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新中的國畫作品著色不多,卻以其豐富的筆墨形式、簡約的線條,別開生面,令人眼前一亮。
面對巍峨、雄奇、險絕、磅礴的山川風貌,山水畫以游歷寫生、善寫真山真水為能,張新中的作品也不例外。他的山水畫追求淡而縹緲的情景,卻沒有掙扎、重復在小橋流水人家式的水墨意象里不能自拔。他讓水墨滲化、虛化、幻化,使之成為朦朧渲染,細處更精細,筆墨匠心獨具,將江南文人畫陰柔與北派山水的筆力雄健、氣勢恢宏相結合,又不失點線骨架的支撐。他的一幅幅山水畫卷,除了具備文人雅興玩味的要素之外,融入真山真水豪宕曠野之靈氣,筆墨真率隨意,無拘無束;置陳布勢時出新意,別開生面,既高雅脫俗又活潑瀟灑,以中國畫的寫意精神和筆墨情調體現山水情懷的民族大氣象。
張新中的人物畫運用傳統的中國畫筆墨形式,吸取西方繪畫中透視、光影、解剖等知識,以簡潔的構圖,精練的筆墨,淡雅的設色,準確生動的形象,充分而傳神地表現了人物的現實情態、生活狀態、人物心態。他總是選取社會生活里的一個側面或者一個橫斷面,從當代人的理性精神或當代人文化心態的角度八手,藝術地將自己的直覺與感悟表達出來,體現了他對當下社會轉型期的觀察思考,表現了社會失序狀態下的矛盾沖突,用畫家的良知喚起人們的驚覺和感奮。
筆墨,既是形式又是內容,是中國繪畫最獨特最精妙之處。張新中的作品綜合運用了勾、皴、點、染等技法,在確保畫面構圖的藝術完整性、創作思路的統一和諧性的基礎上,也做了重新的藝術語言解構與詮釋。以潤筆或者摻水的墨對點畫有意進行滲暈,或使線條之間互相合并,或使筆觸與滲暈交叉以豐富層次,使墨色的變化強烈,顯現出一種別開生面的筆墨趣味。他的用筆剛柔相濟,骨肉勻定,點子飽滿、線條流暢、墨塊肥厚而不爛。筆墨根據需要,可順可逆,可干可濕,可粗可細,可淡可濃,大中見奇,小中取巧,厚重見情志,留白見真性。
中國的傳統美學神髓“天人合一”。畫家既要有“師造化”的理論支持,又要有“得心源”的技法支撐,從而其在眼界、修養、功力、心聲綜合發酵之下,自由地去構畫營造畫面形象。張新中在美術院校受過專業的技法訓練,又得名師指教,不僅打下7堅實的畫功,而且有著嚴肅認真的創作態度,在山水與人物畫創作上找到了自己的支點。他的作品令觀者讀出了另一番情味,而別有一番收獲。
(責編: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