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改后,教學追求變成一種以學生自主學習為起點,推動學生之間的合作、探索、創新為目的的教育模式,這在很大程度上區別于傳統的教育模式,能夠較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較為方便地營造輕松并有秩序的課堂氣氛,可以全面性地提高學生的整體學習質量和學生的素質。
關鍵詞:新課改;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創新
小學語文教學對于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著重在于語言、文字學習方式上的創新。本文針對新課改的要求對小學語文教學創新進行分析并提出建議。
一、通過活躍多變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課堂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主要平臺,構建一種良好的課堂氛圍就成為小學語文課堂教育中首要考慮的一個問題。興趣自然是愛好的衍生產物,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從個人愛好的這個源頭來探尋,換個角度來說,如果教師能夠很好地將學習過程中所需要灌輸的知識轉變為學生的學習愛好,這些知識自然就會成為學生學習興趣的一個傾向方向。在語文教學中,傳統的教學方式通常是將知識進行直白的表述,然后由學生進行硬性的記憶,這明顯不會讓思維活躍的小學生產生太大的興趣,如果在教學過程中將重點內容進行變化性的調整,例如以選擇式、競答式的方式進行提前性的問題創建,那么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就有了互相討論、競爭回答這樣的機會,這種機會可以讓學生之間增加交流。并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當然這種方式更為突出的作用表現在可以使得學習氣氛更加的活躍.
二、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文中雖然提到語文教學具備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作用,但是語文這個以文學和語言內容為主的學科本身的創新需求并不高,因為語言和文學的理論知識是在民族長期的演進過程中由民族習慣和具體應用的長期總結逐漸形成的,那么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就需要進行適當的方向性調節。小學生由于年齡上的限制,雖然具備較為活躍的思維,但是思維方式不固定,也沒有較好的概念意識,因此需要教師對于學習方式進行方向上的引導,從而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逐漸地總結和歸納,找到適合于自身的學習方式。學習方式的創新其基礎是能夠較好地促進學生的學習,學生之間必然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所以各人的學習方式上也會存在一定的區別,因此教師在教育過程中必須通過多樣化的教育方式來提供給學生多個方向的指引,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了解到更多的選擇空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能更習慣通過象形的方式進行記憶,一些學生可能習慣使用諧音的方式進行記憶,也有些學生會習慣先硬性記憶再進行深入理解,等等眾多不同的方式使用于不同的學生,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當盡量通過看圖說話、音樂配合、朗朗上口的詩詞等方式將教學內容進行穿插。
三、通過擴展、聯系性的教學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
新課改中有對于教學內容開放性的要求,這種開放性打破了傳統教學中學科封閉的現象,也就是說現在的課堂教育應當注重學科間的關聯,不僅僅在與知識內容上,也包括了某個科目特定的學習方式和思維方式的關聯,甚至于可以將內容和方式擴展到沒有固定學科的方面,只要這種方式有利于學生的學習。多方向的學習內容關聯和擴展能夠很好地打開學生的思維,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敢于大膽地聯系各類相關的內容進行學習。例如比較直觀的語文擴展閱讀,教師可以經常性地推薦給學生適合小學年齡段的書籍,并鼓勵學生自主閱讀,這種方式下學生能夠更廣泛地了解語言和文字的習慣性用法、有區別的內涵等等,學生在閱讀后會有各自不同的理解,各自具有特色的理解方式在學生的首次應用中也會給學生帶來一定的信心,長期的擴展學習還能夠使得學生之間更為廣泛和深入的溝通交流,這對于學生的開放性思維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不僅僅是擴展閱讀,語文教學也可以應用一些理性學科或者素質培養學科的內容進行相應的教育,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可以進行自主的選擇。
總之,在新形勢要求下,要注重尊重學生這一教育核心來開展教育工作,才能從根本上符合新教育模式所要求的教育目標。
參考文獻:
[1]王曉波.中小學教育資源優化與學校文化整合策略的思考[J].中小學校長,2009(7).
[2]肖金端.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幾點做法[J].中國教師,2010(S1).
(作者單位 陜西省延安市富縣北道德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