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做好德育滲透,就要在傳授知識過程中自然滲透德育,在能力訓練過程中悄然滲透德育。
關鍵詞:語文;德育;途徑
小學語文教學滲透德育,是指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把握德育時機,利用語文課程中的德育資源,在教學過程中巧設德育點,有機地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對于小學語文教學滲透德育,筆者也進行了一些思考與探索。
一、在傳授知識過程中自然滲透德育
在學校教育中,實施德育的主要途徑是各科教學。小學語文教學是最基礎、最持久、影響最深遠的學科教育,對于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有義不容辭的責任。要實現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培養愛國主義感情、社會主義道德品質,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這一教學目標,就必須落實思想教育的教學任務,即依據語文學科的特點,通過語文知識教學,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語文德育的主要陣地是課堂教學,教師要組織學生在接受知識的過程中共同完成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務。可以通過巧設導語,在閱讀教學中滲透德育;通過分析關鍵詞句,解釋思想內涵,自然進行德育滲透。
二、在能力訓練過程中悄然滲透德育
可以在能力訓練過程中悄然滲透德育。例如,可以精心設計口語訓練進行德育滲透。在口語交際教學中,特別是在小學高年級中,即席發言、訪談、演講、辯論,無論進行何種訓練,都要堅持以積極的人生態度為指導,讓學生們表現出蓬勃向上的精神風貌和訓練有素的優良氣質。無論是詩歌、散文、小說、劇本的情中有理,還是說明文、議論文的理中有情(情趣、情感),都像“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春雨,有意或無意、自覺或不自覺地滲透到學生心田里,對學生進行著潛移默化的教育,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善于創設情境,使學生通過閱讀進入作者創設的情感世界,使小學生學得情趣盎然。
當然,小學語文教學中特別是在小學高年級教學中要使德育滲透有感染力,行之有效,也需要講究分寸的適度。在教學中,要忌畫蛇添足,過量過分。小學語文課畢竟不是思想品德課,也不是開班隊會,它的主要任務是傳授文化科學知識。因此,進行德育時,滲透的內容要精當,適可而止。要忌蜻蜓點水,不深不透。
總之,我們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注重方法,講究方法,不斷進行德育滲透,這樣就會收到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劉維剛.寓傳統美德教育于語文教學之中.陜西教育,2006(8).
[2]張燕萍.淺談語文教學滲透德育的方法.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08(2).
(作者單位 山東省德州市齊河縣馬集鄉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