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抹斜陽籠罩著古老的普寧寺,淡淡的夜風使其恢復了亙古的寧靜,在經歷了一天的繁華后,只剩風鈴響。那矗立于大乘之閣的千手千眼佛,接受著世人的朝拜,也成就著自己日復一日普渡眾生的善緣。
承德,是塞外一顆璀璨的明珠,而普寧寺應該是承德點睛的一筆。承德的名字有其典故,意為“承受德澤”,出自《尚書》的《周官》篇:“六服群辟,罔不承德,歸于宗廚。”如“承德”一樣,“普寧”一詞,意為“永永普寧”,出自乾隆御筆碑文中的“名之日‘普寧’者,蓋自是而雪山蔥嶺,以逮西海,恒河沙數臣庶,成愿安其居,樂其業,永永普寧云爾。”這《普寧寺碑文》在進入山門時迎面可見,記述了興建普寧寺的歷史淵源。在其東西兩側還有石碑二通,東為《平定準噶爾勒銘伊犁之碑》,西為《平定準噶爾后勒銘伊犁之碑》,記載了清政府平定達瓦齊、阿睦爾撤納叛亂的始末。可見,修建普寧寺,亦為了紀念平定準噶爾這一事件。
公元1755年,也就是乾隆二十年,清政府平定了蒙古達瓦齊的叛亂,乾隆皇帝在承德避暑山莊大宴厄魯特四部的上層貴族,并分封以汗王、貝勒、貝子等爵位,為了尊重他們的宗教信仰,故仿西藏三摩耶廟修建了普寧寺,以供禮拜,并取名“普寧”,于1759年落成,這便是普寧寺最初的由來。
256年后的今天,當你置身于這座規模宏大的寺廟時,面對著它經歷的數百年滄桑,踏著青苔滿地的石階,感受著歷史在歲月中轉換的印痕,不禁想象當年的乾隆皇帝平叛時的雄姿英發,顯示著一代帝王無上的尊嚴,從而也造就了這座氣勢磅礴的外八廟中的第一座寺廟。這里的古建藝術和雕塑藝術代表了清代建筑藝術的最高成就,堪稱中華民族的藝術瑰寶。
普寧寺仿西藏“三摩耶廟”而建,整個寺廟分前后兩部分。前半部為我國漢式“伽藍七堂”式建筑,后半部為藏式“曼陀羅”式建筑,可謂因地制宜,且以三摩耶廟為原型,仿中有創,在另一方面反映了漢蒙藏民族之間的友好往來,同時也表達了清帝乾隆為團結各民族“合內外之心,成鞏固之業”的政治意愿。
穿過碑亭,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正中天王殿。東西兩面的鐘鼓二樓遙相呼應,展鐘暮鼓,交換著四季的每一天。天王殿內供奉著袒胸露腹的樂觀而慈愛的彌勒佛,散發著濃濃的人情味,和四周神色威嚴的四大天王一起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但卻是那么和諧。在這里,仿佛置身于佛教藝術的殿堂,看香煙縹緲下參拜的眾生,從而生出也如彌勒一般笑對人生的感悟來。站在彌勒佛背后手執金剛杵的韋陀,據說隨時準備降妖伏魔護持佛法,是南方增長天王的八大神將之一,而且他手中的金剛杵杵尖向上也是有說法的,代表著皇家寺廟的威嚴。
寺廟院墻涂以朱砂,呈現出一派神秘壯觀的景象。出了天王殿,正中所對的大雄寶殿是普寧寺漢、藏式建筑的分界線,殿內兩側精美的壁畫是十八羅漢的“領地”,對應著壁畫前石須彌座上的十八羅漢塑像。壁畫色彩艷麗,塑像雕刻精細,殿內懸以彩色絲綢幢幡,配以六色金銀花緞幡條,伴著僧人誦經擊鼓的禮佛聲,體味著“愈益清靜,佛身圓滿,即身成佛”的境界。再燃一炷香,任煙飛繚繞,拜大雄寶殿正中供奉的三世佛,在千年流轉的因果里尋自己的前世今生,詮釋佛祖講經說法的圣地,進行祈禱,看佛教中所解釋的人生,也看現實中的人。
站在大雄寶殿前,用手轉著鐫刻著六字真言的轉經筒,以求大功德,看著飛速旋轉的轉經筒,仿佛那神奇的文字念了一遍又一遍,而佛在保佑著我們。
大雄寶殿右側的西配殿供奉著文殊、觀音、普賢三大士,在佛教中分別代表“大智、大悲、大行”,形態安詳、栩栩如生,和東配殿中面目猙獰、赤身裸體的降閻魔尊、大黑天、吉祥天母三尊歡喜佛相映成趣,讓人充分感知藏傳佛教的神秘與韻味。
沿著四十二級臺階向上,便進入另一層次的世界。大乘之閣在四大部洲、四大喇嘛塔和八座白臺的包圍下如眾星捧月,據說此為“曼陀羅”,意為“壇城”,是藏傳佛教宇宙理想境界的體現,是一切圣眾聚會的場所。大乘之閣居中,代表須彌山,是佛教中宇宙世界的中心b佛經中說,日月環繞此山循環而出沒,那么,閣兩側的日殿月殿正是日、月的表現形式,大乘之閣氣勢雄偉,氣韻肅然,當你登上42級臺階進入這一領域時,感覺上有仙凡之隔。
’大乘之閣是普寧寺的主體建筑,里面供奉著世界上最大的金漆木雕佛像千手千眼佛,這也是普寧寺俗稱“大佛寺”的緣由。佛像高27.21米,重約110噸,佛頂還立有一尊1.53米高的無量壽佛,閣內三面墻壁上鑲嵌無量壽佛10090尊,造型優美,規模宏大,如星星點綴的萬佛龕映襯著金色的大佛,為殿內增添了另一番景致。據考證,大佛為松柏杉榆椴五種木材拼制而成,有42只手臂,43只眼晴,手執不同法器,大佛體型高大,比例勻稱,線條生動流暢,充分顯示了我國勞動人民杰出的聰明才智和高超的創造才能。中國著名的寺院也去過很多,但鮮有千手千眼佛這般華麗考究的,甚至大佛兩側的善財、龍女造像也非常精美,蔚為大觀。
從大乘之閣出來,看講經堂、過妙嚴室,尋覓當年帝王聽經休息的地方,看牌匾上蒙藏滿漢美麗的文字,想起無數個月之夜、雪之晨辛勤治國的帝王,任思緒飄回那久遠的時代。
踏著整塊石頭砌成但被風化的石階,經過假山石上的財寶天王殿,后山一片蒼翠。時而有松鼠穿過,飛烏越過,山坡上碧海松濤,微風徐來,心情豁然開朗,令人心曠神怡,頓忘俗累。
(責編: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