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朋友們常會遭遇聽力損失的困擾。如果聽力下降,而專業醫師認為不能通過藥物、手術等方法有效改善聽力時,常常需要佩戴助聽器。
助聽器,簡單地說就是一個聲音放大器,其主要功能就是幫助聽力損失者能夠聽見、聽清楚日常交流的談話聲、環境聲和音樂聲。與以往的助聽器相比,現代的助聽器在清晰度、美觀、使用方便、舒適度、靈活調節等方面都有了長足進步。但是如何選配(不是簡單的“購買”)助聽器,仍然值得大家注意。
選配助聽器因人而異
選配助聽器應根據聽力損失的類型、程度及患者實際需要選擇助聽器的線路和功率,使助聽器的電聲特性能夠滿足患者的聽力損失需求,達到較好的聽力補償,這是選擇助聽器的關鍵因素。
這一環節的基礎是對聽力有準確的評價。為此,聽力損失者應到專業醫院的耳鼻喉科接受檢查,確認聽力損失的原因、類型和程度,并在正規機構咨詢專業聽力師。例如,對于正處在工作狀態且經常參加會議等場合的聽力損失者而言,由于他們的聆聽環境相對復雜,因此,能夠提供舒適音質、對噪聲進行有效抑制、并能提供多種程序選擇的助聽器,是他們選擇過程中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因素。而對于那些年長的聽力損失患者,在助聽器選擇方面除需滿足當前聽力需求外,還應考慮到隨著年齡不斷增長,聽力還有進一步下降的可能,因此在助聽器的功率選擇中應考慮一定的“剩余空間”。對于由某些病變導致的聽力波動患者,由于聽力具有惡化的可能,助聽器的功率方面留有空間就更為重要。
除以上因素外,患者還應根據自身的實際需要對助聽器外觀、擴展功能等方面進行選擇。
◎從外觀來說,要看助聽器的體積大小、外殼的造型和色彩、佩戴時的隱蔽程度等是否符合個人需要。通常情況下,對于兒童患者,由于其耳廓及外耳道仍處于發育過程中,可選擇耳背式助聽器。當其耳部發育基本成熟后可考慮更為隱蔽的助聽器類型。
◎從個人的操作能力來說,年紀大手腳不靈活的人,以及視力較差的人,應考慮摘戴助聽器和對細小按鈕進行調節的能力,選擇自己較易操作的助聽器類型。
◎從個人耳道特性來說,耳道太窄小的人一般不太合適選配耳內式助聽器。如果需要通氣孔大一些,佩戴更加舒適,可選擇耳背式助聽器,并在耳模上加開通氣孔。此外還可根據實際需要考慮其它一些擴展功能:如是否增加電感線圈功能,是否選擇有兼容音頻輸入設備的接口等。目前推廣的開放式選配(一根小細管代替傳統的耳模將耳背式助聽器與耳道相連,使佩戴更舒適),更適合于高頻下降、輕/中度聽力下降的患者,尤其是老年性耳聾。
學會適應助聽器
選配后使用助聽器還應該注意:
◎助聽器的使用有一定的適應時間,即聲音經助聽器處理后,和原始聲音會有一定的變化,患者需一定的時間去適應這種新的聲音,對于初次選配助聽器的聽力損失者,這一點更為明顯。至于適應時間的長短,則因人而異,視具體情況而定,例如年齡、身體狀況、聽力損失程度和時間等。
◎助聽器選配后,在開始的幾個星期,切勿在嘈雜的地方(如超級市場或機場)佩戴。此外,還應慢慢延長佩戴助聽器的時間。在最初的數天里,佩戴助聽器的時間不應超過1~3個小時,當感到神經緊張或疲倦時,應把助聽器取下,休息數小時,逐漸延長佩戴時間,最終使助聽器成為自己的朋友。在適應期內,這一點非常重要,即讓自己循序漸進,適應周圍環境的聲音。
◎初次使用助聽器者,一開始不要把助聽器的音量開得很大,以免造成不適。可以先從小音量開始,逐漸增大音量。
◎對于聽力損失比較嚴重的患者,單純依靠助聽器往往還會存在一定的交流困難,在這種情況下,還應學習一些聆聽技巧,必要時還需結合看口型。
助聽器的保養之道
在助聽器的日常保養中,應注意以下問題:
◎保持干燥,避免受潮、受熱、浸水。在洗臉、洗頭、游泳和噴發膠時均應取下助聽器,下雨時應注意保護不受雨淋。在潮濕季節和地區,以及愛出汗的人,應格外注意保持干燥,并堅持使用干燥劑。
◎避免跌落、碰撞或震蕩。上述因素會導致助聽器外殼破裂和內部元件損傷。
◎正確使用電池。助聽器須使用專用電池,電池沒電后應及時更換,如電池電力不足將影響助聽器聲學效果。助聽器長期不用時,應將電池取出,以避免電池漏液造成助聽器損壞。
◎保持清潔。當更換新電池后助聽器仍然沒有聲音或聲音明顯減小的情況下,應考慮助聽器的聲孔是不是被耵聹(耳屎)堵住。可利用助聽器保養套件中的鉤圈或小刷子將耵聹剔除,但切忌捅的太深。特別是耳內式助聽器,捅得過深會損傷助聽器的受話器。
所有使用助聽器的人士,均應定期到專業機構復查聽力、清理外耳道和保養助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