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深入,教研部門功能的發揮已經成為教育界的熱門話題。當前,在學校的校本教研、區域的常態教研以及網絡教研方面都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和基本操作模式,但是,缺少的是將三者有效整合形成一個系統化操作模式。如何最大限度地發揮研訓活動的效能,如何引領老師們在教學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教師如果持續地關注某個或某些有意義的教學問題,想方設法在教學行動中解決問題,并且不斷地回頭反思解決問題的效果,那么教師的教學工作就同時具備了教學研究的性質,教學質量和水平的不斷提高就有了堅實的基礎。為此,我們體育學科的教研活動就提出以課堂教學為抓手,圍繞著以“校本教研、常態教研、網絡教研”為主線的“三研一條龍”模式開展活動。
本文以青島太平路小學承辦的一次青島市小學體育教學觀摩研討會為例,具體分析一下“三研一條龍”教研新模式。
一、校本教研 提煉成果
實行校本教研,有助于提高教師自身的綜合素質,幫助教師自我成長。校本教研有利于轉變教師的角色意識,實現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戰略決策。要使新課程的實施發揮應有的功能,在新課改實施中必然要確定教師教研的主體作用。
(一)重視校本教研,教研組進行組內集備,確定研討主題、課題及執教教師,為開展活動做足準備
教研組必須增強教研活動的目的性、針對性、計劃性和實效性,規劃好每一學期的教研活動。做好每一次活動項目的執行方案和落實措施,做好相關的活動記錄,使活動的過程與經驗能夠留下一些細節,作為教研組的業務檔案,為教研組積累教研資源。太平路小學的校本教研就是集體智慧的結晶。
1.商榷研討主題,準確定位目標
在接到承辦“青島市小學體育教學觀摩研討會”的任務之后,太平路小學分管領導與體育教研組長一起商討本次活動的承接形式與展示內容,并組織體育組的全體教師開展組內第一次研討活動。通過本次研討活動,初步制定了本次市級教學活動展示的大方向——結合學校本學期提出的“教學生活化”新理念。老師們主要從教學內容、教學情景、教學器材等方面進行研究探討,并在教學中實施、完善,最后形成我校體育組的教學特色,在市級活動中展示。同時,課堂教學中還要體現出我們市南區教研員倡導的“互動效能教學法”。
為了更好地把這些新理念有效融合,體育組的老師們查閱了大量有關資料,如《體育生活化教學的意義》《互動效能教學法》等。通過認真的學習、研讀,老師們受益匪淺,許多理念被運用到日常的體育課中,大大激發了學生們的練習興趣,有效地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真正達到高效課堂的目的。
這是教研的目標定位問題,也是想讓老師們在本次“青島市小學體育教學觀摩研討會”上明確方向,并學到什么的問題。其目的就是希望通過這個平臺,使我校體育教學研究成果得以展現,與全市體育教師共享這一成果。
2.確定研討課題,形成課時計劃
隨后,我們開展了第二次組內教研活動。本次活動的主要任務是:
(1)確定研討課題。經過我們組內教師的共同研討,最后確定了本次觀摩研討活動的課題為《障礙跑》。
(2)形成課時計劃。本次公開課的展示與課時計劃的編寫由體育教研組長辛兆亮老師承擔。
初步確定的教學目標為:①學生能掌握跨越障礙的動作。②學生跨越能力得到發展,提高靈敏性、協調性。③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
學習內容為:①跨越墊子。②障礙接力。
另外,在教學過程中更要體現情趣結合,關注差異,采用體驗式教學、合作式教學等有效教學策略,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細節的準備也要用心,場地的布置、器材的選用等都得到了學校領導的大力支持。
上課教師、課題和課時計劃的確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師的體育教學水平,更體現了學校整體教研水平的高低。新課程要求教師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太平路小學以學生的“情趣、能力、習慣”為著力點,以“相信、尊重教師的創造性與充分發揮教師的創造性”為主線,加強全體教師之間的團結合作,構建資源共享的信息平臺,體現管理的人性化,努力營造“有利于創造、有利于摸索、有利于改革”的民主研究氛圍。
校本教研中,太平路小學體育組內全體教師根據本次研討課題及目標定位,發揮集體合作力量,充分利用現代化的一切手段,搜集與所授內容相關的資料。在掌握大量資料的基礎上,由辛兆亮老師集中編寫教案,然后組內交流、討論,這也是本次研討課例的修改完善階段。交流中,辛兆亮老師說教案——即教學目標、教學過程、有效教學策略、教學創新點等方面,其他教師則用心傾聽、記錄,提出個人意見和建議。在教研組老師們的共同努力下,初步形成課時計劃。
3.落實教學目標,完善研討課例
第三次教研活動的開展主要是由辛兆亮老師對初次的研討成果進行課堂展示,學校分管領導和教研組老師參與聽課。課后,大家共同進行研討活動,對各自認為的本節課中優勢及不足進行意見匯集,保留并完善優勢,對不足之處談出了不同的解決方法,大家集思廣益,反思斟酌,層層深入,直到達成共識。所以,這節課聚集了大家的教學心得,展現了集體的智慧結晶。
