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古以來,湖南人非常自豪地宣稱自己是“霸蠻”。本來,“霸”和“蠻”是兩個貶義詞,但是到了長沙方言里,它就變成了褒義詞。表示的意思是堅韌、執著、認定方向就永不回頭。
“霸蠻”的湖南人自古尚武,清末時就有“無湘不成軍”的諺語;在推翻清朝、建立民國的過程中,湖南也出現了黃興與蔡鍔兩位統帥;抗日戰爭時期,日軍集中精銳三次進攻長沙,卻始終無法攻占;新中國成立后,在十大元帥十大將里,湖南人竟然占了9位,這也是湘人尚武之風最光輝的表現。
在尚武精神如此濃郁的湖南,自然有著許多武林高手以及武功流派。其中,一種風格特異的純攻擊型拳種“八拳”,就誕生在這里。
八拳兇猛狠辣,極少示人
很多人誤認八拳只有8招
上世紀30年代,湖南武林“王拳、范棍、向文章”一說廣為流傳,其中“范棍”指的是范慶熙的子午棍;“向文章”指的是向愷然著述的拳術理論與武俠小說,其中包括了《江湖奇俠傳》以及“火燒紅蓮寺”等膾炙人口的武俠故事。而排在首位的“王拳”,了解的人卻并不多,更鮮有武師能展示其全套動作。實際上,“王拳”也被稱為“八拳”,全稱為“三步八拳”。
八拳是一種純攻擊型拳種,無花拳繡腿,實用性很強。由于八拳拳法過于兇猛狠毒,因此被視為絕門功夫,歷代拳師都嚴守秘密,不肯輕易傳人。即使傳授也僅僅口傳身授,沒有文字記載,因此很多人學得并不全面。
關于八拳的
xcBCw7ws2t79Or2CaPfDOgb0aFEaLlm9y4C6IdOD/d8=唯一文字記載,是向愷然于1912年所著的《拳術》一書,書內有一些他親自演練的拳照和解說,但由于當時技術有限,不僅所攝照片模糊,解說也不完整。近百年來,世間再無八拳資料問世,了解八拳的人也越來越少,以致出現“八拳只有8招”之說。事實上,八拳由十六手、三步跳、十字樁、一字功、白猿功、全身功、五陽功和五陰功組成,合稱八拳。
關于八拳的來源,眾說紛紜,有三種不同的說法。一說是由清代人“鐵膀子”胡眉傳入湖南。胡眉是江浙一帶人,生性耿直,好打不平。傳說他常在山間與白猿斗拳,逐漸將猿猴的靈活融入到自己的拳法中。而猿不能說話,故稱為啞巴拳,諧音“啞八拳”,后簡稱八拳。再后來胡眉因誤傷人命,被發配到長沙充軍。牢頭李道生對他敬如長輩,并保釋胡眉移居自己家中,胡眉很是感動,就將八拳絕技傾囊相授,從此,八拳便在湖南傳習開來。
但是,根據向愷然的《拳術》記載,八拳實際上是長沙人言永福創造的。言先生在自家院子里養了一只鶴,有一天看見鶴蛇相斗,悟出了拳理,繼而編創了八拳。后來言先生將八拳傳給羅大鵬,羅再傳給陳雅田、楊先績等人,之后拳法在湖南長沙一帶流行開來——支持這種說法的人最多,不僅是因為這種說法有文字記載佐證,而且八拳的十六手中也有一手為鶴,一手為蛇的招式。
此外,還有人說八拳是由“戚家拳”演變而來。明代抗倭英雄戚繼光著有《拳經捷要篇》,里面包含了32個招式,其中有10多個招式與八拳極為相像。而根據現有資料,戚家拳先于八拳是毫無疑問的。
“拳王”王潤生曾任孫中山保鏢
打敗日本、俄羅斯高手
八拳的來源是哪一種,至今仍沒有準確的定論,但使八拳聞名遐邇的無疑是近代武術家王潤生。
王潤生生于湖南長沙,自幼喜好武術,16歲時便拜“名滿湘中、40年未嘗一敗”的武術家何延廣為師,學習八拳。何延廣外號“異人”,是楊先績的弟子,因此王潤生算是八拳的第四代弟子。
1905年,王潤生東渡日本留學。武藝高強的他在日本留學生界闖出了不小名氣,當時日本知名柔道家田野清太郎就曾慕名前來“切磋交流”。
