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語文教學高能低耗的期望一直得不到實現。教師抱怨學生。但造成這一局面的原因是教師沒把學習的自主權交給學生,沒有培養他們做學習主人的信心與能力。怎樣讓學生在輕松自覺中提高語言文素養呢?我以培養學生的信心和能力為核心,抓好課堂教學,讓語文教學在導讀自學下變得更輕松,讓學生掌握閱讀方法,學會自主探究,獲得知識和精神的雙重啟迪。
一、真正轉變授課觀念
這幾年的語文教改歷程可概括為:教師滿堂灌,學生被動接受→師生雙向互動→學生自主,教師指導點撥。“導讀自學式”教學法采用的是第三種教學理念。這種觀念真正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觀念轉變看似容易做則難。你必須從內心真正接受,才能主動地積極實踐,學生自主的夢想才能飛起來。
二、創設和諧氛圍,培養興趣,使學生敢于質疑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一旦對某科產生興趣,爆發的熱情會讓你想象不到。學生的興趣來自教師淵博的知識、良好的形象、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授課的魅力。我從下面三點做起:(1)帶著微笑上課,始終營造一個親切民主的教學氛圍。(2)適時鼓勵,把課堂變成學生大膽質疑、民主發言的樂園。(3)經常與學生交流,用尊重贏得學生的愛戴。這三點做法讓每一屆學生都把我當做良師益友。親其師,信其道,學生對語文產生了興趣,再給他們一個民主的環境,他質疑的膽量便會茁壯成長,他的主人意識也會日益增強。放飛學生自主夢想漸漸就變成了現實。
三、使學生敢于創新、勇于實踐
素質教育的核心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教師應該真正做素質教育的倡導者,為學生提供機會。“導讀自學”把學習的自主權交給了學生,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1.做好導
用激情的語言和變幻的手法導入課文,激起學生自主探究、大膽表達的興趣。如《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可從身邊的事例導入,立馬就抓住了學生的思維;《應有格物致知的精神》以“諾貝爾獎的獲得中為什么沒有大陸本土的中國人”導入,激發學生的興趣;《雨說》以優美的配樂朗誦導入;《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以激將法導入。總之,“導”的核心是感染熏陶,是激起學生壓抑不住的閱讀興趣。
2.引導學
自讀自學的方式是多樣的,其前提是教師一定把學生當做學習的主人,引導他們參與、主動質疑解疑。如《傅雷家書兩則》,引導學生以寫讀書筆記、當堂交流的方式自學,學生在深情贊美傅雷舐犢深情的同時,談到了親情,一種濃厚的人文性在筆記中流淌;《孔乙己》一課,學生躍躍欲試參加課本劇表演,表演中感受到社會的悲涼及封建科舉制度的罪惡,同時樹立了正確的讀書觀;學過《談生命》后,學生在讀后感中對生命的本質作了延伸:談到了積極進取,無愧于自己。更多的時候,導讀時教師設下思考題,讓學生在自讀中找答案,討論中學會分析,發表見解中訓練歸納概括的能力。導讀自學中,教師應是高明的導演,引導學生體驗做主人的愉快,品嘗成功的喜悅。
3.激發寫
“言之有物,言之自愿,言之快樂”是語文教師和學生一直盼望的寫作境界。怎樣能讓學生言之有物呢?一是學課文時引導他們結合現實寫感想。二是每周抽出一節課來閱讀課外書,培養學生寫讀書筆記的能力。三是常給學生讀極富感染力的美文,既熏陶思想,又可作為寫作的材料。怎樣讓學生言之自愿、言之快樂呢?一要改變他們的思想,讓學生在寫作中傾吐心里話,把每一次寫作都看做自己的獨創。二是寫作話題貼近學生生活。話題往往是班內剛發生的事或是熱門話題。三是教師要抓好批改評價,要用充滿激情的語言讀學生范文,讓他們有成就感;要用充滿愛心的文字寫批語,把作文看做交流的平臺。采用自評互評的方式讓學生學會取長補短,集思廣益。
如果說語文教師應該有詩人的激情,那么語文教師在寫作中更應該激起學生詩人般的激情。記得教九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新詩時,窗外寒風呼嘯,于是,以“風”為話題的詩歌創作在課堂上燃燒。兩天后,一本厚厚的學生詩集就掛在了教室,老師們看了,連連夸獎;學生們看著,滿臉自豪!
語文,應該充滿詩情畫意;語文,應該滿含人文關懷;語文,應該立足社會生活。“導讀自學”讓學生低耗高能地學好我們的國語,讓學生高素質地做好中國人。
讓語文教學喚醒學生的智慧吧!讓教育走進學生的心靈吧!別忘了,這一切的根本是:你要學會把學習的自主權交給學生,松手、松綁,放飛學生自主的夢想!
(作者單位 河南省焦作市沁陽第八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