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英語閱讀作為中學生語言技能培養的主要組成部分,在英語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閱讀,是任何一門語言學習最基本的技能,閱讀能力的好壞直接決定語言學習程度的高低。在新課程中,對于閱讀能力的重視尤為明顯。
關鍵詞:新課程;閱讀教學;策略
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是英語教學的目標之一。對中學生來說,閱讀更是一個語言知識積累的過程。通過閱讀,學生能感知豐富的語言材料,幫助學生掌握和了解英語國家的風俗習慣、生活方式(即文化知識背景),也可以豐富英語詞匯、語法知識,提高運用英語的能力。
一、英語閱讀教學的意義
信息時代更需要人們廣泛有效地進行閱讀,因而對閱讀能力的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英語教學僅停留在詞句的分析和理解層次上是遠遠不夠的,在現實生活中起不到真正的交際作用。語篇是體現語言這一交際工具的顯著特征之一,其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有助于進一步開拓思路,促進學生語言能力的發展
閱讀,之所以被重視,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因為其能在學習知識的同時,還能進一步擴寬學生的思路。英語閱讀也同樣,在閱讀大量英語內容時,在學習課本內容時,進一步打開了學生的思路,有效地促進了學生語言能力的發展。對于整個英語的學習都是有好處的,甚至對其他語言的學習也同樣有好處。
2.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語言素質,為學好英語打下良好的基礎
想學好一門語言,就必須首先培養好的語言素質,即語感。對于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就是幫助學生培養好的語言素質,為學好英語打下良好的基礎。
3.有助于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能有效地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
閱讀能力的培養,不是簡單的讀,是需要靠長時間的積累來完成的。教師通過教授學生閱讀技巧,幫助學生提高閱讀能力的過程,同時也是在和學生培養感情。長時間的積累,不僅是知識和能力的積累,也是感情的積累。
二、英語閱讀教學的原則
在英語閱讀教學中,主要遵循以下三個原則:
1.找準角度和切口,通過興趣來引發學生的閱讀激情
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應該通過培養學生對于英語的興趣,來促進學生對英語課本的閱讀。教師在課堂中找準一個切入點,用有趣的事物來吸引學生對英語課本的學習,進而引起學生閱讀的興趣,是學好英語最基礎的關鍵。
2.通過了解閱讀材料的背景,加深對材料的理解,提高閱讀能力
對于閱讀能力的培養,不能只是引導學生對課本內容的閱讀。課本的內容是非常有限的,不能完全讓學生了解整個內容。
3.以內容的閱讀為切入口,指導學生運用適當的閱讀策略,提高閱讀能力
在閱讀中,其主要的對象是具體的內容。但是,對于教師而言,不能光是簡單地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對于閱讀技巧和策略的傳授,遠比單純地培養學生對于英語課本具體內容的閱讀要來得重要。這一原則,也是新課程中特意強調的。
三、對當前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現狀分析
目前初中生的英語閱讀能力非常的薄弱,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存在以下兩方面的問題。
1.學生角度
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之一,應占有和教師相同的地位。但是從青少年自身的特點和目前初中英語的課堂教學來看,學生在課堂中發揮的作用遠遠沒有達到其應該具有的地位。
(1)缺乏學習興趣。在我國由于缺少英文的學習環境,對于英文的學習只能通過課堂以及少量的課外時間來學習,自然會給學生造成困難,也難以提起學生的興趣。一旦學生自身缺乏興趣,再有趣的課文,再靈活的教學方法,都難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2)英語學習信心不夠。很多初中學生,尤其是邊遠地區的學生,開口說英語的機會很少。即使有機會說英文,但由于自身英文能力有限,導致說出來的英語非常不好,這無疑給剛學英語的學生在自信心上一次沉重的打擊。很多學生由于缺乏鼓勵,一旦說得不好,下次就很難再開口了,如此惡性循環,最終導致英語閱讀能力全面下降。
2.課堂互動角度
課堂是教師和學生交流的重要場所。但是從目前我國初中英語教學課堂來看,主要存在以下兩個問題:
(1)課堂氣氛不活躍。在我國,傳統的課堂教學“教與學”的模式一直貫穿其中。但對于英語的學習,活躍的課堂氣氛才能有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技能。
