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能力的培養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包括思想認識、知識積累、觀察分析、表達技巧、思維創新等能力,是一個人綜合能力的反映。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在新課改理念的指導下,如何進一步提高和培養小學生寫作能力,激發小學生作文興趣,提高小學生的作文教學質量,已成為廣大小學教師特別是小學語文教師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就現狀而言,小學生的習作能力不高,他們年齡小見識少,社會活動不多,因而一提到習作往往無從下手,不知怎樣去寫。那么怎樣提高小學生的習作能力呢?
一、教會觀察方法
讓學生學會觀察、積累寫作素材。觀察應以一人、一事、一物、一景為主,一般是從整體到局部,抓順序、抓特點、抓聯系,縱橫結合,讓學生在豐富的生活中充分觀察、思考,發揮自己的才能,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的事,照實寫出來,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情,言之有色。那么觀察事物有什么方法呢?
1.方位觀察法。這是按一定順序進行觀察的一種方法。
2.主次觀察法。這是分清主要的或主體的事物,以及次要的或陪襯的事物的一種方法,一般是從主到次、從大到小進行有次序地觀察。告訴學生凡是重點的應寫得詳細一點,凡是次要的可以一筆帶過。
3.時序觀察法。這是一種常用的方法,一般按時間先后次序對事物進行有目的地觀察。例如早晨、中午、傍晚。
4.遠近觀察法。一般是先近后遠,也可以由遠及近地進行觀察。
5.分層觀察法。常見的是由整體到部分或由部分到整體地進行分析觀察。
6.周期觀察法。這是一種常用于動植物的生長過程的觀察方法。
7.動態觀察法。這是專用于動態事物的方法,例如課文《蟋蟀的住宅》的作者,就把觀察和描寫的重點放在蟋蟀建造住宅的過程上。寫它“用前足扒土”,用“鉗子搬掉較大的土塊”,用“后腿上的兩排鋸將泥土推到后面洞口,傾斜地鋪開”。作者還觀察和描寫了蟋蟀疲倦時休息的可愛狀態,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
二、培養動筆興趣
興趣是學生寫好作文的內動力,因此想要寫好作文,就必須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諸如組織同學們做游戲、開故事會、做實驗、背古詩詞等都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啟迪學生的思維,訓練學生在習作中講真話、抒真情。例如:寫一次游戲,我就教給學生游戲老鷹捉小雞的游戲規則,然后組織同學們到室外開始游戲,回到班級讓學生說出游戲后的體會。最后同學們動手去寫,就寫出了生動的游戲場面,文章具體充實。
三、注重語匯的積累
語匯是文章的細胞。要想有豐富的語匯,就要平時增加閱讀量,并做好讀書筆記,摘錄一些優美的詞語、句子、語段等。還可以在平時多捕捉大眾口語中鮮活的語言,并把這些語言積累起來,這樣說話就能出口成章,作文就會妙筆生花。唐代詩人杜甫的“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和民間流傳的“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的順口溜,也說明通過多讀多背,積累豐富的語匯,對提高寫作水平有巨大的幫助。
四、教師面批,學生自己修改,讓每一位學生把作文寫到位
經過學生的試寫和老師的具體指導,一般情況下,學生的作文都能寫得比較出色。有的學生的作文可能還不符合老師的要求,這就要求老師詳細地指導,具體地評價,讓學生知道自己文章的缺點,并且加以改正,久而久之學生的作文能力就會有所提高。
作文是學生思想水平和文字表達能力的具體體現,是字、詞、句、篇的綜合訓練。寫作是思想、感情、閱歷、學識和文字表達技能技巧等多方面綜合的心智活動。總而言之,我認為寫作能力的培養應立足于教材和社會的實際應用,緊密結合日常生活,長期堅持不懈地抓好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和寫作能力的訓練,使學生能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想。長此以往,學生們的寫作興趣將會得到培養,寫作能力將會大大提高。
(作者單位 遼寧省遼陽市遼化五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