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爺今年七十有二,2年前開始出現心煩、不眠、頭暈、頭脹、情緒差,對聲音敏感。有時午睡醒來后會覺得心慌、難受,情緒激動,甚至用頭撞墻,持續三四十分鐘才能安靜。經診斷,王大爺患上了老年焦慮癥,醫生說這是一種老年人的情緒障礙。
怎么發現老年焦慮癥
首先,老年焦慮癥存在比較客觀的誘發因素,如身體日漸衰老虛弱、死亡臨近的恐懼、現實環境的改變與困難等。
其次,患者存在“述情障礙”,即對自身情感體驗的表述困難,常不會說“我很緊張,很擔心”,而是說“我身體很難受”、“睡不好,吃不下”、“大小便不好”等。患者往往對聲光很敏感,或格外關注每天大小便次數與順暢情況,為自己的心煩不安找借口,從而很少一開始便就診于心理門診或精神科門診。
最后,老年患者常伴有各種慢性疾病,如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等,合并服用多種藥物。慢性疾病與長期用藥均可影響焦慮癥狀的發生與治療,甚至許多疾病與藥物本身就可引起焦慮。
另外,焦慮癥常與抑郁癥同時出現,也使老年患者的病情更為復雜。因此,本病患者的誤診、漏診率較高,治療與用藥受到一定影響。
既然如此,我們該如何應對老年焦慮癥呢?
親情溝通是關鍵
大部分老年人患焦慮癥,與生活事件息息相關,如退休、子女離家求學或家庭成員有重大變故等,此時老年患者常會變得脆弱,家人的關心以及及時的溝通非常重要。患者家屬可以通過家庭會談的方式進行心理協調,建立良好的家庭氣氛,解除患者焦慮、消極的心理狀態。
自我調整三部曲
1.知足常樂:古人云“事能知足心常愜”,不要老是追悔過去,埋怨自己當初這不該、那不該,而應該保持心情穩定,避免大喜大悲,凡事想得開,使自己的思想適應現實,焦慮自會緩解。
2.轉移注意力:當出現焦慮時,首先要正視它,不要用其他理由來掩飾。樹立消除焦慮心理的信心,運用注意力轉移的方法(如參加體育、文娛活動等),及時消除焦慮。當注意力轉移到新事物上時,心理上產生的新體驗會幫助驅除和取代焦慮心理。
3.自我放松:感到焦慮不安時,可運用自我放松的方法來進行調節,有意識地在行為上表現得快活、輕松和自信。比如,可以端坐不動,閉上雙眼,然后向自己下達指令:“頭部放松、頸部放松……”運用意識的力量使自己全身放松,焦慮心理可以慢慢得到平緩。
另外,還可運用想象放松法來消除焦慮。如閉上雙眼,在腦海中創造一個優美恬靜的環境,想象在大海邊,波濤陣陣,海鷗在天空飛翔,而自己正光著腳丫走在海灘上,海風輕輕吹拂著面頰……
當然,焦慮過于嚴重時,還是要遵照醫囑,選服一些抗焦慮藥物,也可通過心理咨詢來尋求開導,以盡快恢復。
編輯/張宇zhangyu@jty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