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譚明自述:拍攝世界遺產的初衷
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她歷史悠久、文化遺存豐厚、自然風光壯美。幾千年來,中華民族孕育了燦爛的文化,中國的文化與自然遺產承載了中華民族輝煌的歷史,她們不僅是中國藝術、文化與自然的瑰寶,也是全人類共同的財富。我在攝影道路上奔波幾十年,從拍攝人物風情、少數民族節慶、地貌風光等,以完成雜志的任務;到逐漸對大自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師法自然、人化自然,在自然中尋覓自我、發現自我,漸漸成長。2003年我開始了自然與文化遺產專題拍攝,經歷的風風雨雨一言難盡。但總是有一種信念激勵著我,這個信念就是責任。
作為攝影者,如何表述人文精神與歷史景觀,如何彰顯深藏在歷史塵埃中的文明,對我是一種考驗,又是新的挑戰。在多次的拍攝中我不斷總結思考,調整拍攝理念,從不同時代的脈絡中一次次地用心境與物境的碰撞,來完善對中華民族藝術瑰寶循序漸進的認識過程。用特殊光影結構來強化透視關系,對人、物的形態和造型及其藝術魅力做渲染;用藝術眼光重新認識歷史遺存,以主觀心境的獨到刻畫來豐富攝影的語言,從而擺脫千人一面的習慣視覺;用建筑攝影的拍攝手法來再現恢宏的宮殿建筑,用寫實與寫意的拍攝理念來完成形體造型。
攝影,是一種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