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曉東 北京軍區總醫院乳腺中心主任、教授、主任醫師、醫學博士、研究生導師。在乳腺疾病診治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擅長乳腺疑難疾病的診斷;乳腺良性疾病的小切口美容手術;乳癌保乳手術;乳癌各種根治手術;乳房美容整形手術;乳癌化療、內分泌治療、生物靶向治療;乳癌的基因療法;晚期、復發乳癌的綜合治療。
北京,冬日清晨,空氣中彌漫著寒氣。當大多數人還在被窩里體會溫暖的時候,記者已經在和戚曉東教授“申請”采訪時間了。
此前多次聯絡,戚教授不是在門診、手術室,就是在通往兩者的路上。或許被記者的努力所打動,科室工作人員終于透露“內情”:不管多忙,每天早上7點多,戚教授都會準時到科室查房。于是,這次“被迫”的早起促進了我們之間的第一次對話。
“查完房,上午要去門診,緊接著還有兩臺手術,手術結束后我們可以聊一聊。”戚教授的話干脆利落。
下午5點多,記者終于見到戚教授。剛從手術臺上下來的他,略顯疲憊。不忍多占用戚教授的時間,我們的話題直接轉入乳腺癌的治療現狀。記者提到,在很多人看來,癌癥就等于絕癥,患了乳腺癌,“大掃蕩”式的手術是免不了的,身心俱傷也是無法逃避的現實。對此,戚教授指出,其實乳腺癌并沒有人們想象的那么可怕。
手術小,療效好
很多人害怕乳腺癌,一方面是擔心其威脅生命,另一方面是害怕“大掃蕩”式的手術。傳統的“大掃蕩”手術除要切除乳腺癌變的部分,周圍的皮膚、乳腺、淋巴結,甚至胸大肌等也要一并切掉。外形上,由于切除了患側乳房,很多女性會覺得自己“不是一個完整的女人”。同時,由于切除周圍大面積的淋巴結,淋巴液回流受阻,會帶來并發癥——上肢水腫,嚴重的還可能導致截肢。對于術后腋下疼痛、積液嚴重的患者,引流管半年都不能拔掉。這給患者的身心帶來嚴重創傷。
和傳統的“大掃蕩”手術不同,現在大多數乳腺癌,只要早期發現,都可以做保乳、保腋窩手術。也就是將乳腺癌及其周圍的部分乳腺組織切除后,在切緣上做病理活檢,只要提示沒有癌組織殘留,其他組織就可以免受“刀割”。由于切除的組織不多,經過整形美容后,患側乳房在外形上跟健全的乳房沒有大的差別。手術后再結合具體情況做局部放療,這樣就能保住乳房。
保乳術和“大掃蕩”手術的效果一樣嗎?會不會因為切得不夠多,容易復發?
面對記者的疑問,戚教授微微一笑,有患者會懷疑保乳術的療效,甚至有患者因為擔心切除不徹底會復發,主動要求切除乳房。但事實是,保乳術后,患者的局部復發率和長期生存率與 “大掃蕩”手術后相比,幾乎一樣。
但是,保乳術對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卻是完全不同的,患者的心理障礙減輕,內分泌失調的幾率也小了,對側乳房患乳腺癌的機會也就小了。目前,保乳術已被越來越多的乳腺癌患者所接受。
保腋窩手術是指先切除“哨兵”淋巴結(從腫瘤向腋窩方向最近部位的淋巴結),立即做術中病理檢查。如果該淋巴結沒有轉移,就不用再清掃腋窩淋巴結。此手術對減少由于清掃腋窩帶來的并發癥有重要意義。
可以說,乳腺癌的手術從切除范圍越來越大,發展到現在保留乳房、保留腋窩以及后期的整形美容,手術范圍越來越小,但是療效更好。
自查:90%乳房腫塊“難逃法眼”
不過,戚教授也指出,盡管乳腺癌的治療方式已經越來越先進,乳腺癌早已不是一種絕癥,但任何治療技術都必須以早期發現為前提。因此,我們提倡女性養成良好的乳房自查習慣和定期、科學地進行乳腺專科檢查。
