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莉是單位公認的美人,可她一直對自己的單眼皮“耿耿于懷”。在閨蜜的建議下,她走進了整形科。可沒想到,手術后看到的卻是腫脹的雙眼和眼皮上細細的瘢痕。醫生告訴她,多等一段時間就好了。可是,一年過去,期待中的雙眼皮沒出現,反而瘢痕更明顯了。
愈合過程的必然產物
瘢痕是創傷愈合過程中的必然產物。不論是手術縫合的創口,還是外傷或化膿感染所形成的創面,都需要依靠瘢痕組織的生成,以恢復皮膚的連續性和防護能力。可以肯定地說,每個人都可能遇到身體出現瘢痕的情況,只是輕重不同。
由于創傷原因不同,瘢痕可分為普通瘢痕和病理性瘢痕兩大類。普通瘢痕多表面平坦、柔軟,可出現輕度色素沉著或減退,無明顯不適和功能障礙。而病理性瘢痕包括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是人體皮膚組織損傷“過度”修復的結果,影響整體美觀。
大部分瘢痕開始時為小紅點伴瘙癢,可逐漸變大,由軟變硬,色紅或暗紅,增大后可呈條索狀、蝴蝶狀、圓形、不規則形等,有時呈蟹足狀(中醫中所說的“蟹足腫”)。可伴隨不同的癥狀,包括瘙癢和疼痛。瘢痕疙瘩的病程往往很長。
治療5法
瘢痕治療的目標是盡量恢復功能,最大可能改善外觀,解除癢痛,控制生長,預防復發。目前的治療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壓迫療法用彈力繃帶或彈力網罩壓迫瘢痕1~3個月以上,對預防和治療增生性瘢痕有較好的效果。結合硅膠制成的貼膜一起應用,其治療效果更佳。壓迫療法適用瘢痕面積大、不適于放療或局部治療者,成功的關鍵在于“早”(早壓迫)、“緊”(壓迫緊)、“久(時間久)”,但對處于活動期的瘢痕疙瘩無效,僅可作為手術或放療后的輔助治療。
膏膜貼敷法用含有硅成分或其他藥物的膏膜敷在瘢痕處,外用紗布或膠布加壓固定的方法。硅油對瘢痕有一定的軟化作用,膏膜的彈力可在一定程度上減小傷口的張力,其中的藥物滲透到瘢痕組織中有消炎止癢的作用,通過藥理的滲透作用以及膠膜的均勻壓力,可以使瘢痕增生得到明顯控制。此類藥物多為五倍子、蜈蚣、樟腦、去甲腎上腺素、秋水仙堿、青霉胺、乙酰半胱氨等。膏膜多在傷口拆線后1周或瘢痕增生時貼敷,使用時需清洗、消毒傷口,每日更換,持續使用半年到1年。
局部藥物注射 用類固醇激素(如腎上腺皮質激素)瘢痕內注射,可使增生的瘢痕變平,癢痛感減輕或消失,部分患者在藥物注射次數較多時會出現瘢痕組織萎縮,另有部分患者會復發。
放射療法可采用X線或鈷60局部照射,對新出現的增生性瘢痕及瘢痕疙瘩療效較好。
手術治療單純性手術治療瘢痕疙瘩往往達不到理想的效果,目前常選用聯合治療方法。也就是先運用整形外科手術,在局麻下切除增生的瘢痕組織。術后局部加壓包扎,再配合一段時間的放療,能抑制傷口處瘢痕的再擴大。
需要強調的是,對于普通的瘢痕,采用外科手術及藥物治療方法,治療效果較好。但對于病理性疙瘩而言,無論采用什么治療方法,瘢痕疙瘩常會頑固存在并易復發,有時比術前的瘢痕疙瘩更大、更明顯,需要重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