(二)區域把關高位引領
倡導基于合作研究的校本教研,建立并形成較為完善的運行機制,引導教師開展不同類型、不同層次、不同方式的合作。引發教師教學行為的變化,增強教師之間的互動,實現教師在思維上的互補,智慧上的交融,工作上的合作,它將在一定程度上改變教研活動的組織形式和教師的專業分工。
為了組織策劃好此次研討活動,區體育學科教研員帶領中心組成員,親臨學校指導工作,對我們這次活動進行了具體的分工和會議程序的安排。
1.活動安排。楊勇老師主持會議開始,辛兆亮老師先進行說課,之后上課,課后進行小結,然后與會教師進行交流活動。
2.評議課例。教研員張老師還從文本教案的編寫格式,版面內容的安排,整體美觀度等方面進行了交流評議,呈現出一份既美觀整潔又實用務實的教案,在編寫教案方面也是給所有與會老師學習的一次機會。然后從課題、學習目標、學習內容、教學過程、器材運用、場地布置等方面提出了寶貴建議,最后又在說課方面給予了指導。區體育教研員張老師提出在說課中要體現新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體現出學校教學研究的特點。
二、常態教研 展示成果
把校本教研引向縱深、引向常態化,走向常搞常新、越搞越有成效的最高境界,是擺在所有學校面前必須思考的問題。事實上要想使校本教研達到上述最高境界,就必須使校本教研與課堂教學研究結合起來,與解決教師實際面臨問題結合起來,與提高教師教育教學研究水平及能力結合起來才能實現。同時校本教研的內容和形式必須要有創新,要有學校自己的特色,要能吸引更多的教師自覺地參與進來才能實現。我區體育教研部深深體會到這一點,走進每一所學校,發掘每一所學校體育組教研的精華,讓我區的體育教研成為一種常態化,使全區的體育教學上一個臺階,讓教研的成果轉化為課堂教學,讓理論和實踐有機地結合。太平路小學就是這樣進行的。
2010年10月29日下午,我們終于迎來了本次“青島市小學體育教學觀摩研討會”活動的開展。太平路小學楊勇老師主持了本次會議,本次活動分為四大板塊:
第一板塊:辛兆亮老師說課。說課,其目的就是讓老師們在聽課之前,初步了解本課的設計思路、弄清上課老師想讓學生獲得什么、想讓學生多長時間獲得、想讓學生怎樣獲得等問題。
第二板塊:上課。辛兆亮老師圍繞著“體驗探究——因學施教——游戲鞏固”這一教學流程展示了一節異彩紛呈的公開課。
第三板塊:做課教師圍繞著高效課堂“四要素”反思課堂、教師分組互動交流以及小組代表發言。老師們普遍認為:本節課學習目標明確、教學效率高、教學手段新穎、教學組織流暢、教學效果好,辛老師很好地貫徹了我區所提出的“體育教學的十大意識”,在培養學生的行為習慣方面得到同行的廣泛認可,認為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比掌握技能和發展體能更為重要。
第四板塊:專家點評。孫楠嶺老師針對老師們的疑惑,給予了解讀、解疑和高位引領,在制定教學目標方面和如何完善教學案方面給予了一些實效性的指導和建議,并對市南區這種濃郁的研討氛圍和體育教師的綜合素質給予了高度的評價。
三、網絡教研 增進交流
網絡教研是充分利用“網絡”這個平臺,形成資源共建共享、互相學習、共同提高的網上教研方式。首先說一下網絡教研的好處:
第一,交流學習的范圍比較廣。老師通過博客不僅能和同行(包括全國各地的優秀老師)進行交流探討,還能和專家交流自己的想法,這樣能有效促進學校校本的教研發展。
第二,交流學習的時間比較長。我們每周三教研活動是面對面的教研,由于受時間限制,交流起來有時還不充分,但我們老師在網上對于—個問題的思考,就可以更充分,如果趁熱打鐵甚至都會討論到夜深人靜,可以將比較成熟的想法與同伴發自肺腑的交流,這樣使問題研究深入,有利于老師不斷成熟。
第三,交流學習的顧慮比較少。當我們面對面地教研時,或許受到心理、面子等問題而顧慮同事的感受,沒能說出心里的真心話。但通過網絡交流就減少了教師面對面交談時的心理壓力,能夠毫無顧忌地發表自己的看法,不同層次的教師都能把自己的想法談出來,并得到多位教師的指導,使自己的能力真正得到提高。
通過網絡教研平臺,可以促進學校校本教研真正有實效地開展,使學校內部、校際之間、區域之間教師的相互學習和交流日常化,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我區體育教研部已經組織了一系列網絡教研活動,不僅實現了校本教研的網絡化,而且實現了全體教師的資源共享,智慧共享,從而有效地實現了廣大教師學習、培訓、教研一體化,縮短了教師溝通與交流的距離,促進了教師們專業素養的提升。更重要的是,網絡教研不僅為熱愛學習和思考的教師提供了學習和交流的空間和平臺,而且還把一部分積極上進但苦于無學習機會的教師拉到了教學研究的網絡學習中,激發了教師的學習熱情。使得一些教師從倦怠、浮躁、漠然的教研態度中走了出來,喚醒他們的專業主體意識,使學習與研究成為他們的主動行為,成為一種責任和追求,進而成為一種職業習慣。
“校本教研、常態教研、網絡教研”為主線的“三研一條龍”的教研模式,讓我區的體育教研活動有了一個高層次的提高,全區的體育教研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每一所學校體育組的校本教研同時上了一個臺階,全區的體育常態教學走在全市的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