考慮到柔道與武術的區別,雙方商定誰能將對方打倒就算獲勝。交手后,健壯的清太郎竟三次被王潤生打倒在地,最后一次倒地時已經動彈不得。送到醫院檢查后才發現,他的脊柱已經斷了。從此以后,不僅是中國人,連日本人都很佩服王潤生,“拳王”這個稱號就從這時起跟隨王潤生一生。
與田野清太郎比武獲勝后不久,恰逢同盟會在東京吸收會員,王潤生經黃興介紹,加入了同盟會,擔任孫中山先生旅日時的保鏢。
1912年,王潤生從日本回國,在長沙學宮街創建了“國技會”武館,研究武術、開班授徒,慕名前來報名的學生有數百人。王潤生和黃興關系極好,經常來往。有一次,黃興的哥哥黃牧去瀏陽策劃革命,黃興怕出事,便請王潤生陪他哥哥一起去。
去的路上突遇山洪暴發,沖毀了大路。黃牧對當地不熟悉,只好請了一個身強力壯的人當向導。結果這個人見黃牧攜有巨款,便起了劫財心思,故意帶著他往水深的地方走,企圖找機會謀財害命。王潤生在后面看出了他的企圖,便用腳尖踢了下他的環跳穴——這個人立馬半身酸麻,也知道了王潤生是個厲害角色,到了沒有洪水的地方后,他一文錢都沒敢要,趕緊溜之大吉。
1916年冬天,王潤生應邀去上海教拳。那時上海有個俄國大力士,叫多維諾夫斯基,他虎背熊腰、力能舉鼎。他聽說王潤生是拳王,心里不服,特意上門想要試試身手。比武中,俄國大力士用西洋拳法,直拳、勾拳、擺拳飛快地擊向王潤生的頭頸要害,想憑自己的快拳和過人的力量迅速取得優勢。但他的如意算盤落空了——王潤生躲過多維諾夫斯基的一番猛攻后,用八拳中的“小車輪”招式打在多維諾夫斯基的頭和胸脯,對方當場四腳朝天倒在地上。多維諾夫斯基不服輸,剛站起來就突然偷襲,一拳向王潤生的頭部打去,王潤生頭一偏,用八拳中的“當頭炮”擊中對方的下顎。俄國大力士再次倒地,還碰掉兩顆門牙,爬起來一句話不說,捧著臉就跑了。當時,這件事在上海灘造成了巨大的轟動。
1937年,王潤生擔任了湖南大學體育系教授,兼教武術,王潤生任教后深受師生們歡迎。1938年下半年,因日寇進犯,湖南大學遷往湘西辰溪。三年后日軍轟炸辰溪,王潤生不幸中彈,傷重不治,一代大俠竟就此殞命。
八拳強調進攻、注重實戰
只練套路,不練對拆就無法提高
八拳套路短小精悍,身法緊湊,干凈利落,一個套路不過三、五步之長,十來個動作,但卻給人一種威猛彪悍、氣勢磅礴的感覺。它的拳路強調去繁從簡和疾進有力連續攻擊,屬于典型的純攻擊型拳種。
同其他拳法相比,八拳的起式和收式也別具一格——起式為毫不客氣、極干脆的出手;收式卻為拱手,以示禮貌,給人信心十足、必勝無疑的感覺。在整套招式中,八拳以拳打為主,套路中雖然沒有腿法,但在功法中卻有單獨的練腿方法,能配合各種拳法套路,形成各種實用性很高的成套動作。
八拳招式樸實,看似簡單,但練習者需要經過一系列的嚴格訓練和無數次的對練,才能得心應手。王潤生曾說:“要將拳法學以致用,非拆練散手(對練)不可”。因為八拳講究近身粘貼而打,每一個招式都包含了多種變化,可謂內容豐富,變化繁多。如果只是一個人練習反復套路動作,而沒有與人進行拆招對練,就無法體會到其中各個招式所包含的奧妙,更不會在實戰中靈活應用各種技法。練習者可以根據自身條件,專練幾手或幾十手,形成自己獨特的套路組合。
由于八拳歷代傳人都沒有拳譜,全靠言傳身教,這樣顯然不利于拳法的傳承。可喜的是,現代八拳傳人——長沙人羊定國(他曾拜王潤生的弟子龔壽泉為師習藝)經幾十年孜孜不倦的練習,已經融會貫通、掌握了八拳之精要。他于2001年出版了《八拳》、《八拳制敵絕技》兩本專著,詳細敘述了八拳的各種練習方法,使這門瀕于失傳的武林絕技重見天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