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油治蜈蚣咬傷
被蜈蚣咬傷后,可取煤油(俗稱火油、洋油)10毫升涂擦痛處,30秒鐘即可止痛,并且不會出現(xiàn)腫脹。
廣西桂林陸炳生
成都中醫(yī)藥大學副研究員蒲昭和點評:蜈蚣毒液呈酸性,堿性液體可中和毒性。被咬傷后,可立即用肥皂水、石灰水或5%~10%碳酸氫鈉溶液(小蘇打)沖洗傷口,然后涂上較濃的堿水或3%氨水,也可將蛇藥片用水調(diào)成糊狀,敷于傷口周圍。如在野外,也可取鮮蒲公英、鮮桑葉、半邊蓮、魚腥草等中任何一種,嚼碎或搗爛后外敷傷口,均有止痛、消腫的作用。但如果被大型蜈蚣咬傷(尤其是小孩),出現(xiàn)發(fā)熱、眩暈、惡心、嘔吐甚至昏迷等癥狀時,應當及時送醫(yī)院救治。
煤油是一種碳氫化合物的混合物,主要成分為烷烴、芳烴、硫化物(硫醇)、膠質(zhì)等。煤油呈弱堿性,對皮膚有較強滲透性,有一定止癢、止痛、消腫作用。過去,煤油為常用的照明燃料,加之缺醫(yī)少藥,每當遇到毒蟲咬傷后,老百姓用煤油涂擦也能收到一定效果。不過,這種方法現(xiàn)已基本不再使用,因為煤油本身有一定毒性,療效也遠不及上述其他方法。
糖醋山藥塊治腹瀉
山藥500克,白糖、醋、面粉各50克。山藥洗凈,去皮,切成滾刀塊。炒鍋燒熱,加植物油適量,燒至6成熱時,將山藥塊放入,炸至起皮呈黃色撈出,瀝油。炒鍋控凈油,加醋及糖水,燒開后再倒入山藥塊,使汁(面粉加水)收濃、裹勻山藥塊即成。佐餐食用,隨量服食。此方可健脾益氣,主治脾氣虛弱型老年慢性腹瀉。
吉林敖東羅玉翠
成都中醫(yī)藥大學副研究員蒲昭和點評:慢性腹瀉是老年人的一種常見病癥,臨床表現(xiàn)為反復出現(xiàn)腹瀉及腹部隱痛,但腹瀉不甚劇烈,多伴有食欲不振,脘腹脹滿(食后尤甚),面色萎黃,神倦乏力,少氣懶言,舌淡苔白,脈緩弱等,這類腹瀉多屬功能性。中醫(yī)認為,慢性腹瀉多屬脾氣虛或脾腎陽虛,而脾氣虛、運化失職是根本病機。所以治療(食療)總以健脾益氣、化濕止瀉為基本原則。
山藥(懷山藥)味甘性平,補而不膩,不溫不燥,為補脾益腎之要藥,常用治脾胃虛弱、食少體倦、泄瀉等病癥,尤其對脾氣虛、腎陽不足而引起的各類慢性泄瀉有較佳療效。藥理研究表明,山藥含淀粉酶、多酚氧化酶等物質(zhì),可助脾胃消化和吸收;山藥有收澀作用,有助止瀉。
上方用糖、醋、面佐料,其中醋酸澀,能溫中健脾、消食化積,也有助止瀉;面粉能健脾益胃。糖醋山藥塊是一道名菜,也具有一定補脾益氣功效,可以作為老年慢性腹瀉者的輔助食療方,但切忌對此方希望過高。治療慢性脾瀉,最好還是應從藥物治療、飲食調(diào)理、精神調(diào)攝諸方面入手,這樣才能起到更佳的效果。
治口臭方
木香10克,公丁香6克,藿香、白芷各12克,葛根30克。諸藥水煎,分數(shù)次含漱,長期堅持可以治療口臭。
湖北武漢 劉宇
國家藥典委員會研究員白曉菊點評:臨床上,口臭一般可分為生理性和病理性兩大類,病理性口臭則一般包括器質(zhì)性和功能性。口腔疾病如牙齦炎、牙周炎、牙齦出血等可以引起口臭。中醫(yī)認為,口臭病因較復雜,但主要以胃火為主,胃腑積熱、胃腸功能紊亂、消化不良、胃腸出血、便秘等引起口氣上攻及風火或濕熱所致,也可能是因為腎陰不足,虛火上炎。
本方中,木香行氣止痛、調(diào)中導滯;公丁香溫中、降逆;藿香芳香化濁,白芷祛風除濕,葛根退熱生津。諸藥合用,具有芳香化濁、燥濕和胃作用,因此,治療口臭有一定作用。但口臭的病因是多方面的,因此,在進行治療時應針對不同原因采取不同治療方法,首先要搞清病因,去除病灶,消除炎癥,根據(jù)不同病因辨證用藥。另外,服藥期間,忌食大蔥、韭菜、蒜苗等。
桑椹蜜膏治耳鳴失眠
桑椹1000克,蜂蜜400克。桑椹洗凈加水適量煎煮30分鐘取汁1次,加水再煎,共取煎液2次。合并兩次煎液,再以小火煎熬濃縮至較黏稠時,加蜂蜜煮沸,起鍋待冷裝瓶。熱水沖服,每次1匙,每日2次。此方可治耳鳴、失眠等。
吉林通化劉惠
國家藥典委員會研究員白曉菊點評:失眠指入睡困難或持續(xù)睡眠障礙,包括易醒、早醒和再入睡困難,導致睡眠時間減少或質(zhì)量下降,中醫(yī)學稱“不寐”、“不得眠”等,為常見病、多發(fā)病。本病病因復雜,主要為精神緊張,思慮傷神,耗損心脾;或因飲食不節(jié),煙酒過度,痰濕阻滯,氣機失暢等所致。中醫(yī)辨證可分為肝郁化火、痰熱內(nèi)擾、陰虛火旺、心脾兩虛、心膽氣虛等證型。
耳鳴在中醫(yī)辨證中,有熱壅火炎、陰虛陽亢、氣血不足、血淤痰阻等類型,可根據(jù)辨證結果施治。中醫(yī)認為,桑椹味甘酸,性微寒,入心、肝、腎經(jīng),為滋補強壯、養(yǎng)心益智佳果,既可入食,又可入藥;蜂蜜具有補血養(yǎng)心、生津止渴等功效;蜂蜜則能清熱補中、潤燥祛痰。兩藥配伍,對于心脾兩虛、氣血不足所致失眠、耳鳴有一定療效。
值得注意的是,治療時除使用藥物外,還應積極尋找失眠的相關因素,祛除不良影響,養(yǎng)成豁達、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而對于失眠較重的患者,還應到醫(yī)院就診,進行系統(tǒng)治療。耳鳴一般對健康危害不大,但卻令人煩惱不安。目前治療亦存在一定困難。有耳鳴癥狀者,應到醫(yī)院作相應的檢查與處理,以免延誤某些重要疾病的診治。如確無特殊疾病,則不必緊張,應保持心情愉快,轉(zhuǎn)移注意力,耳鳴或可減輕。為防止或減輕耳鳴的發(fā)生,平時人們還須注意預防感冒,飲食宜清淡,忌煙、酒、辛辣、腥膻等物,積極防治引起耳鳴的全身疾病,不用或少用耳毒性藥物(如慶大霉素、鏈霉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