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2011年5月17~19日,在北京CBD一個約300平方米的房間里,整齊地展示了幾千張從19世紀中葉的攝影名作到當代影像藝術品。跨越了150年的影像藝術品,讓觀者如同行走在歲月的長河里,感受著心靈里歷史發展和社會變遷的震撼。這是華辰2011年春拍的預展現場,也是2011年眾多春春季拍賣會中唯一的影像專場,吸引著遠至紐約、巴黎的攝影藏家的到來。春拍落錘后,本刊采訪了華辰影像,以期探究中國影像收藏市場的變化與發展。
攝影世界:從2006年華辰首次影像拍賣會舉辦至今已5年了,這次是第九次影像專場,有媒體稱華辰是“中國影像拍賣市場的堅守者”。
華辰影像:不僅有堅守,也有發展。這次春拍我們上拍了309件影像作品,是最多的一次。現在在中國有能力開設影像專場的拍賣行不多,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貨很難找了。還有,在中國尚無攝影博物館的情況下,有評論稱華辰影像的預展是目前中國最好的攝影博物館,很多學者都專程前來看預展,國內外的學者專門來電話索要我們的影像拍賣圖錄,甚至有幾位一線的知名藝術家,專門在預展期間來瀏覽上拍品,一呆就是兩三個小時……
攝影世界:華辰影像對中國攝影史上的藝術家的找尋和挖掘,已經引起了攝影史學界的關注,這次春拍有什么“新”人、“新”的史料?
華辰影像:國內部分,有林澤蒼(1903-1961)親手制作的《浙東紀游》原版老照片相冊。現在的攝影人,沒有多少人知道林澤蒼了,這次我們找了很多老人,希望了解一下林澤蒼,但都說聽說過這個人,不了解詳情。林澤蒼是中國攝影學會和黑白影社創始人,民國攝影界的風云人物。他編寫的《攝影須知》曾是中國發行量最大、發行時間最長,最有影響力的攝影普及教材。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后期,林澤蒼獲罪入獄,1961年去世。這也是我們第一次見到中國攝影史上被“遺忘”了的人物的原版照片。這位曾經因政治原因而被“屏蔽”的人士,值得好好地研究。
出于政治上的考慮和資料的缺失,大陸學者較少涉及民國攝影藝術史的研究和收藏。這次有兩件良友全國攝影旅行團拍攝的原版照片冊《中國風景美》和《中國建筑美》,這個攝影團體在上個世紀30年代曾拍攝了很多照片,是一個活躍的重要攝影團體,但是,我們現在對它了解甚少,攝影家梁得所、張源恒、歐陽璞、司徒榮在大陸也鮮為人知。這些攝影家和原版老相冊的面世,為研究提供了珍貴的資訊和實物。還有,兩本攝影集分別由民國政府的高官汪精衛和林森題寫書名,有的還有簽名和印鑒,可以看出民國高官與攝影藝術有著深厚的淵源。
攝影世界:前幾年,我們看到華辰介紹了保羅·尚皮翁(Paul Champion,1838-1877)、恩斯特·柏石曼(Ernst Boerschmann )、漢茨·馮·佩克哈默(Heinz von Perckhammer)、懷特兄弟(White Brothers)、西德尼·戴維·甘博(Sidney David Gamble,1890-1968),威廉·蓋洛(Williams Geil),唐納德·曼尼(Donald Mennie)等被攝影史所“遺漏”的外國攝影師,這次有新人嗎?
華辰影像:彌爾頓 · 米勒(Milton Miller)的照片第一次出現在華辰影像的拍場上。米勒不算新人,不過中國攝影史認為米勒的照片局限于西方“獵奇”的視角,缺乏對中國社會深入的感受和體會。這種評論有偏頗之處,沒有反映米勒在中國攝影史上的地位,近年來出現的史料表明,米勒不僅是最早在中國開設照相館的攝影家之一,還是極為優秀的照相館肖像攝影家,他拍攝的19世紀中國人物肖像為包括大英博物館在內的世界各大博物館收藏的珍品。
還有攝影家埃米爾·羅斯菲爾德(Emil Rusfeldt)拍攝的《四位女樂手》,19世紀西方出版的多本中國的書都采用了這張照片,是一幅廣為傳播的中國形象。有一位視覺傳播學者看到這張照片后道:“太像陳逸飛的作品了!不對,應該是陳逸飛的作品太像這張照片了!” 這次將它做了圖錄的封面。但是,羅斯菲爾德在中國呆的時間非常短,作品也很少見,要確認他什么時候來中國、在哪里開設照相館、拍了什么都是問題,他也是中國攝影史上一位被“遺漏”的攝影家。
瑞士攝影家皮埃爾·約瑟夫·羅西耶(Pierre Joseph Ro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