曲線運球”,主要反映出,教師是用某項運動的具體技術甚至是組織方式來命名,如后一種命名,首先我們判斷是一節籃球課,其次是學習運球技術,具體地講是行進間運球技術,而且并非是行進間直線而是曲線運球。這樣的命名方式比較直觀,而且新課改前后都有不少教師采用此命名方式,新課改后表現更為突出。這類命名還有一大特點就是反映出了動作過程,如“跑幾步,單腳起跳用手或頭觸懸掛的物體”。這類命名就目前教案名稱分布情況而言,相對較多。但在命名時,部分教師有時容易犯過細或過于復雜的錯誤,也就是說名稱的形式和內容的“度”難以很好地把握。
5.項目名稱型及其特性
項目名稱型如“前滾翻”、“太極功夫扇”、“踢毽子”都是直接用具體項目作為教案名稱。采取這類方式命名的較多,這在新課改前尤為突出。這類命名沒有表現出較為突出的問題,但是,有時有些教師過于省事的話就會出現不夠具體的錯誤,因為,并非所有的項目名稱都能直接作為教案的名稱,如籃球運動,作為一節籃球課,我們就不能在教案的名稱上僅寫“籃球”,因為籃球運動是由諸多技術、戰術所構成的,而且一節籃球課是不能把所有技戰術教完和學完的。因此,僅以項目名稱作為教案名稱是有選擇性的,有的需要細化到具體技術或戰術。
三、體育教案命名的主要誤區及成因
新課改后,部分體育教師在給教案進行命名的時候往往步入一個誤區:追求新奇。由于部分教師缺乏對“創新”含義的深刻解讀,會在教案形式上尤其在教案的名稱上大做文章,絞盡腦汁起一個“新奇”的名字,結果出現一系列的問題,諸如,文不對題、主題不清、目標不明等現象。如類似于“鷹狼團隊”、“抗洪搶險”、“我是光榮的消防兵”等,絲毫看不出體育課程的特性。
另外,還有一個比較突出的原因就是,迄今為止,規范的體育教案名稱應該是什么樣的,一線教師尚缺乏相對明確的概念,因為幾乎沒有任何一個研究者對此有指導性的建議提出,致使教師只有憑自己的經驗或喜好對體育課教案進行命名,至于是否規范或許從來就沒有考慮過這類問題。
實際上,盡管目前尚未引起人們對教案名稱問題研究的關注,但規范的體育教案命名是十分必要的,但如何命名才算規范呢?筆者通過咨詢部分專家、訪談一線教師、分析現有教案存在的問題,并進行理性分析提出了幾點粗淺的認識。
四、體育教案命名的規范性探討
規范的教案名稱在命名的時候需要考慮既簡明、準確,還要具體,這也是對體育教案命名的核心尺度把握。
1.簡單明了的表達是最佳形式
作為教案的名稱從形式上呈現出來的長度應該是越短越好,就如同文章的題目要限制在多少字以內或最好不超過多少字的要求一樣,短小精悍的題目要比連篇累牘或拖沓冗長的題目更易于接受、更簡明。因此,如果要給教案進行命名的話,最好是簡單明了,只要能表達出某節課的教學主要內容,能簡化的盡量簡化,達到教學內容的高度濃縮。如“前滾翻”、“踢毽子”等非常簡單,再減少一個字就失去了完整性,再多上幾個字也未免更清晰,有時反倒多余。如本文前面所舉的例子“做跆拳道少年強身體素質”,該名稱完全可以簡化為“跆拳道”,或最多增加幾個字,把本節課要學的跆拳道的某個技術名稱寫上足矣。基于此,建議在給教案命名的時候,需要把表述簡化到最理想狀態,爭取做到“字字千金”,只有這樣才能有簡單明了的最佳形式。
2.準確到位的術語是核心內容
簡單明了固然需要,但是,就內容體系而言,我們更需要考慮本節課安排的主要內容是什么,為了確保簡單明了的命名,術語的選擇和確定需要準確到位,也就是說把本節課的核心內容需要呈現出來,并做到恰到好處,尤其是由多個技術或技術環節組成的獨立項目或成套連貫項目,我們都需要考慮到在簡單的前提下盡量還要準確到位。如武術課,我們如果簡明到只用“武術”二字作為名稱的話,便不能明確本節課要學習武術基本功還是套路,是器械套路還是徒手套路,是套路中的哪些動作等。當然,“武術”和“前滾翻”并非同類,前滾翻是一節課可以完成的教學,是屬于體操類項目的一項技巧運動,而武術是一項民族傳統項目,是一節課甚至是幾節課都難以完成的,因此,如果僅以“武術”為教案的名稱命名的話顯然不夠準確到位。作為武術教學,某節課的教學內容主教材的學習不可能太多,即便是有復習有學習,有幾項內容的時候,我們應以“學習內容”為考慮重點,基于此,對于準確到位的理解,要根據項目類型來確定,但無論如何,不產生歧義、不表現離奇、不過于繁瑣等都將成為簡明、準確、具體的規范性教案名稱的基本要求。由此,從形式和內容的綜合層面上考慮,最佳的或是具有規范性的體育教案的命名應該是既簡明、準確,又具體。
當然,對于體育教案而言,僅有規范的命名還很不夠,目標確定如何增加可操作性?如何使教案的格式更簡單明了?組織形式怎樣安排才更科學?教案呈現的是教與學活動還是教與學方法?等諸多問題,更是一份好的規范的教案所不可忽視的重要理論問題和實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