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我最近血壓一會兒高,一會兒低,雖然有時候也在正常范圍里,但我感覺頭暈、頭脹,我很擔心,血壓這樣波動,是不是容易突發腦出血呀?”類似的詢問,在門診時常會遇到。
高血壓患者常常為血壓的波動不穩而困惑,那么,正常人的血壓有波動嗎?血壓波動有什么特點?怎樣才能使血壓波動在正常范圍之內呢?
常人血壓也有波動
受生物鐘的控制,人體的許多生命活動在一天內呈現周期性變化。我們把這個特性稱作晝夜節律性。受此影響,人的血壓也呈現晝夜節律性變化。經過多年的研究發現,血壓在一天之中,不僅會隨時間、生理狀態的不同而波動,放大到一年中,血壓同樣會隨季節變化而波動。
正常人清晨起床后(6時)血壓急劇上升,八九點時達高峰,然后下降。午后五六點時血壓再次升高,此時為第二高峰,然后又開始緩慢下降。夜間兩三點時血壓最低。一天之內,血壓晝夜波動相差超過10%,收縮壓波動大于舒張壓,日間血壓波動大于夜間。如果將24小時血壓測值畫成線條,形似長柄的湯勺,稱為“勺型血壓”。如果血壓谷峰變化小于10%,甚至夜晚反比白天高,稱為“非勺型”血壓或“反勺型”血壓,它們都應視為異常改變。約70%的人符合以上典型的雙高峰型血壓波動規律,約25%的人僅出現早上或傍晚一個高峰;另外,隨著年齡的增長,24小時血壓波動幅度變小。一般正常人每日血壓波動在 20~30毫米汞柱范圍內。
此外,當人在興奮、恐懼和運動時血壓可明顯升高,當興奮、緊張情緒消失或者停止運動后血壓又迅速下降;睡眠時血壓會降低,而醒來時血壓又會立即回升;環境溫度下降則血壓升高,環境溫度升高則血壓又降低。血壓還受吸煙、飲酒、飲咖啡等因素影響而出現一過性變化。
血壓波動有異常
生活中,大多數輕、中度高血壓患者24小時血壓波動曲線同正常人相似,夜間睡眠時血壓有明顯的下降,但總的水平較高,波動幅度較大。血壓最高值多在下午出現,但也可出現在早晨。重度高血壓或伴有心、腦、腎明顯損害者,血壓晝夜節律不明顯或消失(“非勺型”)。即便血壓曲線呈“勺型”,其血壓整體水平也較高。此外,以下情況也可能引起血壓波動異常,值得警惕:
◎用藥不當。部分自認為血壓得到理想控制的高血壓患者,在進行24小時動態血壓監測后被發現,近半數的人血壓其實并不穩定:有人早起血壓升高,有人下午血壓升高,有人早上和下午血壓均升高,也有人夜間血壓控制不好,還有人活動中血壓會明顯升高。有些患者雖然認真服藥,但仍有心血管急癥的發生。究其原因,一是服用降壓藥不當,二是未按血壓波動規律用藥。
◎原發性高血壓伴有其他疾病。如女性更年期(現稱圍絕經期)高血壓,此期由于體內雌激素波動變化,出現心慌、胸悶、出汗等更年期綜合征癥狀,血壓也隨之波動較大。原發性高血壓患者伴發輸尿管結石、膽囊炎等疾病時,血壓也會升高。
◎某些繼發性高血壓。血壓波動大是某些繼發性高血壓患者最突出的表現,如患嗜鉻細胞瘤的繼發性高血壓患者,手術切除嗜鉻細胞瘤后,血壓即恢復正常。
◎心、腦、腎等靶器官受損。當高血壓導致心腦腎等靶器官受損,引發心腦血管疾病時,血壓波動也會增大。腎動脈狹窄所引起的高血壓呈持續的血壓升高,不出現夜間睡眠中血壓下降,且接受藥物治療后也無明顯降低。曾有患者自述活動時感到胸痛,血壓波動較前明顯增大,經心電圖檢查,發現其冠狀動脈供血不足。在給予含服硝酸甘油等治療后,患者胸痛癥狀緩解,血壓恢復正常。
規律服藥,穩定血壓
2010年國際知名醫學刊物《柳葉刀》雜志報道,平均血壓正常但偶爾有血壓升高的人,比那些平均血壓水平很高但血壓水平一直處于平穩狀態的人,發生腦卒中的危險性還要高。這說明,血壓波動性越大,對心腦腎等重要器官的影響就越大。血壓波動大不僅會讓患者感到頭痛、頭暈等不適,還可能引起心腦血管疾病的急性發作,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因此及時發現、正確認識并采取措施使患者晝夜血壓趨于平穩是不容忽視的問題。
對于血壓不穩的高血壓病患者來說,專科檢查,明確病因,個體化治療,使用中-長效降壓藥,如尼群地平、拜新同(硝苯地平控釋片)、絡活喜(氨氯地平、安內真)、洛汀新(貝那普利)等。聯合使用2種或2種以上降壓藥均有益于穩定血壓。此外,參照降壓藥物作用的有效血藥濃度時間和血壓波動規律服用降壓藥也是重要措施。每天只服用1次的長效降壓藥應在早上6:00-7:00服用,每天需服2次的中效降壓藥應分別在早上6:00-7:00和下午16:00-17:00服用,使藥物在兩個血壓高峰期有效地發揮療效。
此外,中醫理論認為四季(中醫認為一年有四季陰陽、一天中也有四季陰陽)具有陽生陰長、陽殺陰藏的變化規律,運用穴位按壓、氣功導引、穴位敷貼、藥物等措施調整陰陽,使陰陽能恢復正常的變化規律,也有利于血壓的穩定。
編后:由于血壓具有波動性,僅憑一次或幾次的血壓測量不能完全反映個體的血壓水平,24小時的動態血壓監測避免了情緒等因素對血壓的影響,能較為客觀真實地反映血壓情況,是對偶測血壓的重要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