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心臟病風險不僅與胖瘦有關,還與脂肪長在什么地方有關。因此,你的心臟病風險有多大,不必都要經過繁瑣的體檢才能知曉。只要一把卷尺,您就能初步判斷是否存在患心臟病的風險,然后“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從改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入手積極開展防治,在心血管病面前占據制勝先機。
別猶豫了,拿起尺子,開始測量自己的“三圍”吧。
頸圍數字——38,35
測頸圍可以了解上半身脂肪的分布情況,而上半身脂肪與心臟病風險密切相關。這是因為隨著頸圍的增加,體內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俗稱“好”膽固醇)會不足,導致細胞內更多的膽固醇無法轉運到肝臟進行代謝。男性血液中的“好”膽固醇濃度每分升低于40毫克,女性低于50毫克時,患心臟病的風險較高。雙下巴、脖子短粗等可能是心臟不健康的信號。此外,它還與男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發生相關,而后者與高血壓、血脂異常、糖尿病及冠心病等疾病發生密切相關。
頸圍與體重指數(BMI)及腰圍也有密切關系,研究發現,BMI相同時,頸圍大的兒童,日后變超重或肥胖的幾率明顯高于頸圍小的兒童。測量頸圍,或許可以提高篩查兒童肥胖的準確性。
理想值男性<38厘米,女性<35厘米。
男性≥38厘米、女性≥35厘米是確定超重的最佳臨界值,男性≥39厘米、女性≥35厘米是確定代謝綜合征的最佳臨界值。脖子粗、腰圍大的人,患心臟病的風險更高。一般而言,頸圍應與小腿肚圍相等。
怎么量測量時,被測者身體直立,眼睛平視,兩臂自然下垂,保持正常呼吸,頸部放松,嘴巴可以稍微張開,以減少頸部肌肉緊張。測量者將皮尺水平置于頸后第七頸椎(埋頭時可摸到的頸后最突起處)上緣,前面于喉結下方(即頸部最細的部位)進行測量。
頸圍測量方便,測量時無須解開衣服,在冬季及北方地區應用更具優勢。此外,頸圍與是否進食無關,且檢查速度快,操作簡單,結果較為可靠。
腰圍數字——90,80
如果腰部積聚過多脂肪,即使BMI正常也會對健康造成嚴重威脅,腰圍過大者早死的幾率大大高于平常人。因此,體檢時除了常規測量身高體重外,還應測量腰圍,以便及早發現隱患。
腰圍與心臟健康的密切關系早已得到證實。其原因是,腰部脂肪過多會破壞胰島素系統,還會產生不同的激素,可導致糖尿病、高血壓、血脂異常、脂肪肝、冠心病和腦卒中(中風)等疾病。近年來各國相關研究均發現,腰圍粗的人患心臟病的幾率約比其他人高40%,尤其是大腹便便的男性更容易猝死,且突然死亡的風險隨著腰圍的增加而增大。
理想值男性<90厘米,女性<80厘米。
地域不同,標準不同:在美國,男性腰圍應低于102厘米,女性應低于88厘米;在歐洲,男性應低于98厘米,女性應低于80厘米;在亞洲,男性應低于90厘米,女性應低于80厘米。
我國一般參照亞洲的標準,在這個腰圍值以下,得病機會少,相對安全;超過該值則相對比較危險(注:此時最好再測血糖以了解糖尿病風險)。而如果腰圍已超過美國標準,就極度危險了。
怎么量站立,皮尺沿肚臍上緣和肋骨以下的部位圍繞腰部1圈,在常態呼吸下進行測量。
腰臀比——0.9,0.8
影響健康的第三圍,或許有人會想到腹圍,誠然,腹部肥胖于健康大大不利,但與之相比,另一個指標——“腰臀比”更加重要,是衡量健康的重要指標,近年來得到越來越多的應用。
理想值男性0.85~0.90,女性0.75~0.80。
一般來說,脂肪堆積在腰腹部,比堆積在大腿和臀部,對身體的危害要大得多。該比值越低,說明與臀圍相比,腰圍相對要小。腰腹部肥胖很容易導致糖尿病、高血壓、血脂異常、冠心病和中風等疾病的發生,男性還容易患大腸癌,這就是所謂“腰帶長,壽命短”的原因。體重指數可看作是對體重及相關健康隱患的粗略測算,而腰臀比則是健康的風向標,是預測一個人是否肥胖及患心臟病風險的最佳方法。
怎么量被檢者站立,用1根帶有刻度的皮尺,先在其肚臍的水平線上環繞腹部1周測量出其腰圍(在呼氣末時測量),再環繞其臀部的最寬處測量出其臀圍,再前后相除即可得到(例如,一腰圍72厘米、臀圍92厘米男性,其腰臀比為0.85)。
如果您的以上檢查結果都在正常范圍內,那么恭喜你,并請繼續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如若不然,則要盡快做出改變,必要時積極開展治療,即使癥狀尚不明顯。運動是減少脂肪的最佳方法,同時還可以增強下肢肌肉,對絕大多數人來說都應積極參與,讓我們從改善飲食及運動做起,維持理想體態,做真正健康人。
編輯/李宇杰liyujie@jty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