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教育擔負著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高技能人才的重任,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是新時期破解技能人才短缺瓶頸、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最有效途徑。盡管近年來,我縣中等職業教育發展勢頭迅猛,每年都有近800名學生從中職學校畢業。但遺憾的是,他們大部分去沿海發達地區發展,僅兩成畢業生在本地找工作。職校畢業生“東南飛”,進一步加劇了本縣工業園區“招工難”的困境,造成工業園區“用工難”的癥結。園區沒有一定技術的人才做支撐,企業核心競爭力就缺乏微觀基礎,產品升級換代就沒有了前提和條件。職業學校要以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為己任,對接園區企業,按照“立足本地企業、立足工業園區、立足支柱產業”的原則,加強職業學校與工業園區對接。
一、對接中存在的困難與問題
1.對接還未達成共識
社會各界對職業教育認識不到位、重視不夠,政府相關部門對工業園區企業與中職學校對接的制度創新、政策保障、統籌協調等方面涉及不多;中職學校因過去市內就業困難,長期以來形成向外就業的習慣,造成現在開設成熟的專業都是與沿海企業對接的,與本地企業關聯度不大,沒有實現為我縣工業園區企業培養人才的長遠目標,畢業生也習慣性地往沿海地區就業。
2.雙方需求信息不暢
本縣各工業園區發展不平衡,有的園區企業需求的工種多,有的園區企業需求的工種少,有的園區企業多,有的園區企業少,有的園區產品科技含量高,有的園區產品科技含量低,需求的技術人才不一致。因此,企業需要什么人才,學校培養什么樣的人才,雙方都難于掌握,沒有信息互動平臺。人才培養和社會需求之間存在“脫節”和“掉鏈”。導致“企業需要的是包子,學校送出的卻是蛋糕。”
3.專業技術要求存在矛盾
我縣中職學校前期投資主要用于基建改造,對教學實驗設施、實訓設備的配置落后于生產實踐。師資和設備的短缺,直接導致中職學校招生困難和畢業生實踐技能不夠。而我縣工業園區企業尚處于發展階段,企業用工缺乏人才培養的觀念,大多是停留在招進來即可上崗的用人理念上。
二、對做好對接工作的幾點思考
1.加大宣傳,引導全社會樹立正確的就業觀
一方面要正確引導全社會重視職業教育。我們必須多形式、多渠道宣傳職業教育對學生就業及地方經濟建設的重要意義;宣傳為社會作奉獻、為家庭作貢獻、為自己闖路子的職業學校優秀畢業生的典型,讓職業教育是現實生產力、職業中學是農家子弟成才和創業的搖籃成為全社會的共識,擴大職業教育生源。職業教育機構必須加強對畢業生的就業教育,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就業觀,積極投身家鄉建設。另一方面,宣傳本地優秀企業。對我縣用工條件好、勞動保障待遇高、生活條件優的企業予以大力宣傳,改善學生和家長對本地企業的不良印象,同時對不執行法律法規、無視工人利益的企業進行曝光,用社會輿論來督促企業守法經營。
2.加強規范,引導企業樹立正確的用人觀
縣勞動保障、監察、總工會等職能部門要各司其職,緊密配合,加大勞動執法監察力度,規范和凈化我縣企業的用工環境,引導企業規范用工行為。切實維護企業合法經營、誠信創業的良好形象。企業負責人要加強與工人的信息溝通和思想交流,努力構建積極健康的企業文化和企業精神,真正做到以待遇引人,以感情留人,以精神凝聚人,吸引技術工人到企業上班,緩解我縣企業用工短缺的矛盾。
3.校企互動,積極探索校企對接新機制
產業對接專業,適應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把職業學校的專業設置規劃與園區企業產業的建設規劃有機地結合起來,與當地經濟建設的主導產業、支柱產業結合起來,提高辦學質量和水平。崗位對接課程,全面優化課程結構。要根據企業崗位需求及時調整課程設置,改革教學內容與方法,全面優化課程結構,形成必修課、選修課、特色課相結合的課程體系,鼓勵校企共同開發校本教材。車間對接基地,加快校內校外基地建設。大力推行“學校在企業建立實習基地”與“企業在學校建立生產車間”的做法,建立起校企合作的物質交流平臺。師傅對接師資,強化“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派教師下企業掛職,請工人師傅和技術人員進課堂,形成校企人才交流機制,建立校企合作的人才交流平臺,加快“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步伐。用人單位對接評估,創新評價機制。根據企業用人需求、評價標準,學校要改革完善學生評價制度,主管部門要改革完善學校評估制度,把企業和用人單位對學生的評價作為學校對學生的重要評價,把企業對學校的評價作為上級管理部門對學校的重要評價。生產對接科研,建立技術研究和開發中心。通過抓科研,建立校企合作的技術交流平臺,不斷提升職業學校的辦學水平,提高企業的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益。工種對接培訓,加強企業職工培訓。要在職業學校建立“職業技術培訓站”“鑒定站”,采取多種方式開展企業職工培訓,形成“送教到企業”與“換崗培訓”等特色。廠長對接校長,加強組織建設。在規模較大的學校和規模較大的企業間可以互派兼職副校長、副廠長,以及時協調和溝通校企合作方面的各項工作。
4.以點帶面,實施技工“鳳還巢”工程
據調查,職中學生外出就業3~5年后,大部分會因為戀鄉戀土、結婚嫁娶等原因,愿意回來就業。經過外面生產和生活的磨煉,這些學生已具有正確的就業觀念和嫻熟的操作技能,只要全縣上下搭建優質的興業環境和平臺,筑巢引鳳,就能吸引大批在外的職校畢業生回鄉創業,在此基礎上,充分發揮他們以點帶面的輻射作用,吸引大批的技術工人回鄉就業、創業、興業,必將有效化解我縣企業的用工短缺問題。
目前,面對金融危機,職業學校要進一步苦練內功,提高辦學質量,對接工業園區,使職業教育成為工業園區建設的主要參與者、服務者、合作者,成為社會和諧發展與進步的主要推動力量。只有通過職業教育與園區對接,才能實現“政府滿意、家長滿意、企業滿意”的局面。
(作者單位 浙江省云和縣中等職業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