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課程資源也稱教學資源,是指課程要素來源以及實施課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條件。課程資源的結構包括校內課程資源和校外課程資源。課程資源對學生的發展具有獨特的價值。它以其具體形象、生動活潑和學生能夠親自參與等特點,給學生多方面的信息刺激,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同時參與活動,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在愉悅中增長知識,培養能力,陶冶情操。
一、教師中的課程資源
教師是課程的組織者,也是課程的開發和研究者之一。因此,教師本身就是一種重要的課程資源,教師應注意自身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1.以身立教,共鳴互動
對課堂的控制方式上,教師應從強調學生對教材內容記憶的“結構化”“封閉化”“權力型”轉變為注重學生創新品質的“非結構化”“開放式”“非權力型”,形成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良好學習氛圍。
2.發揮自身特長,多學科滲透,凝聚教師集體的教育合力
在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中,教師首先要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根據自己的特點,發揮自己的專長,挖掘自己的潛能,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其次,教師要注意學習其他教師好的教學經驗,分享他人的教學成果,做到取長補短和精益求精。最后,教師還要注意發揮群體合力,開發整合相關聯的學科知識。
二、重視利用校內資源及整合德育資源,增強教育深度
學校課程資源包括學校內的各種場所和設施,包括反映學校文化的各種無形的資源及與教育教學密切相關的各種活動。如:圖書室、多功能教室、運動場地;人文資源,如學校的專家型教師、師生關系、校風校紀、校容校貌;各種活動,如文藝演出、社團活動、體育比賽、時事講座;自然景觀,如花草樹木。
三、重視利用校外資源
校外課程資源是校內課程資源的必要補充。思想品德課程資源的開發過程中要重視利用校外各種資源,使學生多接觸社會,了解思想品德與社會和科學技術的關系,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在思想品德知識的學習中有效地培養其實踐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
1.充分挖掘家長資源
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在社會的偉大學校里,人人可以做我們的同學,人人可以做我們的先生,人人可以做我們的學生,隨手抓來都是活書,都是學問,都是本領。”我們要把思想品德課與家庭教育緊密配合起來,形成教育合力,讓學生把課堂上的道理逐步內化為日常生活中的自覺行為。
2.尋找鄉土資源
我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之間的文化差異很大,一本教科書不可能全國適用。初中思想品德課所涉及的知識與現實聯系緊密,需要學生積累一定的感性材料才能理解。這就需要教師從本地的實際出發,開發和利用好本地資源。我們的學生絕大多數來自農村,農村的風土人情、農民的生產生活狀況等都可以作為資源加以利用。本土教育資源是思想品德最肥沃的土壤,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因此教育好一方人,就要用好一方土。
四、營造和諧融洽的教學氛圍
在教學過程中,人際關系也是一種課程資源,這種人際關系主要是指教師與教師管理者、教師之間、師生之間以及學生之間的相互合作與情感交流,這種相互合作與情感交流可以營造一種和諧融洽的教學氛圍。只有在這種和諧融洽的氛圍中,“上情”才能更好地“下達”,使教師及時了解和準確把握教育教學動態,同時“下情”才能順利“上傳”,使領導及時了解教學實際,為制訂科學、合理的教育政策提供依據;只有在和諧融洽的教研氛圍中,教學研究工作才能順利開展;只有在和諧融洽的學習氛圍中,學生之間才能團結合作、互相幫助、共同提高。因此和諧融洽的教學氛圍也是影響新課程實施的一個重要因素,也是需要開發的一種課程資源。
(作者單位 河北省故城縣原西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