(2)課堂雙方主體互動不夠。目前在我國初中英語教學的課堂中,教師與學生的互動性明顯不夠。教與學不同步,存在嚴重脫節的現象。
四、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實施策略
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在整個英語學習中占有基礎性的地位。根據對新的課程標準的理解和閱讀教學的現狀分析,結合平時的教學實踐、研究,解決初中英語閱讀課存在的問題有如下策略:
1.多種能力的培養
在英語閱讀教學中,學生能力的培養很關鍵。這里的能力,不僅包括閱讀的基本技巧能力的培養,還包括對學生在閱讀中所體現出來的思考能力與創新能力的培養。主要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加強:
(1)通過對背景知識的掌握,來加深對課本閱讀內容的影響。當教師在給學生布置相應的閱讀任務時,可以適當地給學生講述有關該內容所涉及的一些人、事、物等,通過讓學生對該國家的文化背景知識的了解,來幫助學生準確地運用語言和理解課本內容。
(2)采用多種方法來加強學生閱讀基本技巧的培養。比如五W的閱讀法:when,where,who,why,what,讓學生在閱讀時帶著這五個問題,能有效地幫助學生開拓思路,迅速地抓住課本核心內容。精讀與泛讀的結合法,通過找準每段的開頭與結尾的句子,重點理解,能快速讓學生在閱讀中找準每段的中心,了解全文的段落大意,也是一種幫助學生培養思路的閱讀方法。
(3)通過復述、情境表演等多種方式來開拓學生的創新思路,培養創新能力。比如,教師在講述一篇課文時,可以讓學生用復述的手段來講述整篇課文,這不僅能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也能讓學生積極思考,發揮自身的創新能力。
2.情感教育的滲透
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情感溝通很重要。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恰當地運用情感教育法,能有效地拉近師生間的距離。通過情感教育的滲透,在促進課堂教學質量的同時,更幫助學生自身情感的良性發展。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促進情感教育的滲透:
(1)課前、課時與課后結合起來,給學生足夠的自信。課前,教師給學生布置適當的閱讀任務,有助于學生在課堂中積極參與,學生一旦有參與的激情,自然會提高學習的效率。在課堂中教師給予學生鼓勵是非常必要的,也是情感教育滲透的關鍵點。在課堂上,教師需要對表現出積極感情色彩的語句加以鼓勵,努力讓學生朝著樂觀上進的方向走。
(2)教師自身要提高熱情,努力與學生建立起信任關系。愛是人與人之間溝通最好的橋梁,教師在課堂教育中將情感融入其中,是建立教師與學生關系的第一步。
3.不良閱讀習慣的糾正
學生的不良閱讀習慣主要來自口、眼、手的多余動作。要提高閱讀的速度,就要糾正不良的閱讀習慣。
(1)克服心讀、默讀的習慣。中學生由于受朗讀習慣的影響,已經建立了文字符號和聲音之間的固有聯系。當他們看到字母、單詞和句子時,就會不自覺地發出相應的聲音。有的學生雖然不發出聲音,實際上心里還是在朗讀。在閱讀速度上,無聲要比有聲快,因為有聲閱讀是眼、腦、口、耳四個器官一起活動,文字符號反映到眼睛后再傳到大腦,大腦命令嘴發音,耳在監聽辨別正確與否;而無聲閱讀只是運用眼和腦兩大器官,省去了口的發音和耳朵的監聽,所以速度要快。要提高閱讀速度就必須克服心讀、默讀的習慣,多做練習以逐步達到眼腦直映。
(2)克服指讀現象。大部分學生已養成了一詞一句仔細閱讀的習慣,拿到文章就逐字逐句地讀,或用手指或筆指著一個個單詞閱讀。注意力常集中于對個別詞句、片語的理解,忽視了文章的中心思想。逐詞閱讀造成視幅狹小,無法形成意群閱讀和理解。教師要指導學生依靠眼睛逐行甚至多行閱讀,避免指讀。閱讀時應依靠眼睛靈巧地在書頁上移動,而無需借助于手指或其他東西。教師可示范正確閱讀的姿勢和方法,糾正學生指讀的習慣。在閱讀訓練中,教師應巡視全班,一旦發現有指讀現象的學生,就立即幫助其糾正。
(3)克服回視的習慣。學生常因擔心遺漏細節、要點內容,或閱讀材料超出自己的知識理解范圍而重讀閱讀材料。頻繁地回視重讀使閱讀失去連貫性和整體性,所以要克服回視重讀的習慣,如實在擔心會遺漏內容,要克制自己,待讀完整篇后再讀一次或兩次即可。
教師通過運用各種閱讀教學策略,比如思維能力、創新能力、情感教育與不良習慣的糾正等,才能指導學生通過課堂實踐,有選擇地采用恰當的閱讀策略,提高自己的閱讀能力。培養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就像辛勤的蜜蜂,通過自己的聰明才智,找得到花海,才能釀得成蜜。
參考文獻:
[1]王磊.任務型教學法運用于漢語“第二課堂”的探索.北京高校來華留學生教育研究,2008.
[2]唐柏良.新課程背景下英語教師專業發展機制研究.西南師范大學,2005.
[3]吳云開.新課程初中英語“導學—自悟”教學模式探究.中國優秀博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2006(4).
(作者單位 浙江省杭州市淳安縣千島湖鎮青溪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