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活動是在知識和情感兩條主線相互作用、相互制約下完成的。只注重知識的講解,而忽視情感的交流,是不能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的。師生間的情感交流要做到民主、平等,好的師生關系是愉悅和諧課堂關系形成的基礎。思想品德教師應針對學生的思想狀況和特點,采用愉悅的教學方法,增強課堂教學的活力,增強教學感染力。選用富有情趣味的和富有現實性的事例激發學生興趣,運用豐富的教學方法激活學生的思維。那么如何創設愉悅和諧的課堂環境呢?
一、創設和諧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1.把微笑帶進課堂
微笑是教師職業的需要,要把微笑帶進課堂。教師微笑的面容、愛撫的眼光、大方的儀表就定下一個愉快而和諧的基調,這樣才能為學生的學習創設一個良好的心理環境。
2.要設計好導言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好課的開頭如同一檔好戲的序幕一樣,要以開講藝術萌發學生的求知欲。開講講得好就能先聲奪人,造成學生渴望追求的心理狀態,激發起他們強烈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所以,導言是上好課的前提,精心設計的導言,如奇峰突兀而起,似石頭投入平靜之水,能使學生大腦處于最佳興奮狀態。
3.感人心者莫過于情
趁熱打鐵,從情、趣、疑入手。教師以飽滿的激情、生動的語言、恰當的方式導入新課,達到醞釀情緒、滲透主題和帶入情境的目的無疑是思維的開端和啟動器,是激發學生心理活動和思維活動的興奮劑和催化劑,它能使學生的情緒高漲,思維高度活躍。
二、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提高他們的求知欲
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教師要激起學生的求知欲望,使學生處于積極探索新知識的狀態,就必須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使學生處于學習的主動之中。這正是教師為課堂教學創設的理想環境。只有通過點撥釋疑,才能使學生在解開疑團的基礎上,切實掌握知識,提高認識能力;才能使學生的學習進一步深入下去,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習變“苦”為“樂”,增強知識的吸引力,使得學生想學、樂學、勤學。點撥的方法多種多樣,常用的方法有:
1.借勢誘導,引向深入
課堂上,教師提出問題后,學生一般能答出一二,且思考方向正確,但認識深度不夠。這時,教師應在肯定學生認識方向的基礎上順勢點撥,誘導其認識走向深入和系統。
2.夸謬正誤,轉變認識
當一個學生對一個問題產生錯誤認識時,教師如果只是簡單地予以否定,則難以使學生信服,且易使其產生逆反心理,這時如果采用夸謬法,學生就會認識到明顯的錯誤結論,進而就會幡然醒悟,轉而尋找正確的認識。
3.搭階造梯,指點迷津
當遇到難度較大的問題時,學生會感到無從下手分析,此時教師應善于在到達認識的彼岸的路上筑上階梯,指點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從而啟動學生的思維。對于理論性較強,學生通過自己思考、教師點撥尚無法真正解決的問題,可由教師講解釋疑;對于現實性較強,僅僅靠課堂還不足以使學生真正理解的知識,可通過社會調查釋疑。
三、以多樣微妙的練習增進學生樂趣
認知心理學認為: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一個把教材知識結構轉化為自己認識結構的過程,有效的聯系可以促進它的完成,課堂練習不僅僅是對所學知識的簡單重復和反饋,而是要成為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思維、培養興趣的廣闊天地。教師要用練習設計的藝術吸引學生的“心”,使他們找到“用武之地”。思想品德課常用的練習設計方法主要有:
1.角色模擬法
角色模擬法,是指聯系課堂中的有關知識,結合現實問題創設的新情境,讓學生模擬扮演情境中的角色,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2.知識競賽法
知識競賽法是把學生分成小組,進行知識競賽,或搶答或必答。這種方法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競爭意識。
總之,只有積極探索新的教學途徑,提高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讓學生在愉悅的環境下健康地學習,這樣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能力,完成教學育人的任務,鍛煉學生多方面的能力,有利于培養開拓型人才。這種方法貫徹了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有利于學生在實踐中深化認識能力,提高其思維覺悟。
(作者單位 吉林省通化市通化縣江甸鎮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