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琦出生在小縣城一個普通工薪家庭,是個獨子,自幼聰穎好學、心靈手巧。父母對其疼愛備至,明白的老人知道.教育好才是至愛。入學前即教他認字、寫字。
劉琦對寫字的興趣產(chǎn)生于小學五年級,老師、校長見他字寫得好,吸收他進了學校書法興趣小組。當時的教材是顏、柳大楷字帖,看慣了白紙黑字的小劉琦初見這新奇的、黑底白字的字帖便被深深地吸引,天天認真臨寫,開始雖是依樣畫葫蘆,卻寫得有模有樣。老師贊許的目光、父母的欣慰、喜悅,使他的興趣越來越濃。父母見他迷戀此道,出門探親為他買回幾本漢隸和唐楷碑帖,學習日久,便初入門徑。
不多讀書,提高中國傳統(tǒng)文化修養(yǎng),最終難脫俗氣。有了修養(yǎng),才會具備藝術(shù)鑒賞能力和正確的審美取向,劉琦說這是他在二十多歲才真正悟出的道理。那時他收入有限,借書快讀、快記。現(xiàn)在自己有了閑錢,能夠買書慢讀、精讀。如今他的書屋里詩詞歌賦、各種碑帖、書論畫譜、古文字學、篆刻印譜資料應有盡有。工作之暇便殫精竭慮苦思冥想。過去條件有限時,為了“磨刀砍柴”(讀書練字)兩不誤,索性效法前賢——燈下抄書。幾年間,先后以硬筆小楷抄寫《唐詩三百首》、清人《篆法入門》、壽石工《篆刻學》講義、《書法》雜志連載白蕉《書法十講》等書達20余種,幾十萬字。我曾見過他自己設計封面、題簽、線裝的幾種抄本,真是一絲不茍,典雅之至。讀書、詩文陶冶了他的氣質(zhì),而抄書則鍛煉了他的小楷功力,1999年,他的硬筆書法參展獲獎,被中國硬筆書協(xié)吸收為會員。
隨著對藝術(shù)的不斷深入理解,十余年前他理智地選擇了初唐楷書大家虞世南,讀懂了其楷書代表作《廟堂碑》。他曾說:虞永興字秉承“二王”正脈,溫厚、儒雅、道美,有謙謙君子之風,與其初學的顏魯公書雖貌離而神和,有異曲同工之妙。如果說他前十年學顏書,從一定程度上看,在取法上有些盲目的話,近十五年則是理性地臨池。不知是性情使然,還是與古賢靈通,他深愛虞書的靜氣和文氣。審美取向已定,十五個寒暑伏案臨池。品讀、咀嚼、打磨、修飾,現(xiàn)在看他的楷書,結(jié)宇平正、用筆洗練,章法疏朗、清爽,令人賞心悅目,觀者盡言其美。這也正與他的“雅俗共賞才是真美、大美”的觀點和追求合拍。功夫不負有心人,2002年其楷書作品入展西泠印社第三屆國際篆刻書法展,2004年楷書作品獲第二屆中國農(nóng)民書畫展三等獎。
《書譜》云:“篆尚婉而通,隸欲精而密,草貴流而暢……”古來真草隸篆諸體雖沒有兼善盡美者,但如各體都嘗試,也能相互浸潤、相得益彰。近十年間,劉琦在涉獵古文字學過程中,已不僅僅滿足于寫楷書,他認識到不通篆法便不知中國書法和文字之源,而小篆是秦代統(tǒng)一文字。清代至晚近以來的學者對中國文字源流考釋、探究的成果令他興奮而神往。中國文字形體之美,特別是極具裝飾之美且溫文爾雅的小篆日益使他沉醉。其間劉琦刻苦臨習鄧完白、楊沂孫、吳大瀲等人篆法和研習篆刻。后來得到浙江著名書法篆刻家何保華先生指點,受益匪淺,近年書藝精進。他寫的小篆,用筆婉暢,結(jié)字優(yōu)美,通篇章法貫通,氣息純雅,真是十年功力所致。因此,他的小篆能參加“國展”也應是意料中事。
書畫同工,劉琦在工書法之余,更深愛畫梅,感覺畫梅花的用筆用墨近于作篆,作畫經(jīng)營構(gòu)圖通于書法章法,學畫也有六年之久。頓見成效??此嬅酚懈校以鴮懶≡娨皇祝骸澳惴腔ㄏ?,蜜蜂何來擾?原來紙上畫,有梅枝頭鬧?!?br/> (責編: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