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一進入小學一年級,就要學習拼音,而如何把枯燥、乏味的拼音教學內容通過適當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變成生動、有趣的教學活動,從而最大限度地激發起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圓滿地完成一年級的拼音教學,并為今后大量識字教學奠定良好的基礎呢?帶著這個問題,談談我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一、發揮主觀能動性,進行直觀教學
孩子是課堂教學的主體,讓孩子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并從中得到滿足,就要孩子們自己去觀察、去摸索、去體驗,才能嘗到成功的喜悅。所以我通過以下幾種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直觀教學記字形
直觀、形象的圖片容易激起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我配合教材內容,運用圖片和身邊熟悉的事物來教字母的發音。如:教ɑn、en、in、un、ün5個前鼻韻母時,我先把每一幅圖畫在黑板上,讓學生說說老師畫的是什么?學生會逐個說出他們的圖意:“北京天安門”“摁門鈴”“印章”“蚊子”“白云”,我再根據這些圖的每個字音,在下面寫出要學的韻母“安”“摁”“印”“蚊”“云”,讓學生跟老師一起讀出它們的發音。等學生基本掌握了發音后,我再要求學生翻開書看書上的圖片,點名讓學生逐次讀出它們的發音,出現發音錯誤及時糾正,最后再讓學生觀察這幾個韻母有什么規律。細心的學生就會發現它們都有一個“n”。通過圖文并茂這一教學活動,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拼音的興趣,也使學生很快掌握了這幾個前鼻韻母的讀音和寫法。
2.順口溜記字形
在拼音教學中,我用學生易懂、易學、易記的方法來教學,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比如:我教23個聲母時,一方面利用課本中現有的圖畫進行拼音學習,另一方面用順口溜的形式來記住它們的讀音、字形。如教z時,先讓學生看圖觀察提問:圖上畫的是誰?在干什么?學生很快地說出小姐姐在黑板上寫2。我便引出順口溜:像個2字z、z、z。
3.講故事記字形
想讓孩子們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學習拼音,老師就要想辦法營造良好的環境。我在教整體認讀音節shi時,用講故事的方法告訴孩子們這個音節不能分開拼:sh是媽媽,i是孩子。有一天,媽媽帶孩子上街,可孩子不聽話,到處亂跑給丟了。最后在家人的尋找下,才找到了媽媽。小i哭著對媽媽說:“媽媽,我再也不離開你了,我要永遠和你在一起。”學生聽了這個故事,牢牢記住了shi是整體認讀音節,不能分開拼讀。
二、課堂教學與游戲活動并存
1.讓教室“亮”起來
教室是一個很好的學習空間,我把學生喜歡的兒歌、常用的漢字、生活常見謎語等等他們感興趣知識的打印在紙上,進行修飾后貼在教室里,讓學生利用早讀來認、讀、說,這樣,既裝扮了教室,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力,又認識了漢字,訓練了孩子們的語言發展能力,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
2.讓學生“動”起來
通過一段時間的拼音學習,孩子們已積累了不少的音節拼寫方法。我利用這些音節把它們編成一些動作來表演,例如:像“大”就讓學生用雙手畫一個大圓圈的動作;“小”就畫一個小圓圈的動作;“早”就做一個伸懶腰的動作;“晚”就做一個睡覺的動作;“左”就伸左手,“右”就伸右手……經過游戲活動的訓練,孩子們又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掌握了一些簡單的反義詞。
3.讓拼音“活”起來
小學生有強烈的表現欲,哪怕是一個小小的鼓勵,在他們看來都是莫大的榮耀。我充分利用這一特點,注意成就學生的成功感。所以,在拼音復習、鞏固過程中,我每天利用早讀時間讓孩子們把貼在教室的兒歌、漢字用拼音寫出來。
三、勤復習,多鞏固
當學生學完了聲母、韻母、整體認讀音節后,就容易混淆,特別是復韻母的音、形更是如此。所以在拼音復習過程中,我除了每天聽寫拼音外,還利用排隊回家的幾分鐘時間讓學生邊說順口溜邊走出校門。更重要的還是每天在黑板上畫出2~3個所學復韻母的圖形,讓學生上黑板來寫出其韻母。久而久之,學生對拼音的掌握會更加牢固。
四、寓教于樂,突破難點
好玩是孩子的天性。如果在教學中硬要他們坐得端端正正,手腳放得四平八穩,只會約束他們的身體,禁錮他們的思維。我在教學中盡可能多地讓學生唱、說、畫、寫,特別是對那些容易混淆的字母:b、d、p、q,就讓學生邊說字母發音邊做動作:腳對腳,b和d,臉對臉,p和q,這樣拼音教學難點就好解決了。抓住關鍵,教給方法,培養能力,學生能運用方法,主動學習,效果很好。
總的來說,雖然拼音教學是枯燥乏味的,但只要善于鉆研教材,樂于發現學生對學習感興趣的一面,肯下決心,多想辦法,積極合理地運用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就能使枯燥乏味的拼音教學變得歡快、有趣。從而順利完成小學拼音教學任務,并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作者單位 青海省格爾木市第九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