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渴望雙休日就像窮人渴望一頓飽飯一樣。”—— 一位剛剛六年級畢業(yè)學生發(fā)出的感嘆。(摘自2005-2006年度基礎教育科課程改革年度工作總結和經驗交流會)
從這個“渴望”中我們聽到了孩子的呼喚。作為一線教師,我們有責任讓學生在各科課堂上享受知識帶來的快樂,快樂地學,快樂地笑,讓我們傾聽到真正天籟般快樂的笑聲。
下面是我對“快樂教學”的嘗試,選自義務教育課程改革標準試驗教科書六年級《藝術》中《對著鏡子笑起來》一課。
一、創(chuàng)設情境——啟迪美
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法是創(chuàng)設直觀、鮮活、形象的藝術氛圍,利用各種媒體展示,提供觀察的目標,觸動學生心靈深處,潛意識熏陶學生的藝術感知,把學生的認知活動和情感有機結合起來,以生活的豐富、藝術的多彩、形象的鮮明,加之教師的情感抒發(fā)、渲染來激發(fā)學生的情緒。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上課開始,播放歌曲《歌聲與微笑》,學生和著節(jié)奏明快的節(jié)拍,有幾名喜歡舞蹈的同學還秀了一把他們的舞姿,使一開始學生就沉浸在快樂的氛圍之中。這時老師很自然地提出這節(jié)課的要求:“希望這節(jié)課帶走知識,留下你們燦爛的微笑。”
此時再引導學生進行探討,傷心難過時你有什么辦法讓自己開心起來?學生的辦法真不少:有看看有趣的書、分散注意力、玩電腦、聽笑話、找朋友……老師也來介紹自己的方法:不高興的時候,多照照鏡子,對鏡子里的自己說說好聽的話,做一做開心的表情,漸漸地就會發(fā)現心情好起來了,鏡子里有了一張開心的笑臉。那么我們趕快拿出小鏡子,在鏡子前擺一個自己最喜歡的表情。這樣在較短的時間內把課間分散的思維迅速集中起來,營造一個良好的課堂氛圍。
一節(jié)好課,細節(jié)決定成敗。我在設計課題時想了很多方案,既要有新意,還不想占用時間太多,提前寫好又沒有直觀性。我就主要在“笑”字上下工夫,設計了很多的方案,學生看后也覺得充滿了藝術感,吸引了他們的注意力。
二、趣中悟理——理解美
游戲是人類最早進行探索知識的方法。對于孩子游戲是他們的天性很好的利用,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1.“照鏡子”游戲——欣賞表情
孩子的表情最自然,最可愛。在鏡子面前會變化出很多豐富的表情,利用這一點,我設計了這個游戲:一個同學在前面作各種的臉部表情,其他同學進行模仿,看誰變得花樣多,看誰學得不走樣。這時的課堂笑聲不斷,表情多變,看到孩子自然淳樸的笑聲,我也被感染了。有一位同學一共能做二十多種表情,實在太令人感動了。
2.猜表情——分析表情
看到學生的熱情意猶未盡,如何能讓學生這樣開心,還要讓學生不知不覺地感受到這節(jié)課的主要內容。我從照鏡子游戲的整體觀察的角度轉換到局部的觀察點上,設計了猜表情游戲:給十一位同學發(fā)了一張紙,上面有“面無表情”“微笑”“樂呵呵”“大笑”“狂笑”“嘲笑”“哭笑不得”“皮笑肉不笑”“痛苦”“大怒”“哭”的字樣,每人根據上面的提示,做表情,其他同學進行猜猜看。學生們都笑破肚皮了,尤其是“皮笑肉不笑”同學的表演更是惟妙惟肖。有個同學猜出來了,激動得說成“肉笑皮不笑”,讓大家笑得前仰后合,課堂達到了快樂的高峰。還有表演“哭”的同學真是有表演天賦,居然都流下眼淚來了,得到同學們的掌聲鼓勵。教師實施的對每個表情變化進行對比,讓學生在快樂中學到本科的重點內容,面部表情中五官的變化。
三、展示個性——評價美
小學生的快樂其實就是一種心靈的滿足和欣喜。了解和尊重學生就要給學生以愛心,運用鼓勵性的語言及適當的評價,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你在任何時候也不要打不及格的分數。請記住: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成功感對成人來說是一種動力,何況孩子們呢?所以我在作業(yè)講評時,肯定成績與優(yōu)點,對差的作業(yè)進行鼓勵性指導。所以教師應尊重學生的情感,用鼓勵的方法使學生快樂,才能深入開發(fā)學生的藝術潛力,或者最起碼使學生愉快地接受美術教育的熏陶。
運用快樂教學就是讓學生從不同需要中實現自己的意圖和愿望,讓每個學生成功,人人滿意,達到參與美術活動的目的,并感受快樂。
用心傾聽:歌聲、笑聲、讀書聲,花開、葉落、蟲鳴聲,甚至“靜水深流”的呼吸聲……用心傾聽吧,因為有一天,當我們再也無法傾聽時,可以微笑地說:“這個世界我來過,并且聽到了幸福快樂的聲音!”
(作者單位 陜西省西安高新二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