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首都編劇論壇(以下簡稱“編劇論壇”)于5月5日至5月7日在北京舉辦。活動從全國各地報名的數百名編劇中推選出236名代表、制作播出機構和各地電視臺代表100多家。眾星云集的代表中不乏一線知名編劇和著名影視單位。火爆全國的電視劇《闖關東》編劇高滿堂,《金婚》作者王宛平,《漢武大帝》編劇江奇濤,《士兵突擊》、《我的團長我的團》編劇蘭曉龍,《潛伏》、《不要跟陌生人說話》編劇姜偉,《媳婦的美好時代》編劇王麗萍,《康熙微服私訪記》、《鐵齒銅牙紀曉嵐》編劇鄒靜之,《武林外傳》(電視劇版、電影版)編劇寧財神等出席。各地編劇針對“翻拍劇的創作難點”、“編劇片酬是否合理”等大量熱點問題進行深入探討,資深法律界人士也在會上為編劇們遭遇的實際問題排憂解難。
其中,作品遭遇抄襲可能是每個劇作家從事這一職業后,遇到的最多、最苦惱的問題之一。悻悻然去打官司吧,自己不懂,也耗不起時間,不打官司心里又很難受,感覺恰似自己的孩子被人偷走。針對這種情況,北京電視藝術家協會與北京市律師協會已在論壇上共同簽署了“首都影視作品維權合作協議”,將組織在影視文化傳媒領域具有較高業務水準及影響力的專業律師,針對影視傳媒、文化產業中與編劇相關的重要法律問題答疑解惑,提供法律維權服務,所涉及內容都具有很高的使用價值,包括“在涉及國外劇本改編制作時,如何注意版權問題”、“編劇在影視制作單位簽訂委托創作合同時,如何平等約定劇本創作成果的交付、版權歸屬與稿酬取得”等,不一而足。
更值得關注的是,本屆編劇論壇上將組建編劇們自己的組織——編劇溫馨之家,并推出一系列針對編劇的扶持計劃。主辦方北京市文聯電視藝術家協會表示,論壇的目標是創建多種新機制,從而把編劇論壇逐步打造成為編劇與影視機構雙贏的“中國第一劇本交易市場”,促進首都影視業的繁榮與發展。“編劇之家”將把全國所有優秀編劇最大限度地團結過來,關注首都、關注北京。組建“編劇人才庫”,建立編劇人才網站,并以此為平臺為優秀編劇提供中介服務。形成編劇方、投資方、制作方和播出方的“互惠互利,合作共贏”的良性互動平臺。
“編劇之家”還將有許多特殊的獎勵和扶持計劃,如對有潛力的好作品給予特殊扶持和經費資助,如果該作品完稿之前還沒有達成銷售協議,而作者又面臨生活方面的實際困難,可向編劇之家申請扶持金。另外,編劇之家將與優秀編劇簽約,形成與優秀編劇的良性互動,簽約會員編劇將享受協會給予的經費支持、編劇維權、著作權登記與保護、推薦制作機構投拍、組織會員編劇學習深造等多方面待遇。
在論壇上,王麗萍、鄒靜之等名編劇進行了主題演講,對編劇影視創作的“浮躁風”多有訾議。鄒靜之在發言中,直指現在很多劇本缺乏文學性,商業味道過濃過重,太過浮躁短淺。他反問:“穿透時間,縱向橫向走得更遠才是好作品。劇作創作需要文學性,而不是僅談商業,商業是個未知數,你怎么判斷你堅持的文學性就不是未來商業主流?”王麗萍也對劇本的原創性,及現實題材的女性立場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反對劇本一味地抄襲和克隆。
編劇蘭曉龍認為,敢于創新的劇本才有利潤,他說:“每年能夠有利潤的作品往往都是那些永遠敢于創新的劇本。”不過蘭曉龍也直言不諱道:“現在編劇的稿酬越來越高,但劇本的質量卻越來越差,編劇應該有良心底線,不能只認錢。”
提到編劇的創新和商業價值,鄒靜之有他的獨到之處,“當年《康熙微服私訪記》拍完后,投資方看完兩三集就覺得不夠商業,沒有想到一播竟然十幾年,誰能說它不商業?因此如果投資方知道什么是商業的話,那么真不存在商業了。商業一定是有思想有新鮮的感受,有更高的視角才能獲得的。所有事情都存在著博弈論,你的力量大那么你的商業價值就很大,你的商業價值大的時候,它就會按商業的方式來要求你。”
本屆論壇由北京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北京電視藝術家協會共同主辦,北京電視藝術家協會負責承辦,中國教育電視臺、北京電視臺、鳳凰衛視、中國劇本網等協辦。主辦方表示,力爭每年至少舉辦一屆編劇論壇,使之逐步打造成為促進“編劇事業發展,不斷推出優秀劇本”的文化品牌活動。
編輯/韓 旭 hanxu716@126.com