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的不斷發展推進的過程,有著許多靈活的和不可預測的生成性因素,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注重學生的發展,突出學生在課堂上的能動性、創造性和差異性,尊重學生的獨立人格,在課堂特定的生態環境中,根據師生、生生互動的情況,因勢利導地組織適合學生參與的、自主創新的教學活動,使凝固的課堂場景變成一幅幅鮮活的、生動的畫面,流淌出生命的活力。旨在研究和探索科學課堂促進“動態生成”的有效策略,主要從“給予機會,有效生成”“把握意外,促進生成”“捕捉亮點,精彩生成”三個方面展開論述,為廣大教師在“動態生成”的教學中構建活力課堂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科學;動態生成;有效策略
一、科學課堂促進“動態生成”的背景
新課程教學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而“發展”是一個生成性的動態過程,有著一些我們無法預見的教學因素和教學情境。科學課堂是學生發展的天地,科學學習的過程是學生享受教師服務的過程,是以動態生成的方式推進教學活動的過程。葉瀾教授曾在“面向21世紀的新基礎教育”報告中強調教育活動的“動態生成性”,提出教學過程是生動可變的。她指出:“要從生命的高度,用動態生成的觀點看待課堂教學,要把個體精神生命發展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可見,課堂的活力來自學生動態的發展,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注重學生的發展,突出學生在課堂上的能動性、創造性和差異性,尊重學生的獨立人格,在課堂特定的生態環境中,根據師生、生生互動的情況,因勢利導地組織適合學生參與的、自主創新的教學活動,使凝固的課堂場景變成一幅幅鮮活的、生動的畫面,流淌出生命的活力。然而,在動態生成的課堂上,又有著許多靈活的和不可預測的生成性因素,因此研究和探索科學課堂促進“動態生成”的有效策略,就成為我們科學教師必須面對和思考的課題。筆者結合自己平時的教學實踐,有一些心得和體會想提供給大家一起分享,以求共勉。
二、科學課堂促進“動態生成”的有效策略
1.給予機會,有效生成
案例一:《探索堿的性質》教學片斷
在《探索堿的性質》的練習課上,我出示了一道練習題。如右圖所示的錐形瓶內充滿氣體X,膠頭滴管內盛有液體Y。擠壓膠頭滴管,使液體Y進入瓶中,振蕩,一會兒可見套在玻璃管下端的小氣球a鼓起。根據所學的知識,推理氣體X和液體Y可能是什么物質?
學生們認真地思考起問題,都在草稿紙上比劃著。(幾分鐘后)
師:同學們,思考得怎么樣了?
學生A:,好了。X是H2,Y是稀H2SO4。理由是H2和稀H2SO4反應,瓶內氣壓小于氣球內氣壓。
師:H2與稀H2SO4能反應嗎?酸有哪些通性?
學生A:H2與稀H2SO4不能反應,結果不正確,
師:學生A的設想很對,氣球鼓起是由于瓶內氣壓小于氣球內氣壓引起的,那還有哪位同學能回答?
學生B:X是CO2,Y是KOH溶液,理由是CO2與KOH能發生反應,使瓶內氣壓小于氣球內氣壓。
學生C:X是SO2,Y是燒堿溶液,理由與上同。
學生D:X是酸性氣體,如CO2、SO2、SO3、HCl,Y是可溶性堿的溶液都可以;X是堿性氣體,如NH3,Y是酸的水溶液也可以。
課堂是教師與學生生命體驗的交流場,傾聽是師生之間內心世界的呼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聆聽孩子的聲音,給他們一個表達的機會,點燃他們的思維火花,揚起他們的信念追求。通過聆聽,孩子們的質疑、反駁、爭論的機會大大增多;通過聆聽,可以發現孩子們困惑的焦點、理解的偏差、觀點的創意、批評的價值。這些“意外”或許會打亂教學的節奏,但許多不曾預約的精彩也會不期而至,課堂也會呈現出“百家爭鳴”的場面,在動態生成中碰撞著絢爛的火花。
教師要善于根據教學情境、學生實際來不斷地調整預設目標,尊重學生的個人感受和獨特見解,挖掘蘊涵于學生本身的教學資源,讓學生在相互交流中進行觀念的碰撞,讓充滿清新活力的氛圍在課堂中不斷地生成!
2.把握意外,促進生成
案例二:《功率》教學片斷
在教學《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