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研究表明,人的一生中,兒童期的智力發展最快,是人智力發展的“關鍵期”。這一時期的小學低年級兒童的智力等各方面的發展又是“關鍵期”中的關鍵期,此時,不僅是孩子打好學業基礎的關鍵期,更是知識技能、個性特征、情感態度、良好習慣、社會品質各方面養成的敏感期和最佳期。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發展與新教育理念的逐步推進,以兒童綜合能力培養為目標的素質教育是新時代、新形勢對家庭教育提出的一個目標性的要求。大量事實也證明了成功的孩子和良好的家庭教育密不可分,家庭教育的有效性與否對孩子一生將會產生重大影響。可從中國家庭教育的現狀,低年級兒童身心發展特點以及實現家庭教育的有效性三方面入手進行研究。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兒童;家庭教育;有效性
由于我國教育理念處于轉變的過渡期,我國多數家庭教育,尤其是欠發達地區的家庭教育仍然不被重視。而現在,社會普遍關注的焦點又是學校教育,導致父母更多的將孩子的教育問題推給學校,忽視了自己才是真正的教育基礎,自己才是決定孩子命運的關鍵。小學低年級學生的一般年齡是7~9歲,處于大腦發育的關鍵期,對自己的行為和情緒變化變得更加有意識,但卻仍然不穩定。這時期的孩子和父母相處時間長,對家庭的依賴性大,很多父母卻忽略了自己的教育職責或是家庭教育理念出現偏差,使得很多孩子一開始就輸在家庭教育這條起跑線上。這使我們越來越清楚地意識到家庭教育對于兒童,尤其是小學低年級兒童的重要程度。
一、中國兒童家庭教育現狀及原因
1.親子活動較少是家庭教育有效性缺失的普遍原因
現代著名兒童教育學家陳鶴琴先生在其《家庭教育》中寫道:“一個人知識豐富與否、思想發展與否、良好習慣養成與否,家庭教育應付完全責任。”低年級的兒童由于其年齡特點,在心理和生理上對家庭的依賴是人一生中最強烈的時期,并且大部分時間是在家中渡過,父母對兒童有著足夠的權威和支配作用。如果此時家長不能多與孩子進行親子活動,那么家庭教育的有效性必然降低。
2.缺乏科學理念做指導是家庭教育有效性缺失的重要原因
當今社會不再以“分數”來衡量一個兒童的發展,需要的是對兒童綜合能力的培養,這對于家庭教育的要求也日趨科學化。
很多家庭對于兒童的教育絕大多數內容都是繼承而不是創新,傳統的“家長制”觀念較強,信奉“黃金棍下出好人”的訓條,對孩子的發展有強硬的較高要求,將自己固定在老一輩對于自己的教育模式內,認為這樣就不會出現問題。但是現在的問題是,社會在發展,對于人才的要求在變化,舊的一套家庭教育經驗在今天已經無法參照。抑或是,過于關注社會的變化,一味地迎合社會用材的需要培養孩子,不顧孩子的身心特點和興趣愛好,特別熱衷于湊熱鬧,趕時髦,強要孩子學拉小提琴、彈鋼琴、繪畫,逼迫孩子走一條由家長規劃好的路,這不但會使孩子過早的失去了童心,更會造成中國家庭教育優良傳統的斷裂和失傳。
3.逃避教育孩子的責任是家庭教育有效性缺失的關鍵原因
偉大的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里指出:“如果沒有整個社會首先是家庭的高度的教育學素養,那么不管教師做出多么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滿的效果。”由于社會將普遍的關注焦點放到了學校教育身上,導致父母對于學校教育的依賴變強,認為教育孩子就是學校的事情,忽視了他們自己才是真正的教育基礎。而從學校的性質來看,它們更多地將學生知識的獲得作為最重要的方面。
二、小學低年級兒童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1.小學低年級是兒童智力發展的關鍵期
研究表明:人腦在9歲之前發育速度最快,這個時期大腦的發育正好處于內部結構和功能完善的關鍵期。小學低年級兒童的一般年齡是7~9歲,處在兒童期的中期階段。此階段的兒童,玩的天性開始消退;大腦的抑制能力加強,對自己的行為和情緒的變化更有意識,但自控能力較差,表現出不穩定的狀態;抽象概括、推理能力開始形成,思維的敏捷性和靈活性、語言表達能力等各方面水平不斷增強;思維發展水平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而小學低年級兒童正處在這個由量變到質變飛躍過程的關鍵期。
2.小學低年級兒童的社會化發生了質的轉變
此時的兒童到了學齡初期,開始背起書包上學了。從踏入小學的那一刻起,兒童的社會化也將發生質的轉變。進入學校意味著學生要開始接受學校系統的、有計劃、有目的的知識品德等各方面的培養,“兒童從幼兒園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