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國家的歷史都記載著貴族,每個貴族都有一座城堡。這次我帶大家走近的是日本三大歷史名城之一的熊本城,并一同穿越時空來到日本戰國時代,一訪這座城堡的主人,豐臣秀吉麾下的名將——加藤清正。
初見
熊本市古稱肥厚國,位于日本九州島的中部,從福岡國際機場搭乘2個小時的巴士即可直達熊本市中心。我們所要拜訪的熊本城便坐落在如今熊本市鬧市區。站在人潮擁擠的商業街口,仰望這座安靜矗立四百余年的宏偉城堡,感受著現代與歷史完美融合的同時,時間仿佛被緩緩地編織進空間,在你的眼前放映著她悠遠的歷史。
加藤清正,又稱清正公,正是這座城堡的初代主人。作為日本戰國三雄之一豐臣秀吉麾下名將:“賤岳七本槍”之一,加藤清正于1588年受封分得肥厚國的一半,自1591年至1606年,歷時15年建成這座讓他本人一生引以為豪的熊本城。加藤清正是著名武將,亦以筑城名家聞名于世。除了熊本城,他也曾參與建造蔚山倭城、江戶城、名古屋城等等,但其嘔心瀝血建造并終老于此的熊本城,毫無疑問是他本人最高的杰作。
走近
通往熊本城的,是一條兩旁布滿櫻花樹的上坡小路,是日本著名的賞櫻景點。4月櫻花滿開的時節,每天都有公司或家族組織在櫻樹下賞花喝酒。落英繽紛下,親人朋友相聚痛飲,一邊回憶昔日往事,一邊感嘆人生如櫻花般爛漫而短暫。思緒短暫的放空,沒有5分鐘就已經走到城下了。城下先是有一段兩側城墻的小路。令人驚奇的是看似不規則的大石塊卻能堆砌成相當整齊的城墻,就連墻體邊緣的曲線都完美統一。高墻當間夾道而行,有種嚴肅威嚴的壓迫感,就連這素有火之國稱謂的熊本夏日,也能感受到絲絲涼氣吹入骨髓。
加快腳步登上城墻,熊本城的主體建筑天守閣便在眼前了。天守閣是日式城堡的中心建筑,最為高大壯觀,它不僅是堅固的軍事防御設施,也是所在地大名(大名是日本封建時代對一個較大地域領主的稱呼)或城主政治權力和地位的象征。近看所有城堡建筑都建在大約七八米高設計特別的城墻之上。城墻的特別之處在于其設計的曲線,方才穿過外城墻的時候也看到過相似的曲線。下部的三分之二寬大而舒緩看似可以輕易登上,但上部的三分之一突然陡峭近乎直線。好奇心驅使下問了當地的導游人員,原來這種城墻設計下部寬大堅固支撐主城,上部陡峭難以攀爬可以御敵,被稱為“武者返”,即讓進攻者無功而返之意。仔細觀瞧城墻上部還設有落石放箭的窗口以及防止敵人攀爬的倒刺,_防御工事可謂固若金湯。據說直至1877年日本“西南戰爭”期間,西鄉隆盛率軍從鹿兒島北上,一路所向披靡,但是殺到熊本城后久攻不下元氣大傷,使得熊本城名聲大振。
感受
[天守閣]
熊本城的天守閣看起來異常高大雄偉,加上日本傳統的黑白色搭配,非常低調而有力的傳達著城主威嚴的統治意志。天守閻分大小兩天守,大天守為3重(“重”指屋頂的層數)6層加地下1層,是城主主要的生活場所:小天守為3重4層加地下1層,是為城主夫人專門建造的。大小天守之間有通路相連。
熊本城還有一個名字叫“銀杏城”,加藤清正筑城之時擔心戰士糧草不足而在城內種了一棵銀杏樹而得名。傳說加藤清正曾預言,當這顆銀杏樹和天守閣齊高之時,城內將有兵亂之災。果然,明治十年西南戰爭爆發,熊本城淪為血腥的戰場。其實為了防止糧草不足,加藤清正還做了相當多的準備,比如城內的榻榻米都是用紅薯蔓編織,還把處理過的葫蘆涂在土墻壁上,這些在危機時刻都可以食用。
如今的天守閣內部已成為介紹熊本城和熊本市歷史的博物館。館內陳列有大量加藤清正和后來統治肥厚國的細川家族所遺留下來的兵器和古玩。
[本丸御殿]
本丸御殿也是熊本城的核心建筑之一,這里是城主接見下屬處理公務的地方。殿內大廣間是非常日式的會議廳,寬廣的房間又可以用中間的拉門隔成數個小問,從外到里依次為“鶴之間”“梅之間”“櫻之間”“桐之間”“若松之間”。值得一提的是,本丸御殿最深處有一間金碧輝煌的“昭君之間”,整個房間的壁畫描繪的都是我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因此而得名。因為昭君之間位于最深處又比較隱蔽,有說這是城主專用的房間,又說是亂世中幫助豐臣秀吉之子豐臣秀賴的藏身之所。至于為何和王昭君有關系,據說是因為日語中“昭君”和“將軍”為諧音,表明了加藤清正在秀吉死后雖然表面歸順德川家康,依然不忘其恩情的忠義之心。無論從建筑風格、房間命名還是壁畫上的中國故事,隨處可以感受到漢朝對日本的影響,其實在亞洲各國都會看到很多我國歷史文化的映射,作為炎黃子孫這一點是非常驕傲的。
尾聲
不幸的是,加藤清正當時所建的熊本城,除了城墻和櫓(用于儲藏武器糧草的附屬城堡)的一部,大部分都在西南戰爭時期被大火所毀。如今我們見到的熊本城,基本上都是1960年代開始復原修建的。但整個修復的工事嚴格尊重歷史,一切以歷史遺留下的文獻和圖畫為基礎,因此進展緩慢,歷經40年也不過復原了三分之一。然而嚴謹的作風卻讓我們在400年后的今天,依然可以身臨其境般地感受這座城堡給我們帶來的震撼。
(責編: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