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蔬菜的保鮮貯藏是一門學問,追溯到百年之前,勤儉的江南婦女已經掌握了這門手藝?,F今日常生活中能見到的,以熏豆和菜干最為典型,其中吳江各地普遍推廣的菜干是不可多得的好食材。
春天里蔬菜生長較快,勤快人的第一想法肯定是做菜干。將新鮮的青菜花蕊帶上些許的葉子和莖一起采摘下來,洗干凈后,放在沸水中撈一下,一根一根地曬在自制的稻草鋪上。在春風和陽光的呵護下,一天下來就清香四溢??少F的是,清香中還帶著絲絲的淳樸稻草味,這就是同里鄉下每家每戶都會制作的菜干。
制作過程看似簡單,但不是所有菜都適合做菜干的,同里人更喜歡除了清香還要夠勁的菜干。因此,原材料不是我們常見的油菜或是冬天吃的大青菜,而是一種葉子很多的土油菜,而且采摘的時候必須是菜花剛開三四朵,其他都是花蕊的時候,吃的時候才更有嚼勁。
曬干后的菜干如果沒用密閉的器皿收藏,就會面臨蟲蛀和回潮兩大難題。一旦受潮,香味就自然散發了。為了保存時間更長,很多農家會經常在太陽很好、濕度較低的天氣時再次翻曬。
菜干做好后,哪天想吃了,取出適量,用熱水泡開洗凈,用油鹽一炒就可以了。吃到嘴里不僅清香有嚼勁,最重要的是,吃到嘴里的味道完全是大自然賦予的復合鮮味,根本沒有味精、雞精等調味品的用武之地。
菜干以輔料形式做紅燒肉是最好不過了,紅燒肉中的菜干一定是筷子優選的對象,吃剩下的往往是紅燒肉。這個做法和梅干菜扣肉有異曲同工之處,但是菜干沒有經過腌制,所以在講究健康飲食的今天更受大眾的青睞。
最難忘的是菜干塌餅,也叫干菜塌餅,是用菜干做餡料的點心。通常是菜干泡開剁細后,和香干、筍絲油鹽一起拌做餡料,用糯米粉做外皮,一個一個整齊地排在平底鍋里,淋上菜籽油,用文火煎,10分鐘后翻煎另一面,再約10分鐘餅子就好了。白色的糯米粉在文火的作用下,漸漸地變得和油菜花一樣的金黃色,輕輕地咬開一口,軟軟的,糯糯的,但是絕不黏牙。菜干的香味混合著香干、筍絲的鮮味,這就是記憶中的江南美味?。?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