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桂云,女,國家一級演員,第25屆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中華民族文化促進會會員。她先后畢業于河北省藝術職業學院、北京大學藝術學系文化藝術管理研究生班。從藝以來先后得到陳月樓、周仲春、徐寶忠、董長申等名師的親授,2003年拜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尚長榮先生為師。
曾榮獲文化部“全國地方戲曲精品折子戲評比展演暨戲曲青年演員大獎賽”一等獎。她主演的《鐘馗》,榮獲文化部首屆“優秀保留劇目大獎”,成為首批“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提名劇目”,參加過文化部2008年北京奧運重大文藝演出;2010年,她攜《鐘馗》在全國大中城市巡回演出52場,每走一地都掀起一股河北梆子熱潮。
其代表劇目有《長劍歌》、《鐘馗》、《南北合》、《貍貓換太子》、《轅門斬子》等。
河北省河北梆子劇院的《鐘馗》是在傳統基礎上經過全面提升,精心打造的優秀劇目,是2003年度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提名劇目,2009年獲文化部優秀保留劇目大獎等眾多獎項。2010年《鐘馗》全國巡回演出3個月,經北京、天津、沈陽、哈爾濱、長春、濟南等地,每演到一地都掀起河北梆子鐘馗熱。領銜主演是文武兼備、唱做俱佳的著名表演藝術家、第25屆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吳桂云。
過去看鐘馗戲給我的印象,演得較多的是動作性強的幾折,以其奇特的造型,威猛、獰厲且不失詼諧、幽默的性格化表演取勝,而噴火等特技表演更是觀眾期待頗切的必需場面。在鐘馗’觸柱之前的戲則敘事平平,沒多少特色,與國丈楊國忠等沖突的戲也一般,所以全本鐘馗戲演得不多。經過整理加工的《鐘馗》中對人物的充實、豐富以及藝術呈現的改進是卓有成效的,尤其吳桂云的表演特別值得稱道。我對她的表演歸納為:技藝高超,情感充實,體驗真切,體現鮮明,表演精細,剛柔相濟。吳桂云不愧是扎扎實實繼承、弘揚傳統,又跟得上時代,富有創造精神的表演藝術家。
戲曲表演中技藝是不可或缺的,所以有“有藝無技不是戲”之說。技是功夫的體現。演鐘馗有許多精彩獨特的身段、特技和高難度動作,這些在吳桂云的演出中一點不少,而且十分精彩。但是今天我在這篇小文中要說的是與一個演員表演的內功相關連的問題,即吳桂云對鐘馗的情感的深度把握與精到處理。她創造的鐘馗形象情感多樣豐富,表演真切細膩:不僅以技(藝)悅人,而且以情動人。
吳桂云創造的鐘馗因感情豐富而具有很強的親和力。一開始,表現他作為兄長對相依為命的妹妹特別憐惜、鐘愛,責任感分外強烈。與文友杜平的情誼也十分深厚。吳桂云對鐘馗的這份親情和友情表現得十分由衷,由內而外,內外兼具,對眼神和細節的運用都有獨到之處,具有鮮明的表現力和情感的感染力。在這出戲開端階段的親情和友情的鋪墊十分重要,因為全劇行動終端就是鐘馗把妹妹嫁給自己信得過的杜平,這是他對人世的最后系念。這一階段的戲情節沒有特別抓人之處,靠表演的魅力撥動觀眾心弦。
表現鐘馗性格獨特性的是他與國丈楊國忠的激烈沖突和拼將性命作抗爭。他在路途受惡鬼欺凌,傷臉破相。雖然考中了,卻被國丈以相貌丑陋為借口,奪去功名。接著是鐘馗的怒斥、抗爭與碰柱而死,把其性格的剛烈推向極致。難得的是吳桂云給強烈的外部動作賦予充實的內心依據,以慷慨激越、奔放恣肆、聲情力達的表演把人物疾惡如仇,久久郁積于心的憤懣,面對惡勢力的欺凌而決不受辱的剛烈性格和命可喪志不可奪的氣節與自尊,表現得淋漓盡致。
上天念其剛烈,鐘馗死后封為捉鬼大神。杜平為他埋尸筑墳,被楊國忠刺倒。墳開之時,鐘馗顯靈,已是花臉扮相的捉鬼大神丑而不丑的奇麗形象。此時鐘馗已為神,但吳桂云依然把他演得充滿人性與人情,他感嘆著人間的鬼魅橫行,贊美杜平患難時節見真情,為杜平的不幸而悲從中來。這段成神之后人情濃重的演與唱特別有意味,因為對鐘馗來說傾訴的仍然人間的不平,抒發的仍然是人間真情,他是人們理想的寄托。
鐘馗嫁妹,既有報答杜平的正義與友情之意,也是為妹妹有個可靠的歸宿。這是他在人世間最后的心愿。
促成妹妹與杜平婚事后的“行路抒懷”是戲曲中非常典型,奇特綺麗的舞蹈、動作戲。鐘馗滿懷欣喜,一路且歌且舞。這場戲最討好,最見功夫,吳桂云不僅演得到位,演得漂亮,而且動作且的性很明確:興高采烈地去向妹妹報喜。接下來“重逢說嫁”這場戲最見吳桂云表演的精細周密和情真意切。已經成為大神的鐘馗眼見故園熱土,物是人非,依然情動于衷,心生傷感。他怕自己這副模樣嚇著妹妹,想拍門,又猶豫,心里掂量著,一雙眼晴充滿柔情。最后把自己的遭遇和變故告訴妹妹,說到為抗不平而殞命,不禁悲從中來。他叫妹妹莫悲傷,舉袖為她拭淚,自己卻聲帶哽咽。妹妹寅夜完婚之后,又有一場喜劇性的動作戲。此后鐘馗就要告別人世間,
“從今后斬妖除魔度平生”。臨別之際,依依難舍。他撫慰妹妹莫要流淚,自己已哭腔隱忍:他為調節氣氛而故作笑聲,可是表達出來的卻是一腔悲愴。
吳桂云塑造的是一個對惡勢力決不妥協,無比剛烈,對親人、朋友情深義長,人情味十足的可敬可親的捉鬼大神。
(責編: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