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發病率極高,危害極大,急性心肌梗死更是“罪大惡極”,梗死后還容易發生惡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甚至猝死。據統計,我國每年約80萬人發生心肌梗死,45萬人發生再梗死,而住院患者病死率,過去約為30%,目前仍在10%~15%。老年女性由于失去雌激素保護,心肌梗死發病率逐年增高,至65歲左右達到高峰,75歲以上女性心肌梗死發生率明顯超過男性患者。
急性心肌梗死的遠期療效與患者發病年齡、梗死范圍、梗死次數、有無嚴重并發癥及搶救是否及時、得當密切相關。一般在起病24小時內病死率最高。死亡多在急性期第1周,如并發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或休克,死亡率要比無合并癥者高2~3倍,恢復期病例亦可因心律失常而死亡。
因此,對它要“下重手”積極治療,包括以下內容——
(1)一般治療:患者住冠心病病房,連續心電監護,監測血壓、心率、脈搏、呼吸等生命指標;吸氧,止痛;臥床休息1周,逐漸增加活動;進易消化食物、每餐八成飽;保持大便通暢。
(2)內科介入治療:目前應用最廣泛的是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分為急診PCI和擇期PCI。尤其是急診PCI,挽救了許多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生命。
(3)外科手術治療:指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即冠脈搭橋術,適用于不適合做內科介入治療的心肌梗死患者。
(4)藥物治療:包括抗血小板藥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硝酸酯類藥物(如硝酸甘油)、β受體阻滯劑(如美托洛爾、比索洛爾、卡維地洛)、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貝那普利等)、他汀類藥物(如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等)、低分子肝素(抗凝)以及溶栓藥(尿激酶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劑等)等。
心肌梗死有一個不可忽視、同時讓人膽寒的特點,即容易發生再梗死。也就是說,發生急性心肌梗死后,原梗死區即使經過治療已經愈合,相當多病例可再次或多次復發,最多可達6~9次,甚至更多。更可怕的是,每復發1次,病情都會進一步加重,其死亡率比首次急性心肌梗死明顯增高;再梗死次數越多、間隔時間愈短,其死亡率越高。這是因為多次梗死使壞死無收縮功能的心肌面積進一步增大,從而增加嚴重并發癥,如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惡性心律失常(室速、室顫)以及心臟破裂猝死等事件的發生。
為什么心肌梗死總是容易死灰復燃呢?這是因為,心肌梗死患者本身即為易感人群,雖經合理治療,急性心肌梗死臨床癥狀消失,但其實沒有治愈,其病理基礎,即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問題仍然存在,如果相關危險因素如吸煙、肥胖、高血壓、血脂異常及糖尿病等不能得到完全控制,則可能加速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進展,一旦誘因再度出現,極易發生再梗死,增加死亡率。
因此,心肌梗死患者即使康復出院,也并非萬事大吉,還要警惕“后手”。為防止心肌再梗死等事件發生,必須做好二級預防,具體方法如下——
◇堅持健康生活方式,合理膳食(低鹽、低脂、低糖飲食,多新鮮蔬菜等),適量運動,戒煙限酒,心理平衡。
◇避免各種誘發因素,如飽餐、大量飲酒、疲勞、精神緊張、情緒激動、突然寒冷刺激等。
◇堅持口服藥物治療,禁忌擅自停藥。
◇適當鍛煉,有意識地接受健康教育。
◇控制好各種危險因素,如高血壓、血脂異常、高尿酸、糖尿病、肥胖等。
◇定期門診隨訪,觀察病情,調整用藥。如再出現心絞痛,應及時去醫院診治,以防止心肌再梗死。
編輯/李宇杰liyujie@jty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