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能對慢阻肺不太熟悉,但對老慢支和肺氣腫,想必有所耳聞,其實,它們通常可以劃上等號,因為后兩者中大部分屬于慢阻肺。
慢阻肺,即慢性阻塞性肺病(英文縮寫COPD),是一種破壞性肺部疾病,天氣變化或空氣污染時容易發病,主要癥狀包括咳嗽、咳痰和氣急。本病雖然是氣道(氣管-支氣管)疾病,如不及時治療,原有肺病可能進一步加重,進而引發肺心病導致嚴重心、肺功能障礙,甚至造成多器官功能衰竭,危及生命。
慢阻肺是一種慢性疾病,治療手段除戒煙、注射流感疫苗、使用支氣管擴張劑(如β2受體激動劑,抗膽堿能藥物、茶堿等)外,還包括肺的康復治療。它是指根據肺病患者量身訂做康復方案,采用運動、呼吸肌訓練、長程氧療、營養治療、胸部體療、心理療法等手段促進患者恢復生理及社會適應能力,提高其自理能力的康復計劃。通過肺康復治療,可阻斷慢阻肺患者因呼吸困難導致運動減少的惡性循環,改善心肺系統協調工作能力,顯著提高慢阻肺患者運動耐力,提高生活質量,減少急性發作,降低相關醫療費用支出,它和藥物治療方法同樣重要。
簡單來說,慢阻肺患者需要做好以下3項運動——
呼吸訓練
患者應學會腹式呼吸與噘嘴呼吸的正確方式,以減少呼吸頻率和增加呼吸氣體量。
腹式呼吸要求患者吸氣時腹肌放松,腹部鼓起;呼氣時腹肌收縮,腹部下陷。開始訓練時,患者可將一手放在腹部,一手放在胸前,在感知胸腹起伏、呼吸時應使胸廓保持最小活動度,腹部可用手適當加壓,以增加呼吸時膈肌活動度,練習數次后,可休息片刻,兩手交換位置后繼續進行訓練,熟練后可增加訓練次數和時間,并可采用各種體位隨時進行練習。
噘嘴呼吸用鼻子吸氣,由1數到2,吐氣時,如吹口哨般地噘起嘴唇后慢慢向前吹氣,維持吐氣時間是吸氣時間的2~4倍。患者進行呼吸訓練要持之以恒,做到運用自如,這樣才能保證呼吸急促時控制自己的呼吸。
排痰訓練
一般方法為先做深呼吸,在呼氣時用力咳嗽,重復數次。患者痰液已到氣管或咽喉部而無力咳出時,旁人可用雙手壓迫患者下胸部或上腹部,囑其用力咳嗽,以便將痰排出。
運動訓練
體育鍛煉是運動訓練內容之一,由于不同慢阻肺患者基礎情況不同,病情也不一樣,所以建議患者在運動鍛煉時,先到醫院進行相關病情評估,根據運動處方,選擇適合自身條件的運動方式、鍛煉強度和鍛煉時間。不過總體而言,運動量宜從小開始,量力而行,逐漸增強運動耐受能力,可選擇的運動方式有步行、慢跑、登梯、踏車、家務、太極拳、廣播體操、柔軟操、氣功等。至于鍛煉時間,開始時每次堅持5~10分鐘,每日4~5次,逐漸適應后,可延長為每次20~30分鐘,每日3~4次。
>> 相關鏈接
慢阻肺的主要癥狀
◇慢性咳嗽通常為首發癥狀,初起咳嗽呈間歇性,早晨較重,以后早晚或整日均有咳嗽,但夜間咳嗽并不顯著。少數病例咳嗽不伴咳痰,也有部分病例明顯氣道受阻,但無咳嗽癥狀。
◇咳痰咳嗽后通常咳少量黏液痰,部分患者在清晨較多,合并感染時痰量增多,并可有膿性痰。
◇氣短或呼吸困難這是慢阻肺的標志性癥狀,也是患者焦慮不安的主要原因。早期患者僅在勞作時出現癥狀,后逐漸加重,甚至日常活動及休息時也感到氣短。
◇喘息和胸悶部分患者、特別是重度慢阻肺患者有喘息;胸部緊悶感則通常于勞作后發生。
癥狀較重患者還可能出現全身癥狀,如體重下降、食欲減退、外周肌肉萎縮和功能障礙、精神抑郁或焦慮等,合并感染時可咳血痰或咯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