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字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起點,對學生今后的語文學習會產生深遠的影響。因此,新課程標準在第一學段的階段目標中對識字有這樣一個要求:“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這個要求提得非常好,從情感態度出發,正是我們以前的教學中所缺乏的。這種喜歡和愿望可以讓漢字學習變得更輕松、更主動,讓學生一開始接觸語文就饒有興趣。
俗話說:“人生聰明識字始。”在我國語文教育史上,識字教學歷來是啟蒙教育階段的教學重點。識字教學對兒童啟蒙的重要不僅在于它為兒童閱讀打下基礎,更關系到把兒童帶入怎樣的語文世界,給兒童鋪墊怎樣的精神底色。那么,新課改形勢下的小學識字教學該如何進行呢?
一、聯系生活,在實踐中識字
語文是母語學習,無處不在,無時不在,我們把識字教學置于生活的大背景中,在生活中識字是很方便,很重要的。我們可以讓孩子從觀察身邊的事物做起,如:孩子們吃的食品包裝袋上有很多字,可以讓孩子說說食品的特點,然后邊看、邊吃、邊識字。由于他們有興趣,觀察比較仔細,識記起來毫不費力,識記效率也就大大提高了。在日常生活中學生遇到不認識的字時,提醒學生多問、多查字典來提高識字水平,讓學生養成愛識字的好習慣。
識字教學應該讓兒童帶著他們生命的感覺和體驗與文字親密接觸,讓文字帶著生動的形象和聲音走進兒童心靈。認識“仰起頭”的“仰”不只是讓學生滿足于偏旁部首的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而是引導他們“低下頭,抬起頭,仰起頭”看著生字直接去體驗“仰”的感覺。
總之,我們應從學生實際出發,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樂學、愛學。這樣,識字教學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教會方法,自主學習生字
俗話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給學生識字的方法,是識字訓練的重點,作為教師要充分挖掘教材,由淺入深地提高學生的識字能力。學生掌握了方法,識字的能力就會有所提高,從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引導學生看字形想象識字
中國漢字是由圖畫而來的,一個漢字往往就是一幅美麗的圖畫。比如“日”表示太陽,我們的祖先把它畫出來就是—— 一個圓圈中間加一個點;太陽剛出地平線,就在“日”下面加一橫,成了“旦”。還有“月”長撇如同夜空下一輪彎月;半個月亮升起來就是“夕”。讓枯燥的漢字成為一幅幅生動的圖畫、一個個鮮活的場景,引導學生認識事物,觀察字形古今的變化,從中獲得大量感性認識,在腦海里留下鮮明的印象。
中國漢字不僅是圖畫還是故事。“人”靠在“木”旁歇一歇,就是休息的“休”;把“手”放在“目”上就是“看”;有女有子就是“好”,有衣有飯就是“裕”。多么神奇的漢字!一個字就是一種情境,一個字就是一個故事,一個字就是一個有趣的世界!在教學中充分調動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不斷地去想象、去探索,使一個個枯燥的生字變得生動有趣,使學生樂于學習。
2.引導學生找規律識字
在識字教學中,引導學生去尋找識字規律。加一加:如元加一個走之旁就成了遠。減一減:如學了飯,減一減就成了反。換一換:如請和情就可采用換一換的辦法。還有很多部首也有規律,比如:反犬旁的字都與動物有關;足字旁的字都與運動有關等等。學生掌握了識字方法,學起生字來也就輕松了很多。
三、及時應用,在閱讀中鞏固
學生識字記得快,忘得也快,原因在于不能及時地應用。其實學生識字能力的形成離不開大量閱讀。于是,我利用課余時間讓學生去讀讀故事,看看課外書,其目的是讓學生盡早進入閱讀。學生們喜歡閱讀,喜歡識字,讀書使他們感到識字帶來的無限快樂。而閱讀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本身就是一種主動識字的最佳方式。學生在閱讀中開闊了眼界,獲得了新知,同時也鞏固了識字。
總之,小學語文識字教學是小學階段語文教學的關鍵。我們要處處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鼓勵學生想象、實踐,從而使學生養成主動識字的習慣,提高識字的效率,使學生真正愛識字、樂識字、輕松識字。
(作者單位 遼寧省阜新蒙古族自治縣伊嗎圖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