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中國疾控中心等部門聯合發布名為《控煙與中國未來》的評估報告,稱5年來中國控煙效果微弱,吸煙率居高不下,室內公共場所禁煙仍遙不可及。目前,全國仍有3億以上煙民,遭受二手煙危害的人群更是高達7.38億。
2003年,中國政府簽署了世界衛生組織《煙草控制框架公約》,但專家評估,按照《煙草控制框架公約》中提出的5個控煙關鍵政策和10項煙草控制指標,中國控煙履約的績效綜合得分,僅為37.3分,控煙結果基本是失敗的。
審視控煙失敗的原因,經濟利益因素首當其沖。有人認為,煙草業給國家帶來了豐厚的利稅收入,是國民經濟的支柱之一。其實,這種說法是完全站不住腳的。北京大學李玲教授所作吸煙成本研究表明,2005年,全國吸煙直接成本為1665.60億元,間接經濟損失為861億~1205億元,總經濟損失近3000億元,而當年煙草上繳利稅總額僅2400億元。經濟學家程郁、張小林研究證實,2010年,煙草業的總經濟效益約為2379億元,而煙草業造成的社會成本卻高達2997億元,完全是負效益。
可見,吸煙給國民經濟帶來的絕不是正的收益,而是一筆重大的經濟損失,以經濟原因來反對禁煙,是荒謬的。而相比經濟損失,更無法挽回的,是煙民和二手煙受害者喪失的健康,和一個個鮮活生命的離世。
《控煙與中國未來》評估報告主編之一、中國疾控中心副主任楊功煥介紹,2005年,中國人群歸因于吸煙、煙草使用的死亡已經達到120萬人。據估計,2030年煙草歸因死亡人數估計占40歲以上人口死亡人數的四分之一,超過300萬人!相比經濟損失,健康和生命的損失更該成為禁煙的理由。
吸煙給人體健康帶來的危害已無需贅述。禁煙事關我們每一個人的健康,也是每一個公民的責任,控煙目標的達成需要每個普通人的努力。為了自己和他人的健康負責,請自覺戒煙!更不應在公共場合抽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