乳房自查是一種簡易、無傷害的乳房保健方法(在不發達地區尤為重要),其優點顯而易見,除經濟原因外,還能自我對比,進行動態觀察和追蹤。定期的乳房自我檢查,可以提高早期乳腺癌的檢出率。事實上,在到醫院檢查的乳房疾病患者中,約有80%~90%乳腺腫塊是患者自己發現的。
戚教授建議,女性從20歲起,應堅持每月進行1次乳腺自查,前提是必須學會正確的自查方法。為了便于記憶和掌握檢查方法,戚教授還編了一個乳腺自查口訣:
一看二摸三通過。
洗澡時,睡覺前,
月經完后三兩天。
先舉手,后叉腰。
然后左右仔細瞧。
左摸右,右摸左,
手指平移回腋窩。
具體操作可按以下步驟進行:
◎ 在鏡前觀察乳房有沒有異常變化,比較與上次檢查時有無不同之處。
◎ 雙手叉腰,令乳房及胸肌松弛,細心觀察。
◎ 雙臂上舉,重復觀察如上。
◎ 仰臥在較硬的床上,在想象中將乳房分為4部分,用手逐一按摩并注意是否有腫塊。
◎ 墊一枕頭或浴巾于左肩下,左手置于頭下,右手手指靠攏伸平,在左側乳房四周作平壓按摩,并檢查乳頭周圍,應特別注意乳房外上區域以及腋窩。
◎ 將左手垂下,靠攏身旁,用同一方法檢查左乳房之外上方,由左乳房外側向內直至乳頭。
◎ 再檢查乳房外下方,外至乳頭。
◎ 用同一姿勢及伸平的手指檢查乳房與腋窩之間,最后檢查左腋窩。
◎ 重復上述過程檢查右乳房。
戚教授告訴記者,乳腺自查的時間宜選在月經結束后周內,此時雌激素對乳腺的影響最小,乳腺處于相對靜止狀態,乳房非常柔軟,乳腺的病變或異常容易被發現。對于絕經后的老年婦女,由于體內雌激素減少,受內分泌激素的影響也小,可自己安排檢查時間。
總的說來,乳腺癌診斷和治療手段比較多,預后比較好,如在早期階段發現,經過合理的個體化、規范化治療,10年生存率可達90%以上,換句話說,10個早期乳腺癌患者中有9個經過合理治療這輩子可能不復發。
“患了癌肯定是不幸的,但與患其他臟器的腫瘤相比,患乳腺癌是不幸當中的萬幸,因為它易發現、療效好。如果命運一定要讓你在有生之年與癌癥牽手,那么,乳腺癌是不錯的選擇!”戚教授以幽默的方式結束了我們的采訪。
鏈 接
多種診斷利器,讓乳腺癌無處可逃
B超超聲檢查經濟、簡便、無痛苦,沒有放射性損傷,可短期內反復使用,對年輕的女性,尤其是妊娠、哺乳期婦女更為適宜。
鉬靶乳腺鉬靶檢查是利用X線的物理性能及人體乳房組織密度特性,將乳房圖像投射于X線膠片上進行觀察的診斷方法。乳腺鉬靶檢查診斷乳腺良、惡性腫瘤的準確率達85%~96%。研究發現,乳腺鉬靶檢查能發現直徑小于5毫米的癌變組織,比臨床發現至少提前1年,大大提高了早期乳腺癌的診斷率。
病理檢查在乳腺癌的普查中,對發現的可疑對象需要進行穿刺細胞學或組織學檢查,作出最終的定性診斷。組織學診斷是從乳腺病變部位取活組織進行顯微鏡下觀察,確定病變的良、惡性,預測患者的預后并指導治療。這是診斷的金標準。
此外,核磁共振及CT檢查對乳腺癌的診斷也有所幫助。而無論是超聲、鉬靶還是核磁、定位穿刺,大多數乳腺癌癌都是可以早期發現的。和歐美國家45~60歲是乳腺癌的高峰,45歲以上才做相關檢查相比,我國35歲以上乳腺癌發病率就開始上升,并且60~65歲以還有一個高峰,是雙高峰,所以建議女性35歲起每年都應有1次基礎鉬靶和超聲檢查,在攝片時還應進行臨床體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